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4DZ19301)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亚瞿赵云龙施利燕全为民朱江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
  • 1篇物量
  • 1篇长江口
  • 1篇潮滩湿地

机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篇朱江兴
  • 1篇全为民
  • 1篇施利燕
  • 1篇赵云龙
  • 1篇陈亚瞿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1
2008年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在生物量构成中,甲壳动物是最为重要的类群,其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51%~97%之间,软体动物的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2%~48%之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杭州湾北岸湿地中,软体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崇明北滩、青草沙和南汇边滩,甲壳动物却是优势类群。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调查资料相比,近20多年来上海市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优势类群由个体较小的软体动物转变为平均体重较大的甲壳动物,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过度采捕、环境污染和生物促淤等因素)的强度干扰有关,也反映上海市潮滩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下降。
全为民赵云龙朱江兴施利燕陈亚瞿
关键词: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长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