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12B07)
-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运宽张红星林国华罗荣陈洪沛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及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469名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遗留后遗神经痛患者66例,对可能与后遗神经痛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比例为14.072%(66/469)。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对应的Exp(B)=OR=1.05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应的Exp(B)=OR=1.024>1,P=0.027,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对应的Exp(B)=OR=4.882>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治疗前VAS评分是PHN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较高,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应及早接受规范诊治;针灸疗法是其保护性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可联合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李雪薇杨运宽张红星林国华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LOGISTIC回归分析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时效指标的生存曲线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进行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其主要观测指标中时效指标生存曲线分析,直观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刺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时间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5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未表现出差异(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种针灸疗法同西药疗法一样能有效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 刘元华杨运宽陈洪沛罗荣李雪薇谢西梅林国华张红星
-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RCT临床研究镇痛效应观察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对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主要疼痛指标以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指标,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刺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指标:疼痛强度(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PHN发生率。结果从第5天开始,五组疼痛强度即表现出差异(P﹤0.05);五组疼痛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减轻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减少PHN发生率,但针灸方法之间无差异。
- 刘元华杨运宽陈洪沛罗荣杜晨林国华张红星
-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镇痛后遗神经痛
- 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随机对照观察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镇痛及促进疱疹结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针刺组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皮损局部阿是穴围刺及远端支沟、后溪配穴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西药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共治疗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疱疹结痂时间,并进行疼痛评价。结果:针刺组痊愈30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2.5%;西药组痊愈15例,好转12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疼痛评分及结痂面积大于50%所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带状疱疹所引起的疼痛,并能促进疱疹结痂,缩短病程。
- 李璇张红星黄国付冯永芳邹燃
- 关键词:带状疱疹电针围刺夹脊
- 铺棉灸加针刺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左甲黄蜀高保娃黄卫玲杨运宽
-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毒针刺治疗铺棉灸疗效观察病毒性皮肤病服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