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1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324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建刘时银上官冬辉宋延龄曾治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省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地表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动物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监测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冰川
  • 2篇冰川变化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地表辐射平衡
  • 1篇地表能量
  • 1篇地表能量平衡
  • 1篇地理学分析
  • 1篇地形图
  • 1篇动物地理
  • 1篇动物地理学
  • 1篇氧化碳
  • 1篇遥感卫星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遥感中...

作者

  • 3篇王建
  • 2篇李俊生
  • 2篇潘竟虎
  • 2篇曾治高
  • 2篇上官冬辉
  • 2篇刘时银
  • 2篇宋延龄
  • 2篇王丽红
  • 2篇刘菊玲
  • 1篇冯祚建
  • 1篇汤瀚
  • 1篇周月敏
  • 1篇沈永平
  • 1篇焦克勤
  • 1篇马安青
  • 1篇马伟强
  • 1篇杨奇森
  • 1篇陈拓
  • 1篇颜长珍
  • 1篇丁良福

传媒

  • 2篇兽类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21
2005年
利用1986年和2000年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GIS软件分析了黄河源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借助Excel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近15a来高覆盖度草地、湿地和冰川面积急剧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下降。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多样性和分维数呈下降趋势,优势度上升。
潘竟虎刘菊玲
关键词:黄河源区土地利用优势度破碎化土地荒漠化
放牧压力条件下荒漠草原小型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6
2005年
在植物生长期 ,采用夹日法对放牧扰动下的祁连山北坡山地荒漠草地小型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度 ,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放牧强度条件下 ,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受相应影响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压力增加而减小 ,经 Whittaker的相似性指数的聚类分析 ,在相似性指数大于 0 .4的水平上 ,可把研究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分为被家畜啃食和未被家畜啃食 2个类群。
李俊生宋延龄王学志曾治高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小型哺乳动物放牧压力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根据 2 0 0 1~ 2 0 0 2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 ;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 ,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 ,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夏霖杨奇森相雨冯祚建
关键词:兽类动物地理学
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对新疆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的分析,揭示该区域气候增温过程的原因和环流形势.分析得出:山前平原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山带和高山区,冬季增温是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北坡及山前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南坡,昌吉1...
韩添丁叶柏生焦克勤
关键词:气温变化
文献传递
黑河下游绿洲地表辐射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额济纳绿洲2004年5~10月微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绿洲内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日峰值及月总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地表能量平衡季节变化显著,5、8、9、10月份,地面能量交换基本以感热通量为主,Bowen比值在日间〉4;6、7月份,潜热蒸发是能量平衡的主要部分,Bowen比基本〈1.5~10月土壤热通量值始终较小,约占净辐射的15%~20%.绿洲内近地层风速基本在0~5m·s^-1之间,夜间风速变化很小,日间风速较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越来越缓慢,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最大,而在40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
张艳武冯起黄静司建华张小由苏永红
关键词:绿洲地表能量平衡小气候特征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被引量:114
2002年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出山流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但下游河流水量锐减并呈现明显的人为水文过程特征,水体盐化和污染趋势加剧,其中Ⅳ~Ⅴ级污染河道长度达到208km。②南部祁连山区森林面积减少约16.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有所恢复;北部天然荒漠森林则持续衰退,天然林加速消亡,仅额济纳和民勤两地减少林地34.31×104hm2。草地生态呈现以面积减少、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河西地区总体退化草地面积达46.86%。③近50年来河西土地沙漠化发展十分强烈,其发展速度在80年代初期最高达到年递增2.15%,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全区域土地沙漠化过程出现明显的减缓。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统筹利用规划与管理,统筹兼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来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系统开展流域为单元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
关键词:河西走廓生态环境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生态建设
GIS支持下的江河源区土地覆盖遥感监测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江河源区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监测,14年来该区草地、林地等地表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湖泊、湿地萎缩,沙地、裸地面积扩张,荒漠化程度加剧;气候变异引起冻土退化,叠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
潘竟虎王建刘菊玲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
基于遥感卫星图像的ATCOR2快速大气纠正模型及应用被引量:25
2002年
在卫星遥感成像过程中 ,由于气溶胶和大气中分子吸收和散射的作用 ,造成数据质量下降甚至变化 ,以至于极大地影响着遥感信息的提取和参数反演的精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大气纠正将成为遥感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极大地提高卫星遥感数据在质量和时间系列的完整性。介绍一种适用于空间分布的快速大气纠正模型 ATCOR2 (A Spatially- Adaptive FastAtmospheric Correction- 2 ) ,详细介绍模型的算法、模块结构和计算流程 ,讨论参数文件的结构和意义 ,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
王建潘竟虎王丽红
关键词:遥感卫星图像
利用TM和AVHRR资料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
卫星遥感在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利用Landsat TM和NOAA/AVHRR资料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的参数化方案、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
马耀明李茂善马伟强王介民高峰文军苏中波Massimo Menenti
关键词:非均匀地表NOAA/AVHRR
文献传递
树木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方位差异及其机理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测定了祁连山一棵千年圆柏不同方位上树木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δ13 C值 )和光合作用色素 .结果显示 ,树木中 δ13 C值具有明显的方位差异 :北面的 δ13 C值相对较高 ,西面的 δ13 C值相对较低 .树叶中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的方位变化趋势与δ13 C值类似 .分析表明 ,后者的方位变化是树木对局部环境的光辐射差异长期适应的结果 ,而树木中δ13
汤红官陈拓强维亚
关键词:光辐射温度效应二氧化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