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401)

作品数:72 被引量:989H指数:19
相关作者:卢家楣李丹张敏刘俊升陈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哲学宗教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医药卫生
  • 5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少年
  • 15篇青少年
  • 12篇情感
  • 10篇情绪
  • 7篇大学生
  • 7篇社会
  • 6篇儿童
  • 5篇心理
  • 5篇情绪调节
  • 5篇自我
  • 5篇问卷
  • 4篇信度
  • 4篇责任心
  • 4篇生命
  • 4篇情绪弹性
  • 4篇教师
  • 3篇道德
  • 3篇中介
  • 3篇中介作用
  • 3篇生命认知

机构

  • 71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淮北师范大学
  • 3篇赣南师范大学
  • 3篇嘉兴学院
  • 3篇盐城工学院
  • 3篇中国浦东干部...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黄山学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江苏经贸职业...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5篇卢家楣
  • 16篇李丹
  • 6篇刘俊升
  • 6篇张敏
  • 5篇陈宁
  • 5篇王沛
  • 4篇王俊山
  • 4篇田学英
  • 4篇张鹏程
  • 4篇汪海彬
  • 4篇刘伟
  • 3篇顾海根
  • 3篇丁雪辰
  • 3篇张萍
  • 3篇徐晓滢
  • 3篇周颖
  • 3篇张文海
  • 3篇郑显亮
  • 3篇黎琳
  • 3篇陈斌斌

传媒

  • 34篇心理科学
  • 5篇心理学报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教育研究
  • 3篇外国中小学教...
  • 3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上海教育科研
  • 2篇应用心理学
  • 2篇心理研究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德育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现代教学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18篇2011
  • 20篇2010
  • 8篇200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动情绪调节的理论观点、证据及其神经基础
2013年
自动情绪调节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个体社会发展和病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越来越引起多方面研究者的兴趣,但对自动情绪调节的内涵仍存争议。而且对其神经机制也还不清楚。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明晰了自动情绪调节相关的三种无意识存在形式和两种观点(内隐观与过程观),澄清了自动情绪调节的内涵及其发生过程,给出了自动情绪调节可能的形成过程。然后,从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和实验两方面提供了自动情绪调节存在的证据。最后,从自动行为控制、自动注意控制和自动认知改变三个方面评述了自动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背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和眶额皮层。
张文海卢家楣
关键词:情绪神经科学
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以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与一阶因素模型相比,二阶因素模型具有较多优点,但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要更复杂,它需要依次进行七个不同水平的检验:形等价、一阶弱等价、二阶弱等价、一阶强等价、二阶强等价、二阶严等价和一阶严等价。低水平的等价性满足之后,才能进行更为严格的高一水平的等价性检验。运用均值和协方差结构(MACS)模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结果表明,IABSU具有跨地域的完全一阶、二阶严等价性。
郑显亮顾海根赵必华
4-8年级学生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用同伴提名和班级戏剧对小学4年级至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同伴接纳与社交淡漠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淡漠在一年时间内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测查时间与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一年时间里,小学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而初中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关系模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测的社交淡漠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同伴接纳,而前测的同伴接纳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社交淡漠。女生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模式。。
刘俊升丁雪辰
关键词:社会退缩同伴接纳
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以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和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情绪弹性和性别变量对青少年在四类负性情绪事件性质的判断偏向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弹性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产生一定影响,低情绪弹性个体在面对与一般生活情境相关的负性情绪事件时,更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判断。(2)性别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张敏卢家楣
关键词:情绪弹性青少年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被引量:33
2010年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王沛杨亚平赵仑
关键词:刻板印象ERP
文化背景与社会行为和适应:城市、农村和流动三类儿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本研究探讨城市、农村和流动三类儿童在共同相处的社会环境下的社会行为和适应。结果显示:(1)女孩在同伴接纳、领导地位、社交性-合作、害羞敏感、教师评定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受欺负得分显著高于女孩。(2)流动儿童的同伴拒绝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而城市儿童的社交合作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和流动儿童。(3)农村儿童的害羞敏感能够预测同伴接纳;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害羞-敏感均能够预测社交性-合作和同伴拒绝;三类儿童的害羞-敏感均能预测受欺负行为。此外,流动儿童的性别与害羞-敏感交互作用能预测消极提名。
李丹陈峰陈欣银陈斌斌
关键词:社会变迁社会行为城市儿童农村儿童流动儿童
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近期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1年
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近来年成为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多数研究得出了自我效能感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水平的结论,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着中介作用与非中介作用的争议,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增进身心健康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黎琳刘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身心健康健康心理学
学生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3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生自我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状况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对班级人际和谐各维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班级组织上。(2)在男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女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学生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到的人际和谐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感知到的同伴人际和谐与儿童的羞怯-敏感性有显著负相关。
陈斌斌李丹
关键词:社会行为
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8
2012年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人格特质、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外倾性、责任性、开放性、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宜人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2)外倾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自尊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在外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开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责任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郑显亮顾海根
关键词:人格自尊中介作用
四重模型:结构、算法与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四重模型(The Quadruple Process Model,简称Quad Model)是一个可对内隐任务中四种性质不同加工的独立、同时性影响进行测量的多项式模型。首先采用武器识别任务等实例对模型参数、结构、数据分析及可行性进行说明;随后介绍该模型在内隐研究中的应用,涉及情境易变性与可塑性、个体与群体差异及内隐任务外行为等三类问题;最后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评价与展望。
侯静王沛
关键词:自动化加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