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5301)

作品数:158 被引量:1,237H指数:18
相关作者:杜修力盛谦陈生水李小军陈国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建筑科学
  • 47篇水利工程
  • 31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0篇地震
  • 20篇地震动
  • 13篇抗震
  • 12篇地震反应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值模拟
  • 11篇地下洞室
  • 11篇洞室
  • 11篇振动
  • 10篇地下结构
  • 10篇堆石
  • 10篇振动台
  • 10篇石坝
  • 10篇力特性
  • 10篇混凝土
  • 9篇动力特性
  • 8篇细观
  • 8篇反应谱
  • 7篇阻尼
  • 6篇位移法

机构

  • 39篇北京工业大学
  • 34篇南京水利科学...
  • 2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0篇四川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武...
  • 19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篇南京工业大学
  • 11篇学研究院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清华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天津大学
  • 7篇北京建筑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2篇伊利诺伊大学
  • 2篇江苏省常州市...

作者

  • 30篇杜修力
  • 20篇盛谦
  • 19篇李小军
  • 18篇陈生水
  • 15篇周成
  • 13篇陈国兴
  • 11篇付晓东
  • 10篇韩华强
  • 10篇傅华
  • 10篇周晶
  • 10篇金浏
  • 9篇凌华
  • 8篇戚承志
  • 8篇肖明
  • 7篇傅中志
  • 7篇贺秋梅
  • 7篇何宁
  • 7篇冯新
  • 7篇周永强
  • 7篇许成顺

