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31)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6
- 相关作者:薛荣亮李伟雷晓鸣吴刚蔡英敏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过表达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过表达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在海马回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O)组,I/R组,Bcl-2过表达(Bcl-2)组。采用改良四血管法(four vessels occlusion method,4-VO)建立全脑堋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观察海马回神经元形态改变,凋亡细胞及p-ERK在CA1区和CA3区的不同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I/R组再灌注后48h CA1区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紊乱,核膜界限不清,结构模糊,CA3区较CA1区变化轻微;Bcl-2组变化不明显。TUNEL染色显示,SO组可见到少量凋亡细胞;I/R组再灌注后48h凋亡细胞数达高峰,CA1区(110±13)明显多于CA3区(145±18)(P〈0.05);Bcl-2组较I/R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A1区:143±15,CA3,区:165±10)(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ERK在SO组CA1区、CA3区的表达基本呈阴性;豫组再灌注后2h于CA3区开始弱表达,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CA1区(150±14)表达弱于CA3区(125±9)(P〈0.05);Bcl-2组表达明显强于I/R组(CA1区:123±13,C山区:100±10)(P〈0.05)。结论Bcl-2过表达可增加脑非后海马区p-ER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雷晓鸣吴刚吕建瑞薛荣亮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bcl-2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意义(英文)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构建人Bcl-2基因的转基因表达载体用于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以便深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基因机制。方法:利用RT-PCR技术,用包含bcl-2cDNA的引物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扩增得到一约为708bp的DNA片段,克隆后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的产物大小与预计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目的基因测序与国外报道的参考序列相比,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以pEGFP-C1载体作为真核表达载体,形成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的融合基因,可以用于转基因的研究。
- 薛荣亮吕建瑞蔡英敏李伟吴刚雷晓鸣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
- β-肌动蛋白启动子指导下人bcl-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原核注射法将肌动蛋白启动子 /bcl 2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 ,制作转bcl 2基因的小鼠 .方法 :构建 β actin启动子 /bcl 2表达载体 ,小鼠进行超排获得原核期胚胎 ,应用原核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 ,对新生小鼠通过基因组DNAPCR和Southernblot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注射成功率为5 8% (5 80 / 10 0 0 ) ,新生小鼠为 33只 ,PCR检测转基因阳性为 8只 ,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有 4只转基因阳性鼠 .结论 :通过原核注射法获得转bcl 2基因的阳性小鼠 ,建立bcl 2转基因动物模型 ,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手段 .
- 薛荣亮吴刚吕建瑞李伟雷晓鸣
- 关键词:基因BCL-2小鼠转基因
- 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6
- 2004年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外在途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出现TNFR1和TNF、Fas和FasL以及NF-κB的表达上调和/或活化。综述这些变化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为更好的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 吴刚薛荣亮
- 关键词:死亡受体信号转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R1FASNF-KB
-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Bcl-2过度表达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Bcl-2过度表达时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过度表达对Fas、TNFR1介导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P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Bcl-2过度表达组(BT组)。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Bcl-2、Fas和TNFR1在CA1及CA3区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IR组CA1区缺血48 h后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紊乱,间质水肿;CA3区少数细胞结构不清。BT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s在IR组中CA1区6 h达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TNFR1在IR组CA1区24 h达到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两者PO组CA1、CA3区表达为阴性。细胞凋亡检测: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CA1、CA3区凋亡细胞开始增加,24~48 h为高峰。BT组弱于IR组(P<0.05)。结论 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及CA3区都有表达,只是表达强弱及细胞分布不同,提示死亡受体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过度表达能减弱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提示Bcl-2过度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吴刚薛荣亮吕建瑞李伟雷晓鸣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FASTNFR1BCL-2细胞凋亡
- 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氧自由基和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4年
-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氧自由基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150~300g,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30min组、缺血再灌1h组、缺血再灌6h组、缺血再灌12h组。采用4-VD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和TPA比色法测定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各组脑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5),再灌流1,6h组的丙二醛明显增高且有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趋势,SOD明显降低且有继续降低趋势。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有所增加,且也有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能增加大鼠体内氧自由基和内皮素含量,在12h内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蔡英敏薛荣亮李伟宋金鑫
