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106)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盛伟斌徐韬杨明坤黄凯王国旗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瘢痕
  • 6篇细胞
  • 6篇胶质
  • 5篇端粒
  • 5篇端粒酶
  • 5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胶质瘢痕
  • 3篇端粒酶反转录...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转录
  • 3篇转录酶
  • 3篇胶质细胞
  • 3篇反转录
  • 3篇反转录酶
  • 3篇干细胞
  • 3篇大鼠脊髓
  • 2篇蛋白

机构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巴中市中心医...
  • 1篇新疆昌吉州人...

作者

  • 9篇盛伟斌
  • 6篇杨明坤
  • 6篇徐韬
  • 4篇黄凯
  • 2篇郭海龙
  • 2篇宋扬
  • 2篇王国旗
  • 1篇陈和军
  • 1篇阚瑞
  • 1篇刘宁
  • 1篇涂来勇
  • 1篇孙海青
  • 1篇吴继生
  • 1篇曹锐
  • 1篇王晓燕
  • 1篇于圣会
  • 1篇扈佃磊
  • 1篇李健
  • 1篇张旭
  • 1篇李德毅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性。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新生3d)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为活化未转染星形胶质细胞,B组为活化转染星形胶质细胞,C组为未活化星形胶质细胞,D组为活化空白质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每组5只。通过细胞增殖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ERT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ER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的表达。结果B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A、D、c组(F=43.418,P〈0.01)。TERTmRNA和GFAPmRNA在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D组中二者呈线性关系(r=0.701,0.704,P〈0.01);B、C组中二者未见明显相关线性关系(r:0.260,P〉0.05)。TERT蛋白和GFAP蛋白在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RT基因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
杨明坤张旭刘川吴继生李德毅盛伟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小神经胶质细胞瘢痕端粒酶反转录酶
靶向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短发夹RNA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对端粒酶活化起重要作用。目的:利用pLentilox3.7.U6载体构建靶向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短发夹RNA干扰分子表达载体并鉴定其作用。方法:选择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上两段序列体外合成RNA干扰分子的正义链和反义链模板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与线性化pLentilox3.7.U6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和序列测定,应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上验证构建的干扰载体抑制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表达的效果。结果与结论: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干扰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低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针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短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此载体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
宋扬徐韬杨明坤盛伟斌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酶反转录酶质粒载体星形胶质细胞短发夹RNA胶质瘢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
2012年
背景:端粒酶在细胞分化及活化过程起重要作用。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方法:采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方法检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前6代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将传代培养的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6代,检测各代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以人胚肾细胞系293细胞蛋白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以灭活细胞蛋白提取物为阴性对照。结果与结论:端粒酶在传代培养的前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为阳性对照组的9.4%~30.9%,第3代表达最高;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传代培养的前5代呈阳性表达,为阳性对照组的5.4%~33.1%,第3代和第4代表达最高。说明端粒酶是细胞分化、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韬杨明坤盛伟斌黄凯
关键词:端粒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干细胞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经验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4部分骨折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按照美国肩关节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活动功能。结果20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1个月,患肩ASES功能评价评分平均85.6分, VAS疼痛评价评分平均2.7分,前曲上举130.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10水平。随访过程中,20例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可进行日常活动,无假体松动及脱位情况发生。结论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通过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临床是可行的,疗效明显。但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注意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案,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
孙海青陈和军李健
关键词:肱骨骨折近端人工肱骨头置换
大鼠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规律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脊髓损伤后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脊髓组织的囊变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因此,明确胶质瘢痕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空间分布、时间规律,以及轴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坠落法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d,3d,5d,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取材。以正常饲养的大鼠作对照。结果与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4周开始出现致密瘢痕增生,之后瘢痕厚度平稳下降,至损伤后10周形成光滑的囊腔壁,囊腔内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区囊腔周围的胶质瘢痕内可见密集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见神经丝蛋白阳性轴突位于囊腔内。提示脊髓损伤后4周胶质瘢痕厚度达到高峰,囊腔与残存轴突之间开始形成机械屏障,损伤后10周瘢痕厚度趋于稳定。
