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1055G063)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登宇王鹏孙剑秋臧威李铁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磷细菌
  • 3篇解磷
  • 2篇诱变
  • 2篇溶磷
  • 2篇紫外线诱变
  • 1篇选育
  • 1篇遗传育种
  • 1篇诱变筛选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育种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原生质体再生
  • 1篇原生质体制备
  • 1篇质体
  • 1篇溶磷菌
  • 1篇溶磷能力
  • 1篇溶磷细菌
  • 1篇生态分布

机构

  • 5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5篇李铁
  • 5篇臧威
  • 5篇孙剑秋
  • 5篇王鹏
  • 5篇王登宇
  • 4篇蒋本庆
  • 2篇张建
  • 1篇王红
  • 1篇熊洪亮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优良解磷菌株诱变选育与解磷培养基优化被引量:7
2010年
对解磷菌枯草芽孢杆菌X1055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到优良解磷突变株1055Y1。该菌株摇瓶培养72h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5.22mg/L,解磷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17.8%。在单因子试验筛选最适碳源、氮源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接种量、pH、KCl浓度等因素对突变株1055Y1解磷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应用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突变株1055Y1解磷培养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在250ml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21ml、pH6.75、KCl浓度0.12g/L时,突变株1055Y1解磷达到最佳水平,发酵液有效磷含量达到7.03mg/L。
孙剑秋王鹏张建臧威王登宇李铁王红
关键词:解磷细菌紫外线诱变响应面法
东北地区四种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的分布被引量:26
2009年
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大量解磷菌和溶磷菌,其中解磷菌达到2.15~6.68×105cfu·g-1、溶磷菌达到0.7~3.9×104cfu·g-1,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作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细菌数量间无直接相关性;东北地区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根际土壤解磷菌分别涉及9个、11个、13个、12个菌属,溶磷菌分别涉及9个、8个、9个、7个菌属;4种主要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的磷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且一般来说根际土壤中解磷菌多样性更高;作物根际磷细菌组成相似性系数在0.50~1.00之间,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溶磷菌的相似性系数高于解磷菌。
臧威孙剑秋王鹏蒋本庆王登宇张建李铁
关键词:农作物根际土壤磷细菌解磷菌溶磷菌种群结构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20
2008年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王登宇臧威孙剑秋蒋本庆王鹏李铁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再生遗传育种
通过紫外线诱变筛选溶磷细菌突变体
2008年
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溶磷性状的溶磷细菌突变体用于磷细菌肥料的生产,使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对溶磷细菌Y2041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溶磷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体Y2041-01,该菌株溶磷圈直径(12.02 mm)与菌落直径(2.48 mm)比值达4.85,比出发菌株Y2041的平板溶磷能力(2.22 mm)提高118.47%.将Y2041-01在含有Ca3(PO4)2的无机磷培养液中培养5 d,有效磷含量达33.85 mg/L,比出发菌株Y2041(28.73 mg/L)的溶磷效果提高17.82%.通过传代培养,磷细菌突变体Y2041-01的溶磷能力可以稳定遗传.
蒋本庆臧威孙剑秋王鹏王登宇李铁熊洪亮
关键词:溶磷细菌紫外线诱变溶磷能力
磷细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综述了土壤中磷细菌的种类、数量、生态分布规律及其磷细菌解磷能力研究方法和解磷机制,论述了磷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和潜力,提出了磷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王鹏孙剑秋臧威蒋本庆王登宇李铁
关键词:磷细菌生态分布解磷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