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05B34001006)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黄东生刘尚礼叶伟苏培强丁悦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椎间盘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腰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退变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核苷
  • 4篇核苷酸
  • 3篇椎间盘疾病
  • 3篇基因
  • 2篇腰椎间盘疾病
  • 2篇腰椎间盘退变
  • 2篇细胞
  • 2篇疾病
  • 2篇白细胞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5篇叶伟
  • 5篇刘尚礼
  • 5篇黄东生
  • 4篇苏培强
  • 3篇丁悦
  • 2篇陈为坚
  • 2篇马若凡
  • 2篇彭焰
  • 1篇吕浩然
  • 1篇胡宝山
  • 1篇王新光
  • 1篇李贵涛
  • 1篇梁蔚文
  • 1篇刘娜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遗传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17例正常对照组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分析其与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不存在内含子861-20T>C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虽然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L4、5、L5S1的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位点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无关,但启动子-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疾病的发展过程有关。
叶伟彭焰黄东生刘尚礼马若凡苏培强刘娜
关键词:椎间盘疾病椎间盘退变转化生长因子多态性
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G-597-A、G-572-C和G-174-C、5号外显子T15-A和C132-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中分别包含启动子G-597-A、G-572-C、G-174-C和5号外显子T15-A、C132-T位点的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其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比较两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同时,利用MRI检测两组的椎间盘退变情况,并分析其中小于45岁者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启动子G-597-A和G-174-C、5号外显子T15-A和C132-T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仅启动子G-572-C位点存在GG、CG和CC3种表型。但启动子G-572-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结论:在汉族人中,IL-6基因仅存在G-572-C单核苷酸多态性,但G-572-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病变及其发病基础椎间盘退变并无关联。
叶伟黄东生刘尚礼丁悦彭焰胡宝山吕浩然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腰椎间盘疾病腰椎间盘退变
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和FokⅠ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59.4%,f40.6%和T79.2%,t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53.7%,f46.3%和T80.9%,t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陈为坚叶伟丁悦苏培强李贵涛黄东生刘尚礼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腰椎间盘退变
IL-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07年
为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T>C和+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中分别包含IL-1β基因-511T>C和+3954C>T位点的片段,酶切法鉴定IL-1β基因-511T>C和+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比较两组中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同时,利用MRI检测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的情况,并分析其中小于45岁者IL-1β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IL-1β基因-511T>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T、C基因型差别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P<0.01),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P>0.05),但IL-1β基因+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及腰椎间盘疾病均无关(P>0.05)。表明在汉族人中,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但仅-511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
叶伟马若凡苏培强黄东生刘尚礼陈为坚王新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单核苷酸多态性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疾病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9
2006年
目的观察促炎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因子白介素(IL)-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内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经前路松解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髓核组织,术前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均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根据Schneiderman分级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术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髓核组织中IL-6、TNF-α和IL-4的含量。结果退变髓核中IL-6的含量(11.2±7.5)ng/L较对照组(6.4±0.8)ng/L高(P<0.01)、TNF-α的含量(186.8±86.0)ng/L亦较对照组(122.3±23.5)ng/L高(P<0.05);IL-4的表达仅存在于TNF-α表达较高的髓核组织中;IL-6及TNF-α的同时表达与ODI评分高低正相关(IL-6:B=0.481,β=0.229,P<0.05;TNF-α:B=6.945E-2,β=0.522,P<0.01);椎间盘退变MRI分级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高低无明显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与IL-6的表达增高为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亦为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表达的不平衡亦可能为椎间盘退变进展的重要因素。
黄东生丁悦叶伟苏培强刘尚礼梁蔚文
关键词:促炎因子抗炎因子腰椎间盘突出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