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9JK567)

作品数:12 被引量:171H指数:7
相关作者:冯娟萍欧阳征健李文厚郭艳琴郭懿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油层
  • 6篇油层组
  • 6篇长6油层组
  • 5篇延长组
  • 3篇延长组长
  • 3篇盆地西缘
  • 3篇浊积
  • 3篇浊积岩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成岩作用
  • 3篇储层
  • 2篇地质
  • 2篇东南
  • 2篇三叠
  • 2篇三叠统
  • 2篇上三叠统
  • 2篇剖面
  • 2篇浊流

机构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西北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8篇冯娟萍
  • 5篇欧阳征健
  • 3篇郭艳琴
  • 3篇李文厚
  • 3篇郭懿萱
  • 3篇黄晓东
  • 2篇郝松立
  • 2篇余芳
  • 2篇魏颖
  • 1篇范萌萌
  • 1篇刘昊伟
  • 1篇李莹
  • 1篇袁珍
  • 1篇刘锦
  • 1篇杨博
  • 1篇尚婷
  • 1篇王若谷
  • 1篇卢海娇
  • 1篇李智超
  • 1篇陈洪德

传媒

  • 3篇地下水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黄陵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7浊积岩成岩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对富县—黄陵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及长7油层组的浊积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及长7浊积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浊积岩储层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破坏了浊积岩的原生孔隙,它们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分别为23.1%和6.5%,但早成岩阶段绿泥石薄膜的形成使浊积岩的一些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浊积岩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浊积岩储层的孔渗条件。
冯娟萍王若谷尚婷
关键词:上三叠统延长组浊积岩成岩作用储层物性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被引量:32
2011年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袁珍李文厚范萌萌冯娟萍郭懿萱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重力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滑塌浊流
姚店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姚店油田北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砂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早期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造成砂岩原生孔隙丧失;碳酸盐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胶结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作用,而碎屑颗粒周围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则有效地保存了部分原生粒间孔隙;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大大改善本区砂岩储层的物性条件。孔隙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溶孔。孔隙小,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喉道细小且不均匀,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郭艳琴冯娟萍欧阳征健刘昊伟余芳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分类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轻、重矿物组合及稀土元素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延长组沉积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北部,母岩主要为盆地东北侧的阴山和大青山太古代、元古代的变质岩及早古生代的岩浆岩。根据物源方向和沉积特征,并结合野外研究,将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延长组沉积时期各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同时认为这两大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冯娟萍郭艳琴余芳
关键词:物源分析延长组富县探区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骨架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重新厘定9条一级断裂,确定4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的不同,将西缘中南段划分为5个段。构造变形自西向东依次减弱,南北向中部马家滩段以薄皮构造为主,其余段以厚皮构造为主;西缘中南段不同地区最短收缩量不同,甜水堡段最短收缩量达50.62%,其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可见,西缘中南段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典型特点,构造圈闭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
欧阳征健陈洪德冯娟萍
关键词:平衡剖面技术地质结构
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与2DMOVE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平衡与正演。重新厘定西缘及周缘地区一级断裂9条,一级构造单元4个,并将西缘中南段划分为5个段。建立了不同段构造模式,其中马家滩地区为典型的薄皮构造,地震测线H126489的解释方案是合理的、平衡的和可恢复的,其最短收缩率为27.3%。不同区段最短收缩量不同,甜水堡段构造变形强度最大,马家滩段、石板沟段和沙井子段变形强度次之,彭阳段构造变形强度较小。可见,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在西缘中南段地震剖面解释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冯娟萍欧阳征健黄正良
关键词:盆地西缘正演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泊发育中期,接近湖盆最发育的长7油层组,是研究区的主力层位。通过野外剖面沉积相的识别和大量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长6沉积体系进行小层识别与划分,确定子长地区长6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掌握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
黄晓东郭懿萱郝松立魏颖李智超
关键词:沉积相延长组三角洲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52
2011年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构造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断裂以走向近南北向逆冲断层为主,其次为正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分为4级。南北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北区为冲断体系,在桌子山段发育一系列西倾逆冲断层,铁克苏庙段发育断隆和前缘三角带,陶乐—横山堡段发育叠瓦状东倾逆断层;中区为逆冲推覆体系,在马家滩段发育薄皮构造,惠安堡段发育厚皮构造,甜水堡段发育叠瓦式逆冲推覆;南区为逆冲体系。西缘三叠纪—中侏罗世为陆相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为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时期;早白垩世进入挤压期后伸展作用阶段;新生代北区处于伸展背景,而南区处于挤压背景,中区为它们之间的调节带。结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有典型"南北分段"特点,其构造格局主要定型于侏罗纪末期。
杨华陶家庆欧阳征健李刚景春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层浊积岩,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郭懿萱黄晓东李莹何元方
关键词:孔隙类型成岩作用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