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C32010)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永普周化斌柴雪良贾守菊吴爱春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橄榄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底质
  • 1篇地理群体
  • 1篇淀粉酶
  • 1篇盐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评价
  • 1篇脂肪酸
  • 1篇软体部
  • 1篇生化成分
  • 1篇生化遗传
  • 1篇生化遗传分析
  • 1篇受性
  • 1篇同工酶
  • 1篇种群
  • 1篇周年变化
  • 1篇主成分

机构

  • 8篇温州大学
  • 4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浙江广播电视...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8篇张永普
  • 3篇柴雪良
  • 3篇贾守菊
  • 3篇周化斌
  • 2篇吴爱春
  • 2篇张炯明
  • 2篇王铁杆
  • 2篇应雪萍
  • 2篇肖国强
  • 2篇林立祝
  • 1篇叶瑶瑶
  • 1篇吴学海
  • 1篇姜丽君
  • 1篇廖美英
  • 1篇叶魏媚
  • 1篇薛林海
  • 1篇孙雯雯

传媒

  • 3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H和氨氮对橄榄蚶耐受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橄榄蚶稚贝和成贝存活和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显著影响橄榄蚶稚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橄榄蚶稚贝适宜pH范围为7.9~9.4,pH为8.5时存活最好,橄榄蚶成贝的适宜pH范围为5.2~9.4。氨氮浓度和毒性试验时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橄榄蚶稚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稚贝48h、96h的半致死浓度(TLm)为58.6mg·L-1、50.0mg·L-1,安全浓度(SC)为5.9mg·L-1、5.0mg·L-1、成贝48h、96h的TLm为618.7mg·L-1、556.9mg·L-1、SC为61.9mg·L-1、55.7mg·L-1。
张永普肖国强林立祝张炯明柴雪良
关键词:橄榄蚶PH氨氮耐受力成活率
橄榄蚶形态参数关系的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测量了1 357个橄榄蚶的壳长、壳宽、壳高、湿全重、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分析表明,橄榄蚶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壳长与壳高,壳长与壳宽,壳长与铰合部长,湿全重与软体部湿重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可用线性回归方程模式表示:Y=aX+b;壳长与湿全重,壳高与湿全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可用幂函数回归方程表示:Y=a Xb。建立了经济性状与壳体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
薛林海王铁杆张永普
关键词:橄榄蚶
橄榄蚶三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了中国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3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三门群体和浙江灵昆群体形态较为接近,江苏通州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7.73%,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3.56%,累计贡献率为61.29%。贝体凸扁、壳厚和前后端形状等形态性状决定了橄榄蚶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其形态变异主要与栖息地水温和底质有关。
张永普应雪萍王铁杆柴雪良
关键词:地理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江苏种群橄榄蚶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2009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江苏种群橄榄蚶不同个体的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8种同工酶进行分析,得到基本图谱,并对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了21个基因座位、3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11个基因座位(Me-1、Adh-2、Adh-3、Ldh-1、Ldh-2、Amy-1、Amy-2、Est-2、Sod-2、Cod-1和Cod-2)为多态,多态座位比例(P)为0.5238,该比例接近一般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多态座位比例,表明江苏种群橄榄蚶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能力.
贾守菊张永普叶魏媚孙雯雯
关键词:橄榄蚶同工酶生化遗传分析
橄榄蚶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测定了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软体部的基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橄榄蚶软体部含水量为81.36%,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灰分分别占软体部干重的63.64%、10.95%、13.55%和8.97%。橄榄蚶软体部含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软体部干重的54.83%、19.80%和27.54%,总氨基酸占软体部蛋白质的86.13%,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11%和56.52%。橄榄蚶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橄榄蚶软体部含2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分别占脂肪酸的41.31%、23.06%、18.25%和10.54%,DHA和EPA分别占脂肪酸的2.82%和4.59%。
吴爱春张永普周化斌
关键词:橄榄蚶氨基酸脂肪酸营养评价
几种环境因子对橄榄蚶成贝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干露、水温、盐度和底质对橄榄蚶成贝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湿度65%–75%情况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橄榄蚶成贝的干露能力逐渐降低;在海水盐度24.6和pH 7.8的条件下,橄榄蚶成贝存活的最适海水温度范围为5–19.8℃;在海水温度19.8℃和pH 7.8的条件下,橄榄蚶成贝存活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30;在海水温度20–23℃、盐度21.8和pH 8.1的条件下,橄榄蚶成贝在多种底质中均能存活,其中以泥砂质和泥质为宜.
周化斌张永普肖国强张炯明柴雪良林立祝吴学海
关键词:橄榄蚶干露盐度底质
温度和pH对橄榄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温度和pH对橄榄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显著影响橄榄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40℃和30℃~40℃,最适pH分别为3.6、5.2和6.0。橄榄蚶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
吴爱春张永普贾守菊廖美英姜丽君
关键词:橄榄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被引量:11
2008年
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测定了采自浙江灵昆岛潮滩的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生化成分,分析其周年变化.结果显示: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各生化成分的月间变化差异显著.含水量和肥满度的周年变化范围为74.59%-81.36%和6.92%-14.11%,橄榄蚶肥满度与含水量的周年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软体部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糖和灰分的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55.17%-66.80%、5.60%-16.81%、2.43%-6.42%、6.82%-21.20%和4.37%-12.13%,不同生理变化阶段的生化成分主要与繁殖周期有关.
张永普应雪萍贾守菊周化斌叶瑶瑶
关键词: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生化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