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94)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徐虹吴滢武建文陈莲朱列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病
  • 4篇肾病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3篇蛋白
  • 3篇肾组织
  • 3篇阿霉素肾病
  • 2篇血管
  • 2篇受体
  • 2篇鼠肾
  • 2篇鼠肾组织
  • 2篇细胞
  • 2篇表皮
  • 2篇表皮生长因子
  • 1篇动蛋白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类
  • 1篇血管生成素样...
  • 1篇血管形成
  • 1篇血管形成素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6篇徐虹
  • 3篇武建文
  • 3篇吴滢
  • 3篇陈莲
  • 2篇朱列伟
  • 1篇傅睿
  • 1篇张志刚
  • 1篇杨毅
  • 1篇张秀荣
  • 1篇吴滢
  • 1篇沈茜
  • 1篇孙利

传媒

  • 4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基因表达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在发生蛋白尿的过程中肾组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NGPTL3在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通过激光微分离技术分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方法分析阿霉素注射后7、14、21和28 d肾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阿霉素注射后第14天开始出现大量蛋白尿(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减少 (P<0.01),胆固醇(P<0.01)和甘油三酯(P<0.05)明显增高,以上各项指标均在第28天达高峰。(2)通过激光微分离系统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肾组织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3)阿霉素注射后7及14 d后,大鼠肾皮质中总ANGPTL3 mRNA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到第21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9.03倍(P<0.01);第28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 3.95倍(P<0.05),与第21天时相比已呈现下降趋势。(4)阿霉素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肾小球中 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肾组织总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一致,第 7、14天时,肾小球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到第21天时为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的2.18倍(P<0.05);第28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1.90倍 (P<0.05)。(5)阿霉素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肾小管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大鼠和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组织中均有ANGPTL3 mRNA表达。肾组织可以自身合成ANGPTL3;肾病的大鼠肾组织自身合成 ANGPTL3增多,且这种改变是发生在肾小球。ANGPTL3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的功能参与肾病蛋白尿的进展过程。
武建文徐虹赵晓晴周晓燕吴滢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管生成素类
载脂蛋白H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H(ApoH)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NS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PNS患儿肾组织ApoH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肾组织中的肾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进行评分。肾活检前检测血白蛋白(Alb)、血脂、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蛋白定量。14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1)正常和PNS患儿肾组织中均有ApoH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皮质近肾小球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及PNS患儿肾组织均有ApoHmRNA表达,且肾组织ApoH蛋白与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5,提示肾脏本身能够合成ApoH.(2)不同病理类型PNS患儿肾组织ApoHmRNA及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微小病变NS(MCNS)、膜性肾病(MN)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95±0.40、4.73±0.60和12.06±2.04、12.35±0.61,与对照组(5.44±1.56和12.69±1.89)相比虽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坏死(FSGS)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30±0.28、2.82±0.36和10.13±3.09、10.12±1.02,明显低于MCNS、MN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耐药组ApoHmRNA表达低于激素敏感组,分别为4.27±0.30、
傅睿徐虹陈莲张志刚张秀荣
关键词:载脂蛋白H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
RNeasy Protect Mini Kit对肾活检标本RNA保存和纯化的作用
2004年
沈茜杨毅孙利徐虹
关键词:PROTECTMINIKIT肾活检标本RNA肾穿刺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形成素样蛋白3表达与蛋白尿及高脂血症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动态观察血管形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在阿 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肾组织中表达水平的时相变化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 合征蛋白尿及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给予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微小病变型 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斑点-ELISA,检测阿霉素注射后第7天、第14 天、第21天和第28天大鼠肾组织ANGFTL3的表达及分布。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胆 同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关系。结果(1)阿霉素注射后第14天开始出现大量蛋白尿(P<0.01), 血清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Cho(P<0.01)和TG(P<0.05)明显增高,以上各项指标均在 第28天达高峰。(2)免疫组化定量分析显示阿霉素注射后第14天时,肾小球中ANGPTL3免疫 组化指数增高至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1.42倍(P<0.05);第21天时,为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 2.48倍(P<0.01),在肾小管中的表达也明显增高,免疫组化指数为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2.04 倍(P<0.01);到第28天,其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均达最高水平,肾小球的免疫组化指 数为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3.28倍(P<0.01),肾小管的免疫组化指数为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 2.5倍(P<0.01)。(3)ANGPTL3在肾小球中的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足细胞胞浆,此外,也可见于?
武建文徐虹吴滢朱列伟陈莲
关键词:高脂血症鼠肾组织血管形成素阿霉素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细胞胞浆
阿霉素肾病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分布以及表达量与尿蛋白之间关系。方法选择第5天、14天、28天作为动态观察的时点,同期设立正常对照。采用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EGF mRNA以及EGF、EGFR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同时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确定EGFR在肾小球内确切细胞定位。结果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EGFmRNA即较正常增高,28 d明显增高并高于5 d和14 d。正常对照组E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髓袢,阿霉素组EGF还在集合管和近曲小管上表达;EGF阳性表达范围和强度随尿蛋白增加而增加;EGFmRNA表达量以及EGF在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表达EGFR,阿霉素组EGFR在小管表达均高于正常,但组间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随尿蛋白增加EGFR在肾小球内表达逐渐增多。EGFR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均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显示阿霉素肾病组EGFR可在足突细胞上表达,正常组则无。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小球脏层上皮有EGFR的表达。EGF/EGFR可能参与了阿霉素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蛋白尿的形成。
吴滢徐虹武建文朱列伟陈莲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肾病综合征
表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球上皮细胞骨架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阿霉素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通透性和细胞骨架变化并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它们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在阿霉素作用GEC24h之前给予和不给予外源性EGF,利用Millicell—PCFInserts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滤过量,同时评价GEC细胞活力。细胞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测定细胞骨架分子F-肌动蛋白(actin)、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刺激GEC24h后,BSA滤过量明显增加,而F-actin重排率增加,排列紊乱,部分解聚,胞浆内应力纤维明显减少;α-actinin趋向核周聚集。阿霉素诱导前先给予EGF,则BSA滤过量明显减少,细胞骨架恢复正常组装状态,α-actinin在胞浆内均匀分布。但在EGF之前给予EGF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或磷脂酶C(PLC)γ抑制剂U73122,则EGF对阿霉素诱导下GEC的改善效应减弱,而在无EGF的阿霉素诱导之前应用AG1478或U73122,均未产生改变。结论阿霉素诱导了GEC细胞骨架的重排和破坏,致使上皮通透性增高,而EGF可能通过EGF-EGFR-PLCγ这条信号转导途径阻止了阿霉素对GEC细胞骨架的影响,保护了GEC上皮屏障。
吴滢徐虹
关键词:肾小球上皮细胞F-肌动蛋白EGF受体微镜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