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74) 作品数:8 被引量:31 H指数:4 相关作者: 江荣才 康春生 浦佩玉 于士柱 申长虹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微阵列方法探讨室管膜瘤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室管膜瘤的差异基因表达状况。方法 术中收集 4例新鲜室管膜瘤及 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32 P标记探针。按Atlas微阵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获得微阵列杂交图 ,应用专用软件分析 ,并以RT PCR验证。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有 3 1个基因在室管膜瘤的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 ,1个下调。大部分基因是首次发现在该肿瘤中有异常表达。结论微阵列技术高通量、高效率地揭示了室管膜瘤与正常脑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 江荣才 浦佩玉 申长虹 焦保华 于士柱 康春生 王春艳 王广秀关键词:室管膜瘤 基因表达谱 微阵列技术 总RNA 差异基因表达 应用微阵列初步分析髓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应用微阵列技术研究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新鲜髓母细胞瘤 4例及正常脑组织 1份的组织标本 ,提取总 RNA,逆转录成 32 P标记的 c DNA探针 ,与 Atlas人肿瘤芯片杂交 ,通过放射自显影获得基因谱 ,应用 Atlas Image TM1.0 1a分析。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髓母细胞瘤下调基因 6个 ,上调基因 35个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除少数基因外 ,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符。结论 髓母细胞瘤是与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具有不同分子发病机理的多基因病变 ,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江荣才 浦佩玉 申长虹 于士柱 焦宝华 王虎 王春艳 康春生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谱 微阵列 发病机理 优选Atlas微阵列检测胶质瘤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002年 从Atlas微阵列多种分析法中优选获得差异基因信息量大且较准确的方法。使用Atlas微阵列检测2例新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获得相应的基因表达谱,选取不同的标准化基值及内参照共组合成8种不同方法,比较2例肿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随机抽取部分基因行RT-PCR验证,由不同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不同,以一种看家基因为标准化基值,且以所有基因表达值的中位数为内参照比较时得到的信息最多,且经RT-PCR证实可靠。证明以看家基因为标准化基值、并以所有差异基因表达值的中位数为内参照。 江荣才 浦佩玉 康春生 郑宇 王春艳 王广秀关键词:分析方法 肿瘤组织 应用微阵列技术初步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1 2004年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星形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WHOⅢ级),占脑肿瘤的26.6%,既可以是原发,也可由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发展而来[1].我们拟应用微阵列技术对该肿瘤的差异表达进行初步探索. 江荣才 于士柱 浦佩玉 申长虹 焦宝华 康春生 王虎 董伦关键词:微阵列技术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基因表达谱 原癌基因 应用微阵列观察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谱 2004年 目的 探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 )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术中收集新鲜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组织 9例及 1例正常脑组织 ,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3 2 P标记的cDNA探针 ,与Atlas人肿瘤微阵列杂交 ,通过放射自显影获得微阵列杂交图 ,应用AtlasImageTM1.0 1a综合分析其相互之间差异。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差异表达基因数平均为63 .0± 49.9,其中至少在一半以上标本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为 3 3个 ,这些基因的功能多样 ,甚至完全相反。结论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多基因病变 ,应用微阵列有助于发现该肿瘤的基因变化规律以及研究肿瘤内基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 江荣才 浦佩玉 申长虹 于士柱 焦宝华 康春生关键词:微阵列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基因表达 CDC1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应用微阵列技术探讨CDC10在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 :术中收集 17例不同级的新鲜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标本 ,提取总RNA后逆转录成3 3 P标记的cDNA探针 ,与AtlascDNA微阵列杂交 ,获得相应基因表达谱 ,与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比较 ,并应用RT PCR验证结果。结果 :发现CDC10在所有肿瘤基因表达谱中均明显下调 ;经RT PCR验证 ,相对于正常脑组织的高mRNA丰度 ,所有肿瘤中该基因均下调甚至无表达。结论 :应用微阵列平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已知基因的新功能。CDC10在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中表达下调 。 江荣才 浦佩玉 焦保华 于士柱 王春艳 康春生 郑宇 王广秀关键词:胶质瘤 星形细胞 应用微阵列初步探讨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多数肿瘤为多基因病变。微阵列技术适用于多基因平行表达研究。应用微阵列技术探讨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可能发现与该肿瘤分子病理学相关的新线索。方法:术中收集新鲜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10例及1例正常脑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制备成^(32)p标记的cDNA探针,与Atlas人肿瘤芯片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获得基因杂交图,应用Adas ImageTM1.01a综合分析其相互之间差异。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标本的差异显示基因平均为71.2±47.3,其中至少在一半以上标本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为50个,分属于不同的基因群。结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多种异常表达基因,各基因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并存在功能联系。微阵列应用研究可能提供关于胶质瘤分子病理的新信息。 江荣才 浦佩玉 申长虹 于士柱 焦宝华 康春生 王春艳关键词:基因表达谱 星形细胞肿瘤SEPT 7/hCDC10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2006年 应用Atlas human cancer array1.2微阵列分析人星形细胞起源的胶质瘤并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时,发现SEPT7/hCDC10基因在所有胶质瘤基因表达谱中均明显下调,根据本微阵列分析结果将其列为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之一。并拟对较大样本采用RT—PCR方法研究和验证SEPT7/hCDC1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SEPT7/hCDC10是已知的10个隔蛋白(septin family)之一,关于其具体功能目前并不确定,已知隔蛋白属于GTPase家族,可能与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有关。本项研究将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基因以及隔蛋白家族与肿瘤的关系。 贾志凡 浦佩玉 康春生 王广秀 张志勇 裘明哲 江荣才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 微阵列分析 肿瘤恶性程度 GTPASE ATLAS 正常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