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K200610)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朱锋邱勇朱泽章王守丰马兆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特发性脊柱
  • 8篇特发性脊柱侧...
  • 8篇脊柱
  • 8篇脊柱侧
  • 8篇脊柱侧凸
  • 8篇侧凸
  • 6篇青少年特发性
  • 6篇青少年特发性...
  • 3篇软骨
  • 2篇型胶原
  • 2篇软骨细胞
  • 2篇组织学
  • 2篇骨细胞
  • 1篇凋亡
  • 1篇顶椎
  • 1篇形态学
  • 1篇性别
  • 1篇源性
  • 1篇指骨
  • 1篇软骨内成骨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8篇邱勇
  • 8篇朱锋
  • 7篇王守丰
  • 7篇朱泽章
  • 5篇马兆龙
  • 4篇夏才伟
  • 3篇王斌
  • 2篇吴波
  • 2篇马薇薇
  • 2篇钱邦平
  • 2篇俞扬
  • 1篇俞杨

传媒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指骨骨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生长潜能评估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指骨骨龄(DSA)对生长潜能评估的可靠性。方法于28例IS患者前路手术时采集其椎体上、下生长板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组织学分级(HG)。患者左手中指正位X线片确定DSA分期。对患者HG、DSA分期、月经状态和社会学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例IS患者DSA分期与椎体生长板HG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41,P=0.003)。在DSAⅡ期和DSAⅢ期患者之间,生长潜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DSAⅢ期患者椎体生长板组织学有Ⅱ度生长活性。DSAⅢ期患者椎体生长板HG与月经状态(初潮至手术的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91,P=0.006)。结论DSA分期可能为临床评估IS患者脊柱生长潜能的方便易行指标,但必须结合患者的月经状态和社会学龄才能正确评估IS患者的脊柱生长潜能。
邱勇王守丰朱泽章朱锋马兆龙夏才伟
关键词:组织学年龄测定骨骼指骨特发性脊柱侧凸
性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比较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及1~3年随访的矫形效果,探讨性别对AIS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1999年~2004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LenkeⅠ型AIS患者56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15.4岁,平均Cobb角58.0°,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男性21例,平均年龄16.0岁,平均Cobb角63.2°,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固定节段数及并发症,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男女性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66min和258min,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689ml和1343ml,输血量分别为1148ml和919ml,固定节段数分别为10.9个和10.7个,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和19.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均Cobb角分别为26.4°和27.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4%和56%,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27.3°和29.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6%和45%,矫正丢失分别为4.3°和6.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男女性AIS患者在术后及1~3年随访的矫形效果、手术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性别对AIS患者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
邱勇夏才伟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性别手术疗效
Risser征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长潜能评估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Risser征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脊柱生长潜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IS患者椎体生长板组织学分级(HGs)、Risser分级、患者月经状况和社会学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isser 0级时,所有患者椎体生长板具有生长活性。6例Risser4级的患者椎体生长板组织学表现为Ⅱ度生长活性。Risser5级时,所有椎体生长板没有生长活性。39例IS患者Risser征分级与椎体生长板HG存在明显负相关(Spearman’s rs=-0.645,P=0.000,〈0.05)。Risser4级患者HG与月经状态(初潮至手术时的时间)存在明显负相关(Spearman’s rs=-0.710,P=0.002)。在Risser0~1级的患者和Risser2~5级的患者之间,生长潜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Risser征是临床评估IS患者生长潜能方便易行的指标,但必须结合患者的月经状态和社会学年龄才能正确评估IS患者脊柱的生长潜能。
王守丰邱勇朱泽章朱锋马兆龙夏才伟
关键词:脊柱侧凸组织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下关节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上、下端椎及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组织学分级和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探讨其软骨内成骨性生长在侧凸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6例AIS患者,平均年龄13.5岁,取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其软骨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凋亡指数(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采用PCNA/PARP比值及组织学分级作为软骨内成骨活跃程度的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组织学分级、软骨细胞的增殖指数(PCNA)、凋亡指数(PARP)和PCNA/PARP比值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内成骨活跃程度没有差异,关节突软骨内成骨性生长发育可能对脊柱侧凸进展没有明显的作用。
王守丰邱勇夏才伟朱泽章朱锋马兆龙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关节突软骨细胞凋亡