黄凯盛伟斌
关键词:胶质瘢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丝蛋白
端粒酶与大鼠脊髓损伤后髓内瘢痕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端粒酶未干扰组(未干扰组)、端粒酶干扰组(干扰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只。未干扰组、干扰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每组于损伤后1、3、5、7、14、28、42、56d取损伤区域标本,用PCR—ELISA、Westernblot法检测胶质瘢痕中端粒酶、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免疫荧光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结果未干扰组端粒酶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0.180±0.004—1.217±0.072)明显高于干扰组(0.028±0.007~0.092±0.004,0=28.753~37.518,P〈0.05)和对照组(0.072±0.007—0.075±0.004,χ2=18.618~41.0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干扰组GFAP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1.98±0.15~19.40±0.55)明显高于干扰组(1.10±0.13~16.64±1.02,0=14.538—37.366,P〈0.05)和对照组(0.44±0.05—0.48±0.04,0=16.733—34.041,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干扰组端粒酶的表达与GFAP表达呈相关线性关系且有统计学差异(r=0.755,P〈0.01)。干扰组和对照组端粒酶均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观察未干扰组胶质瘢痕重于干扰组,对照组未见胶质瘢痕形成。结论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并与衡量胶质瘢痕程度的GFAP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杨明坤盛伟斌徐韬郭海龙黄凯
关键词:脊髓损伤末端转移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神经胶质瘢痕
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表达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只,观察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1,3,5,7,14,28,42,56d取标本,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表达,ELISA法检测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端粒酶及胶质酸性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间点胶质瘢痕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胶质瘢痕中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55,P<0.01)。结论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涂来勇杨明坤阚瑞黄凯盛伟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瘢痕端粒酶
不同代次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神经球的能力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目的:观察不同代次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及诱导成神经球的潜力。方法:取SD大鼠脂肪体外分离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分别在P3、P6、P10、P20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增殖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定不同代次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球,计数成神经球率。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呈长梭形,不同代次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除P3细胞其他代次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CD73,低表达CD45、CD34。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P3为93.4%、P6为92.7%、P10为92.4%、P20为86.0%。P6、P10诱导成神经球率均显著高于P20(P<0.05),P3细胞较难诱导成神经球。提示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代数,以便在获得足够纯度细胞的同时保留细胞最佳的分化潜力。
张恩丰曹锐徐韬王晓燕买尔旦.买买提王国旗盛伟斌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神经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RNA干扰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对端粒酶活化起重要作用,但利用构建针对其基因的慢病毒抑制其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却少有报道。目的:构建用于RNA干扰的靶向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设计合成出shRNA-TERT序列,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定向连接到pLentilox3.7U6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转染DH5α细胞筛选阳性菌落后行测序鉴定。将pLentilox3.7U6-TERT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Le-TERT并测定其滴度,再用Le-TERT感染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细胞株TERT基因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基因测序鉴定证明,pLentilox3.7U6-TERT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成功包装慢病毒。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e-TERT转染星形胶质细胞4 d后,对TERT mRNA的干扰效率可达(63.98±2.6)%,Le-TERT在转然后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呈低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Lentilox3.7U6-TERT能够产生有效滴度的慢病毒,感染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后,该载体可以有效抑制TERT的表达。
宋扬徐韬杨明坤王国旗张恩丰盛伟斌
关键词:RNA干扰端粒酶端粒酶反转录酶质粒载体慢病毒短发夹RNA胶质瘢痕
神经干细胞-多肽自组装凝胶复合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复合多肽自组装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造模后1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MEM/F12对照组(n=12)、NSCs移植组(n=12)和NSCs-凝胶移植组(n=12)。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脊髓损伤的修复。结果移植后2周开始3组大鼠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6周,病理切片示C组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桥接脊髓断端,胶质瘢痕不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示C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NF-200双标阳性细胞比例(24.83±1.47)%明显多于B组(6.83±1.47)%(P〈0.01),但B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比例(42.17±2.71)%明显多于C组(34.33±4.63)%(P〈0.01)。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能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复合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刘宁郭海龙盛伟斌扈佃磊徐韬于圣会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凝胶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