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4072)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合新胡友涛胡昌华赵鹏姚敏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权矩阵
  • 3篇鲁棒
  • 3篇滑模
  • 3篇次成分
  • 2篇遗忘因子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时滞
  • 2篇子空间辨识
  • 2篇网络
  • 2篇鲁棒稳定
  • 2篇矩阵
  • 2篇加权
  • 2篇加权矩阵
  • 2篇泛函
  • 2篇非线性
  • 2篇LYAPUN...
  • 2篇变时滞
  • 1篇代数
  • 1篇等价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二炮兵工程...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通信系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张合新
  • 4篇胡昌华
  • 3篇胡友涛
  • 2篇姚敏立
  • 2篇安秋生
  • 2篇赵鹏
  • 2篇孟飞
  • 2篇马清亮
  • 1篇胡昌华
  • 1篇王宏伟
  • 1篇侯立安
  • 1篇洪贝
  • 1篇苏钦
  • 1篇姜学鹏
  • 1篇沈晓卫
  • 1篇黄金峰
  • 1篇惠俊军
  • 1篇陆长捷
  • 1篇夏朝辉
  • 1篇岳瑞华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控制与决策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信息与控制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中国惯性技术...
  • 1篇控制工程
  • 1篇Intern...
  • 1篇IEEE/C...
  • 1篇指挥信息系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有限记忆变遗忘因子的子空间辨识算法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传统递推子空间辨识算法对时变参数跟踪速度慢的问题,基于自适应变遗忘因子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子空间辨识算法.为此首先设计了变遗忘因子作用下输入输出Hankel矩阵的更新机制;然后运用系统矩阵特征值空间欧氏距离信息实现变遗忘因子的自适应更新;最后为隔断历史数据的作用,采用有限记忆法进一步改进算法.理论及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跟踪速度快、跟踪效果好.
黄金峰张合新胡友涛张植
关键词:子空间辨识欧氏距离
Tarski代数视角下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经典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Tarski量词消除理论,分别研究Tarski量词消除理论下的函数依赖表示方式和属性蕴含表示方式,得出无量词Tarski代数下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表示的统一数学模型;然后,进一步从形式概念分析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不同转换背景下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两者成立的关系,并从函数的观点分析两者的根本语义差别;最后,基于Armstrong公理的满足性讨论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所满足的Armstrong公理,基于Duquenne-Guigues基的满足性得出最小依赖集与Duquenne-Guigues基的关系,并对函数依赖与属性蕴含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总结.
安秋生孔祥玉曹泽豪
关键词:函数依赖
粗糙关系数据库的数学基础被引量:1
2015年
在引入粗糙关系数据库(Rough Relational Database,RRDB)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分析得出粗糙关系数据库中使用的几个主要数学理论包括等价关系、分解、位模式、粗糙熵及粗糙集理论,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这些理论在RRDB中的相关性质,对它们在粗糙关系数据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安秋生孔祥玉苏钦
关键词:等价关系粗糙熵
多维次成分并行提取算法
2018年
针对目前多维次成分提取算法限制条件多和初始参数难以选择问题,在研究Douglas次子空间算法基础上,基于加权矩阵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维次成分并行提取算法。对该算法的自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表明:在输入信号有界和学习因子足够小时,该算法状态矩阵的模值总能收敛至一个常数;当且仅当状态矩阵收敛至需提取的多维次成分时,该算法达到稳定状态。仿真试验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参数选取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和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高迎彬孔祥玉崔巧花申国瑞
关键词:加权矩阵
基于反演高阶滑模的飞行器最优末制导律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传统最优末制导律鲁棒性能较弱,且对参数摄动及外扰敏感的不足,而滑模控制对扰动具有较强鲁棒性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反演准连续高阶滑模的最优末制导律,其中反演控制能够有效保证系统全局稳定性,而准连续高阶滑模控制则用于消除扰动影响。为了去除抖振效果,引入自适应超螺旋算法在线更新控制参数以消除符号函数导致的高频抖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器在该末制导律导引下,弹目视线角速率快速收敛,从而保证飞行器有很高的命中精度;鲁棒性较强;能够较好的满足约束条件要求。
范金锁张合新孟飞胡友涛夏朝辉
关键词:反演控制
次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方法
2013年
次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是一种自动迭代求取输入数据自相关矩阵的次成分方法,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次成分学习算法归纳为普通发散、突然发散、动态发散、数值发散和自稳定特性等四种发散现象和一种特性来分析,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趋势,为神经网络次成分分析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祥玉胡昌华胡友涛何川王兆强
关键词:神经网络
含非线性扰动的区间变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新判据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一类含非线性扰动的区间变时滞系统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问题.基于时滞中点法,把时滞区间均分成两部分,通过构造包含中点信息的增广泛函和三重积分项的Lyapunov-Krasovskii(L-K)泛函,结合L-K稳定性定理、积分不等式方法和自由权矩阵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形式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判据.最后的数值仿真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是有效性且具有更低的保守性.
惠俊军张合新周鑫李国梁孔祥玉
关键词:鲁棒稳定区间变时滞线性矩阵不等式
基于少参数二阶Volterra级数的陀螺漂移预测
2012年
针对陀螺漂移角速度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少参数二阶(RPSO)Volterra级数的仿射投影(AP)自适应辨识算法,建立了基于RPSO Volterra级数的非线性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中两个参数向量位置可互换的特性,AP算法推导出两个结构相似的迭代公式。然后给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AP算法步长参数及建模的完整步骤。最后通过实测的陀螺漂移数据验证所提出的算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出模型并获得了精确的预测结果。
胡友涛胡昌华孔祥玉黄金峰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VOLTERRA级数陀螺漂移预测
基于链路通信效率的高能效路由转发策略
2012年
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该技术的物理特性决定了网络的真实链路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往往导致网络数据丢包,并影响路由转发的性能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在有损链路模型下深入分析了链路通信效率,总结出一维线性网络整体通信效率与包接收率、链路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一种以链路通信效率为转发依据的高能效路由转发策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策略在有损通信链路下有更好的能效性和鲁棒性。
姜学鹏洪贝王宏伟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通信效率能效
Coupled Cross-correlation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for Principal Singular Triplet Extraction of a Cross-covariance Matrix被引量:2
2016年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upled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algorithm to extract the principal singular triplet (PST) of a cross-correlation matrix between two high-dimensional data streams. We firstly introduce a novel information criterion (NIC), in which the stationary points are singular triplet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matrix. Then, based on Newton's method, we obtain a coupled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s) from the NIC. The ODEs have the same equilibria as the gradient of NIC, however, only the first PST of the system is stable (which is also the desired solution), and all others are (unstable) saddle points. Based on the system, we finally obtain a fast and stable algorithm for PST extrac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solve the speed-stability problem that plagues most noncoupled learning rules. Moreove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so be used to extract multiple PSTs effectively by using sequential method. © 2014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Xiaowei FengXiangyu KongHongguang Ma
关键词:EXTRAC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