-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内皮素干预措施脑组织
- 谷氨酸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和肠的炎性反应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采用脑缺血联合兴奋毒性动物模型研究谷氨酸对脑缺血性损害引起的脑和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接受15min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的局灶性缺血损伤,缺血组和对照组腹腔内分别注射大剂量谷氨酸单钠,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并记录;在缺血后6 h分别收集血浆、大脑和小肠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脑和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32P-ATP标记核因子-κB(NF-κB)寡核苷酸探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像组织中的NF-κB,计算机软件半定量分析NF-κB活性变化,并和非注药组进行对比。结果:脑缺血后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轻度增加,而谷氨酸单钠可引起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显著增加;缺血组应用谷氨酸单钠可使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较对照组应用谷氨酸单钠时显著减低,NF-κB活性检测结果与TNF-α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谷氨酸可增加脑和肠的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的。
- 徐磊孙杰吕然嵇晴徐建国
- 关键词:兴奋性氨基酸脑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
- 谷氨酸单钠对新生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谷氨酸对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 c- fos表达的变化 ,探讨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方法 昆明系小鼠妊娠晚期经口一次性大剂量谷氨酸钠 ig(4.0 g·kg- 1 ) ,仔鼠于出生后 10 ,2 0和 30 d取眼球 ,多聚甲醛固定 ,恒冷切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视网膜神经细胞 c- fos的表达进行了观测 .结果 10 ,2 0和 30日龄谷氨酸组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 c- fos表达阳性神经元分别为 14 74 ,12 5 0及 85 9cells·mm- 2 ,比正常小鼠 c- fos的表达明显增高 (14 74 vs74 4 cells·mm- 2 ,P<0 .0 5 ;12 5 0 vs5 38cells·mm- 2 ,P<0 .0 5 ;85 9vs4 0 4 cells· mm- 2 ,P<0 .0 5 ) .结论 外源性谷氨酸作用于成长发育中仔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 ,并引起细胞内 c- fos过度表达 。
- 徐磊赵晏黄玲薛荣亮王会生
- 关键词:谷氨酸单钠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C-FOS谷氨酸
- 麻醉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 2006年
-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异丙酚可以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代谢耗氧量,从而达到降低颅压的目的。实验证实异丙酚对活性氧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神经损害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鼠龄三四个月,体质量200~300g。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及异丙酚组,每组10只。方法:分别在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及异丙酚,待其翻正反射消失后,分离并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仅将尼龙线放在颈外动脉残端处,但不结扎。模型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在术毕后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尼莫地平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尼莫地平1mg/kg;异丙酚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异丙酚110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h再灌注3h,眼眶取血,开颅取脑,观察麻醉剂量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范围,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钙离子含量,电镜下脑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异丙酚组梗死范围明显小于模型组[(10.45±3.65,19.68±4.03)%,(t=3.493,P<0.01)]。②异丙酚组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471±200,1930±917)IU/L,(t=3.493,P<0.01)];乳酸脱氢酶含量为(8240±2580)U/L,与模型组[(15470±2680)U/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1,P<0.01);异丙酚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78.2±2.4,82.9±2.9)%,(t=3.321,P<0.01)]。③异丙酚组大鼠死亡率为13.6%,与模型组47.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1,P<0.05)。④异丙酚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690±780)U/g,与模型组(830
- 蔡英敏胡海涛王美纳马小亚
- 关键词:脑缺血异丙酚麻醉再灌注损伤局灶性脑缺血
- Bcl-2过度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Bc-l2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探讨Bc-l2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术组(SO组),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Bc-l2过度表达组(Bc-l2组),Bc-l2过度表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处理同IR组。所有动物于6、12、24、48、72及96 h行4%多聚甲醛灌注处理,将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P53在海马回CA1和CA3区的表达、神经元形态及结构的变化以及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CA1区P53蛋白开始表达,程度较弱,随后逐渐增加,于72 h达高峰后下降,主要位于胞核;CA3区于再灌注后48 h才出现P53蛋白的表达,72 h达高峰,但表达强度较CA1区弱(P〈0.05)。Bc-l2组CA1和CA3区P53蛋白表达强度均弱于IR组(P〈0.05),主要位于胞浆。②HE染色: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CA1区有明显组织水肿,神经元数目降低,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晰,未见核仁;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CA1区轻(P〈0.05);Bc-l 2组神经元损伤较IR组轻(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与SO组比较,IR组海马CA1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凋亡细胞数最多(P〈0.01),再灌注后72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开始减少;与IR组比较,Bc-l2组凋亡细胞均较少(P〈0.05)。结论:Bc-l2过度表达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
- 李伟吴刚薛荣亮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