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561)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胡蒋宁邓泽元朱雪梅熊华阮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生育酚
  • 4篇籽油
  • 2篇脂肪
  • 2篇松籽油
  • 2篇基料
  • 2篇反式脂肪
  • 2篇反式脂肪酸
  • 2篇Α-生育酚
  • 1篇多酚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油炸
  • 1篇油脂
  • 1篇油脂氧化
  • 1篇早餐
  • 1篇樟树籽油
  • 1篇芝麻
  • 1篇芝麻油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脂氧化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胡蒋宁
  • 7篇邓泽元
  • 5篇朱雪梅
  • 4篇熊华
  • 3篇阮霞
  • 2篇彭海龙
  • 2篇白春清
  • 2篇李静
  • 1篇胡居吾
  • 1篇刘蓉
  • 1篇刘小如
  • 1篇赵士强
  • 1篇雷琳
  • 1篇张兵
  • 1篇赵曼丽
  • 1篇李红艳
  • 1篇唐亮
  • 1篇胡振瀛
  • 1篇吴俊锋
  • 1篇曹君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樟树籽油合成富含中链脂肪酸甘油二酯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研究无溶剂体系下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二酯的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酶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樟树籽油)=1∶2.3,加酶量11.7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油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1.60%。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产物油中癸酸(C10∶0)及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54.68%和39.79%,与樟树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合成产物中DAG的中链脂肪酸含量虽有一定降低,但总量仍能达到75%左右。
赵曼丽胡蒋宁朱雪梅李红艳刘小如李静邓泽元
关键词:甘油二酯樟树籽油
南昌市早餐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
2014年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我国传统的十大类早餐食品进行脂肪酸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早餐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少数样品如牛肉包、烤馒头、油条、南瓜饼、肉丝炒粉、纯牛奶及快餐牛奶等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于2%(总脂肪酸为基准)。此外,禽蛋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41.46%~56.50%),豆浆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57.48%%~58.97%),纯牛奶中可检测到一定含量的共轭亚油酸(0.76%)和支链脂肪酸(1.46%)。总的来说,淀粉含量高的早餐,其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比较合理,比值符合营养学会推荐以及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比例1:1—1.5:1。
曹君朱莹姜佳靖章鹏姜丽娜李静邓泽元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早餐合理膳食
不同食物在油炸过程中吸油量的研究
2015年
为研究不同食物在油炸过程中吸油量的规律,选用茶油、棕榈油、调和油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水分和结构的食物(薯条、馒头、面饼)进行油炸。结果表明:温度对吸油量有较大的影响,170℃时食物吸油量最快达到最高点(薯条12 min),油炸结束时食物含油量最低(p〈0.05);馒头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大大提高食物的吸油量(45%~60%),远高于薯条(15%~45%)和面饼(15%~35%)(p〈0.05);食物水分越高,需要油炸的时间越长。棕榈油油炸时食物的吸油曲线最平稳,吸油量也最低,可能比茶油和调和油更适合油炸。
余诚玮胡蒋宁邓泽元
关键词:食物油炸吸油量
α-生育酚在花生油、芝麻油和菜籽油中的抗氧化效能被引量:24
2013年
为揭示油脂自身氧化特点及其对α-生育酚抗氧化效能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α-生育酚到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中并进行氧化,测定POV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的变化。3种油脂的双键相对值的关系是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所以推测芝麻油最易氧化。而结果表明菜籽油最易氧化,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最稳定,因此油脂氧化及α-生育酚的抗氧化不仅与脂肪酸组成的双键数有关,还可能与非甘油酯成分如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等不皂化物有关。不同油脂α-生育酚的抗氧化效能不同,如α-生育酚的最佳抗氧化浓度在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中分别为200、100和25 mg/kg,即越稳定的油脂需要添加的α-生育酚越低,反之亦然;然而若添加的α-生育酚高于其最佳抗氧化浓度则促进油脂氧化。
朱雪梅吴俊锋胡蒋宁赵士强胡振瀛熊华
关键词:Α-生育酚油脂氧化
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朱雪梅阮霞胡蒋宁熊华邓泽元彭海龙胡居吾白春清
关键词:松籽油人造奶油
几种植物油抗氧化物质的测定被引量:25
2012年
不同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同,储藏时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加工业、食用油的储藏、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福林酚法测定11种植物油脂中的总多酚。测定结果表明紫苏油和樟树籽油A中含有较高的总多酚(分别1.40mg/g和1.25mg/g),高于其它植物油(0.45~0.86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些植物油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3种生育酚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葵花籽油中含有较高的α-生育酚(21.83mg/100g),菜籽油、玉米油、樟树籽A、紫苏油、大豆油以及氢化大豆油中含有较高的γ-生育酚(15.37~42.85mg/100g),樟树籽油B中含有较多的δ-生育酚(15.48mg/100g)。
唐亮胡蒋宁刘蓉张兵雷琳邓泽元
关键词:植物油总多酚生育酚
松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松仁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及其上位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仁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6.29%)、油酸(26.68%)和松籽油酸(13.84%)。sn2位置上的亚油酸(66.84%)和油酸(28.33%)含量高于sn1,3上的含量,但是Δ5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Δ5-PUFA)主要分布在sn1,3位置上。Δ5-PUFA的存在和它们选择性地分布在sn1,3位等特点是包括红松籽油在内主要松属植物果实油脂的特点。松籽油主要由12种甘油三酯组成,其中含量比较多的是LLPi(24.13%),OLL/LOL(17.87%)和LOPi(14.32%)。我们还对植物甾醇和维生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籽油含有141.64mg/100g的总植物甾醇和23.63mg/100g的总生育酚。
朱雪梅阮霞胡蒋宁熊华邓泽元彭海龙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生育酚
α-生育酚、VC硬脂酸酯和槲皮素在含松籽油酸结构脂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Schaal烘箱(60℃)氧化法,比较α-生育酚(TOH)、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槲皮素(Qu)对含有松籽油酸的软质黄油基料油(SL)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经过30d的烘箱氧化后,SL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其中功能性松籽油酸由7.10%降低到4.60%。AP和Qu能够有效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并且显著抑制结构脂的过氧化值(POV)、酸值(A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AP和Qu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与低添加量(100mg/kg)TOH相比,高添加量(500 mg/kg)TOH有促进氧化作用,表现为增加酸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另外,油脂氧化不仅改变了化学性质如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值等,而且改变了溶解和结晶曲线,添加抗氧化剂也对油脂氧化后的溶解结晶图谱有一定影响。
朱雪梅阮霞胡蒋宁白春清熊华邓泽元
关键词:Α-生育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槲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