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21480)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闫相相单新建汤吉曹晋滨王飞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电离层
  • 3篇DEMETE...
  • 2篇地震前
  • 2篇电离层扰动
  • 2篇震前
  • 2篇强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TEC
  • 2篇DEMETE...
  • 1篇地磁
  • 1篇地磁活动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异常
  • 1篇地震异常特征
  • 1篇电磁
  • 1篇电磁场
  • 1篇电磁卫星
  • 1篇电离层TEC
  • 1篇电离层变化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6篇闫相相
  • 5篇单新建
  • 4篇曹晋滨
  • 4篇汤吉
  • 3篇王飞飞
  • 1篇熊攀
  • 1篇万剑华
  • 1篇泽仁志玛
  • 1篇欧阳新艳
  • 1篇蔡军涛
  • 1篇刘展
  • 1篇申旭辉
  • 1篇张学民
  • 1篇陈化然
  • 1篇赵庶凡
  • 1篇王振杰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初步分析
利用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美国喷气动力学实验室)的TEC地图数据和日本NIC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文献传递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统计分析全球M_w≥7.0地震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异常被引量:13
2014年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ISL探测器升轨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37个Mw≥7.0级地震前后电离层电子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共有19个地震(51%)前观测到了较为明显的电子浓度异常扰动现象,其中大部分表现为异常增强;观测到的电子浓度异常现象一般出现在震前1~5天内,也有部分地震前出现两次及以上扰动现象.分析表明,在赤道和中低纬地区更容易观测到明显的电子浓度扰动,即异常震例基本发生在纬度±40°以内(18次),更是以±20°内居多(13次).此外,震源深度对电子浓度扰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震级大小则与扰动幅度基本上呈正相关;震前出现的电子浓度异常有时会受到地磁活跃的共同影响,此时的扰动幅度一般较大.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是复杂多变的,需要联合地基和天基手段共同观测,并从机理上加强研究.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
关键词:DEMETER卫星强震统计分析
日本M_W 9.0级特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JPL提供的TEC地图数据和日本NICT提供的测高仪数据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Tohoku-oki Earthquake)前上空的电离层变化.GIM TEC地图数据分析发现,3月1~4日GPS TEC在赤道异常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扰动,其中3月1日和2日的扰动幅度和范围较大,以上很可能是由于3月1日爆发的9小时磁暴所致;此外,震前3天即3月8日04-14UT期间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象,异常最大幅度达30TECU,并伴随有南半球磁共轭区增强现象.日本境内的4个电离层测高仪数据分析显示,3月8日4个台站同时出现了foF2增强现象,其中Okinawa和Yamagawa两个站增幅明显.分析发现震前3天地震上空区域电离层参量异常增强,认为这可能与大气层和电离层垂直电场的变化有关,这种电场的变化有可能是地震产生的电磁信号传播所致.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关键词:日本地震电离层TECFOF2
地震前后电离层截止频率处电场频谱强度变化分析--以2006年汤加MW8.0地震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以汤加MW8.0地震为例,着重分析了DEMETER卫星记录中截止频率附近电磁场频谱在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根据地震前后该区域3个月的数据对比,发现电场频谱增强与地震孕育的关系很不明显.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场频谱减弱现象可能更值得关注,白天和夜间的电场频谱显示同一特征.2006年夏秋季节38次6级以上强震短期异常的统计平均结果显示,白天的电场频谱在震前24小时距离震中2 000 km左右可能有一定增强,达到背景值的3倍均方差.但其它时段多以下降为主,而夜间无论震前震后比较明显的超过3σ的异常均以下降为主.最后讨论了地震-电离层异常孕育耦合机理.
张学民泽仁志玛申旭辉蔡军涛赵庶凡熊攀陈化然欧阳新艳
关键词:DEMETER电磁场电离层截止频率
利用GPS和DEMETER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GPSTEC和法国DEMETER卫星ISL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结果表明,电离层TEC在5月6—10日地方时下午有连续的负异常现象,5月9日地方时下午有明显的正异常现象。电离层TEC异常的范围主要位于震中南部区域,EW方向上1100~1670km,SN方向上1600~3700km。5月6日的负异常偏震中东南,5月7日的负异常偏震中西南,5月9日的正异常偏震中东南。震中西南和南部地区负异常较东南地区明显,震中南部和东南地区正异常程度较西南地区偏高,震中位置所对应南半球磁力线共轭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或负扰动。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Ne和离子密度Ni在5月6—10日也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异常分布与电离层TEC异常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震中南部。震中所在的经度带上存在2个负异常峰值,且在纬度上关于地磁赤道对称。最后在上述异常的基础上,对基于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地震电离层异常机理开展了初步讨论。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
关键词:汶川地震GPSTECDEMETER离子密度
DEMETER电磁卫星高能粒子在汶川地震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的IDP粒子探测器数据,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尽可能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高能粒子日变化情况,探索其作为汶川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分别采用了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空间对比分析和重访轨道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显示5月6日100~600KeV能谱段的粒子通量增幅强度高达6σ,异常区域集中在震中的西北部区域约47°N~53°N,91°E~93°E之间,考虑到磁壳指数L约1.8~2.0之间,这一增幅现象可能是由于高能质子受地磁场扰动影响向西加速漂移的结果.同时对比6日100~500KeV能谱段通量与其前三个月的重访轨道背景场,得出6日谱通量明显高于其重访轨道背景场一个数量级.最后,对于以上现象可能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相关讨论.
万剑华王飞飞单新建闫相相
关键词:DEMETER卫星汶川地震高能粒子地震异常特征
中国西南区域孕震区电离层TEC变化长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中国地壳运动网络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获取了高精度电离层TEC分布,采用滑动四分位法分析了中国西南区域2008年4-10月(太阳和地磁活动平静时段)6次连续的MW6.0以上地震期间孕震区电离层TEC长时间变化及其异常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M数据对比分析了全球TEC变化特征.鉴于电离层主要受到太阳和地磁等空间天气的影响,将TEC变化与太阳EUV辐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IMF Bz以及地磁活动指数Dst和Kp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时段内电离层TEC异常扰动与太阳和地磁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除汶川地震外,其他地震前没有发现明显的跟地震相关的TEC异常扰动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与上述研究区位于同一地磁纬度的“检验区”(30°~ 50°E,15°~35°N)的GPS TEC随时间变化和异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TEC异常分布的时空特征与研究区域较为一致.由于电离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扰动具有多源性,而且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联合地基和天基手段共同观测,并加强其机理研究.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刘展王振杰
关键词:电离层TEC强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