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G1999011800)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封克汪晓丽赵海涛司江英邓桂芳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铜水平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玉米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幼苗
  • 1篇水稻幼苗生长
  • 1篇铜积累
  • 1篇土壤
  • 1篇无机磷
  • 1篇无机磷形态
  • 1篇无机磷组分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分布
  • 1篇细胞内
  • 1篇磷肥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赵海涛
  • 3篇汪晓丽
  • 3篇封克
  • 2篇司江英
  • 1篇华佳敏
  • 1篇盛海君
  • 1篇姚彩艳
  • 1篇邓桂芳
  • 1篇翟福琴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L-1Cu处理的玉米根部中,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区域,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随着铜浓度的升高,铜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在茎中,就不同铜浓度处理来说,亚细胞组分中铜的含量均以细胞溶质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壁部分。而在叶中,均以细胞壁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就铜的存在形态而言,对照处理的根部主要以HCl提取态铜为主,茎和叶中铜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1μmol·L-1Cu处理时,根部铜仍以HCl提取态为主,而茎和叶中以NaCl提取态占优势。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根部和叶部的铜均主要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而茎中20和50μmol·L-1铜处理主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80μmol·L-1Cu处理时主要以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NaCl提取态铜为主。
司江英赵海涛汪晓丽姚彩艳邓桂芳封克
关键词:玉米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
不同铜水平对水稻幼苗生长、铜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水平对水稻幼苗生长、铜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μmol·L^(-1)铜处理水稻时,幼苗的生长并不受影响,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水稻幼苗地上部铜的含量和累积量随着溶液中铜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水稻根系中铜的含量及累积量并不是随着外源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值均出现在20μmol·L^(-1)铜处理时;1μmol·L^(-1)铜处理的水稻地上部N、P和K的含量和累积量不受抑制,而在20、50和80μmol·L^(-1)铜处理中,地上部养分的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减少;低铜浓度下(1和20μmol·L^(-1)),水稻根系吸收N、P和K不受影响,甚至20μmol·L^(-1)铜浓度更有利于水稻根系养分的吸收,高铜浓度下(50和80μmol·L^(-1)),水稻根系吸收养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且在80μmol·L^(-1)铜浓度时,N、P、K的吸收均明显受到抑制。
司江英汪晓丽赵海涛翟福琴华佳敏封克
关键词:水稻养分
磷在不同土壤和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修改后的张守敬-Jackson法在50 d的培养过程中对施磷黄棕壤和红壤中的无机磷组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无机磷肥能全面提高土壤各无机磷组分含量,但对不同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影响不一。磷在黄棕壤中首先转化为水溶性磷和松结合态磷(S-P)、铝结合态磷(A l-P)和钙结合态磷(C a-P),然后S-P和C a-P继续向A l-P转化,施磷对黄棕壤中闭蓄态磷(O-P)和铁结合态磷(F e-P)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红壤中,施用的磷首先转化为S-P、A l-P和F e-P,然后S-P、A l-P继续向F e-P转化,施磷对红壤中O-P和C a-P的含量也无明显影响。
赵海涛封克汪晓丽盛海君
关键词:土壤磷肥无机磷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