传媒

  • 2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8篇岩土力学
  • 10篇地震工程与工...
  • 7篇水利学报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工程力学
  • 7篇地震工程学报
  • 5篇水力发电学报
  • 5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长江科学院院...
  • 4篇Scienc...
  • 3篇现代隧道技术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水利与建筑工...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25篇2016
  • 48篇2015
  • 50篇2014
  • 21篇2013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岩引水隧洞施工开挖过程围岩变形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某段软岩引水隧洞建立实体模型,应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其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软岩隧洞受到开挖面的空间约束效应,围岩应力逐步释放,相应围岩位移也逐渐增加;在横断面上,拱顶围岩沉降位移沿竖直径向的空间效应主要影响范围在3倍洞径(3D)左右,而拱腰围岩水平位移和拱底隆起位移在1.5D左右;掌子面向前推进过程中,掌子面的空间效应逐渐消失,拱顶、拱底位移在施工开挖面后方约2.5D^3D处趋于稳定,拱腰位移在约2D左右趋于稳定,围岩变形收敛:软岩隧洞需要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以提高围岩自承能力,限制位移的增长速度。
袁木肖明
关键词:软岩引水隧洞FLAC3D
HVSR方法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曲线与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曲线的差异,综合利用频域求解一维层状场地P、SV波入射情况下场地响应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波数积分法解释了二者差异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VSR方法应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是HVSR与传递函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主要是由竖向地震动中的P波成分引起的.在场地竖向放大可以忽略的频段范围内,HVSR可以作为传递函数研究地震作用下的场地效应.
荣棉水李小军王振明吕悦军
关键词:传递函数
粒状材料颗粒破碎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离散元方法生成由一定粒径范围小颗粒组成的等粒径颗粒团,颗粒之间定义为平行胶结方式。通过模拟圆形颗粒团在两种不同排列方式下的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侧向应力下颗粒破碎的过程、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等。结果表明:低侧向应力下,试样颗粒先滑移转动、后破碎,致密排列下,出现剪胀现象;高侧向应力下,试样两端颗粒有少量滑移、转动,然后发生破碎,并向试样中部发展,形成剪切带。
魏巍覃燕林曹鹏刘恩龙陈生水
关键词:数值模拟颗粒破碎剪切带
土工格栅加筋对高土石坝坝坡地震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300m级双江口心墙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动力时程稳定与变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土石坝顶部1/5坝高范围内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措施对坝坡动力稳定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措施后,增强了高土石坝坝顶区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坝坡最危险滑弧深度增加,有效提高了坝坡安全系数;土工格栅加筋方案明显抑制了坝坡滑动位移,最小安全系数对应滑弧的累积滑动量减小。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加,土工格栅加筋方案对坝坡动力稳定贡献越大。
周扬余钧陶
关键词:高土石坝坝坡稳定土工格栅加筋安全系数
母岩性质对粗颗粒材料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母岩的性质是影响粗颗粒材料动力特性的重要因素.母岩强度越高,对应的动弹性模量值越大,动永久变形量越小;棱角明显的堆石料在动荷载的作用下较浑圆度较好砂砾石料易产生颗粒破碎,使得其动弹性模量值产生一定的降低,而动永久变形量则产生相应的增加;母岩强度和形状的变化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随着围压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高土石坝选用母岩强度高、颗粒浑圆度较好的粗颗粒料作为坝体填筑材料是控制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提高坝体整体抗震能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傅华韩华强凌华
关键词:动力特性
潜没式高趾墙土压力与稳定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潜没式高趾墙是许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其墙背堆石体的表面水压力不是均布荷载,且作用线与竖直向存在一非零夹角,与多数挡土墙设计规范中竖直向下的均布荷载差别很大,不能直接套用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其承受的土压力。根据库伦土压力理论,探讨了潜没式高趾墙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案例证实了通过改变滑裂面倾角和数值试算方法确定土压力的必要性;分析了需进行高趾墙抗滑稳定分析的两类特定情形,即水平水压力低于主动土压力水平分量或水平水压力高于被动土压力水平分量(若水平水压力介于两者之间,则不存在抗滑稳定问题)。文中还探讨了高趾墙抗倾覆分析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可行方法。
傅中志王占军陈生水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高趾墙土压力稳定分析
仿真混凝土材料动态拉伸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直接拉伸试验和劈拉试验研究仿真混凝土材料动态受拉特性,为混凝土坝动力模型试验提供相关材料参数,研究其与原型混凝土材料的匹配问题。在应变速率10-5/s至10-1.08/s范围内对试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给出拉伸曲线方程,并分别对仿真材料的强度、峰值应力处应变、弹性模量给出考虑率相关的经验公式,分析泊松比、吸能能力、破坏形态与应变速率的关系。通过与混凝土动态拉伸特性以及破坏形态对比,得出结论:仿真混凝土材料适合模型动力试验;其动态拉伸特性和混凝土材料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极限拉伸强度和吸能能力等方面率相关性更明显,在进行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设计以及高坝模型动力破坏试验分析时,需充分考虑仿真材料的率相关特性以得到合理的高坝模型试验结论。
张宇冯新朱昆周晶
关键词:应变速率力学特性应力-应变曲线
结构缝对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横缝和诱导缝的共同作用对高碾压混凝土(RCC)拱坝抗震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价值。首先,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模拟坝体材料,用黏性(Cohesive)单元模拟结构缝,分析计算了同时设置横缝和诱导缝的试验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十分相近,说明所采用的模拟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将此模拟方法应用到沙牌拱坝原型上,通过动力加载分析,得到横缝和诱导缝的先后张开释放了坝体拱向应力,对提高坝体抗震性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魏国利冯新张宇周晶
关键词:RCC拱坝横缝诱导缝
密度对粗颗粒材料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密度是影响粗颗粒材料动力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密度值的提高,粗颗粒材料的最大动弹性模量产生一定的增加,但增加率随着围压的提高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随着密度值的提高,粗颗粒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初次动轴向永久变形降低的较明显,后期随着振次的增加,动永久轴向变形呈逐渐收敛趋势,密度值的提高对动轴向永久变形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体积变形的影响。因此,对于高土石坝工程来说,提高压实标准有利于改善粗颗粒材料的力学特性,控制坝体的整体变形即提高其抗震性能。
傅华韩华强凌华
关键词:动力特性影响因素
2014年1月7日乳山4.3级地震动特性及震害分析
2016年
为深入认识2014年1月7日乳山市附近海域M4.3地震的特性,为该区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核电抗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对此次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了分析,并与设计谱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地震灾害现场调查,简要阐述了此次地震中的一些典型的破坏现象,提出了有关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意见与建议。
杜桂林赵国臣
关键词:地震动反应谱震害特征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