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终板软骨的共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含凸侧与凹侧。切片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凸侧与凹侧的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IOD),并计算这4个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显示终板软骨有类似四肢长骨骺板样软骨内成骨组织形态,与凹侧比较凸侧显示了更强的软骨细胞活性。凸侧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前三者的IOD值均明显大于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凸侧Ⅱ型胶原表达的IOD值与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因子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0.91(P<0.05),IOD之间为0.64~0.98(P<0.05),均呈正性相关。结论:AIS患者顶椎凸侧与凹侧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SOX9、L-SOX5、SOX6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其可能是脊柱不同部位间机械应力差异下的继发性变化;4个因子的共表达异常触发AIS的可能性小。
马兆龙邱勇朱锋朱泽章王守丰吴波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软骨内成骨SOX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与神经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与神经源性脊柱侧凸(neurological scoliosis,NS)患者的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AIS患者和31例NS患者(继发于Chiari畸形)应用Cobb法测量胸椎和腰椎每个侧凸范围内顶椎及其上、下各两个椎体和相应椎间盘的楔变角,计算其占整个侧凸角度的百分比(楔变率),得出侧凸范围内5个椎体的平均楔变率和4个椎间盘的平均楔变率。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相同病因、相同侧凸部位、相同Cobb角分组情况下,椎体与椎间盘的楔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病因、相同侧凸部位,Cobb角<60°组的椎体楔变率和椎间盘楔变率与Cobb角≥60°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侧凸部位、相同Cobb角分组,AIS组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率分别与NS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与NS患者椎体与椎间盘的相对楔形变方式相同,AIS患者的椎体楔形变可能是继发的。在治疗脊柱侧凸时,即便是较小角度的脊柱侧凸,都应该考虑到其存在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
王守丰邱勇王斌朱锋朱泽章俞扬钱邦平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体椎间盘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体生长板中Runx2及Ⅹ型胶原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差异,探讨其在AI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对12例AIS患者行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手术或前路矫形手术时获取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分成凸、凹侧2组,共72枚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unx2和Ⅹ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unx2 mRNA表达。所有染色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IS患者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两侧的Ⅹ型胶原、Runx2和Runx2 mRNA表达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Ⅹ型胶原的表达总量低于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Runx2的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Runx2表达量高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的表达(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Runx2 mRNA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的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凸侧单一细胞Runx2 mRNA表达量低于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Ⅹ型胶原阳性细胞密度和Runx2阳性细胞密度低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阳性细胞密度(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存在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动力学,这可能是力学条件改变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其可能在AIS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俞扬王守丰邱勇王斌朱泽章朱锋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生长板软骨细胞RUNX2X型胶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终板软骨的组织学形态,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例AIS患者,前路手术时分别获取20份顶椎及18份下端椎终板软骨,每份均包含凸侧与凹侧。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终板软骨组织形态,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终板软骨肥大区的厚度、细胞巢面积、巢内细胞数及增殖区细胞数(个/视野)。参照Enneking法设定曲度因子(factorof curve,FC),将顶椎标本分为FC≤6组(11例)和FC>6组(9例)。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部位、不同FC分组下的差异。结果:顶椎凸侧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凹侧(P<0.05);下端椎仅凸侧肥大区细胞巢平均面积显著大于凹侧(P<0.05);顶椎与下端椎间同侧比较,仅下端椎凹侧肥大区的细胞数显著大于顶椎(P<0.05)。FC>6组的顶椎凸侧和凹侧终板软骨肥大区的巢内细胞数显著小于FC≤6组(P<0.05),FC>6组的凸侧增殖区细胞数也显著小于FC≤6组(P<0.05)。结论:AIS患者终板软骨的组织学变化特征更倾向于与脊柱不同部位、不同状态下机械应力差异有关的继发性改变;但组织学变化与机械应力变化之间不完全平行,AIS的发生、发展可能伴有生物力学以外的因素。
马兆龙邱勇朱锋王守丰吴波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织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