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51005)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雄飞刘岚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元代宫廷“回回曲”考论被引量:3
- 2011年
- 从"回回曲"的原始记载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述和研究基础,对"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三首乐曲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南村辍耕录》收录之"回回曲"均属东传的伊斯兰音乐,乃元朝宫廷宴饮时由回回乐工以本民族乐器弹奏之乐曲,已轶。其中,"伉里"是源于"伉里"部落、民族或地域、国家的乐曲,"马黑某当当"是歌颂穆罕默德的乐曲,"清泉当当"是颂扬清泉的乐曲。
- 李雄飞
- 《西厢记怡情新曲》研究——一部用“西调小曲”创作的孤本戏曲文献
- 2011年
- 藏于我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傅斯年图书馆的《西厢记怡情新曲》(精钞本),是顺治十三年(1656)金圣叹之《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改编本,成书于雍正十一年八月西域军营一个匿名文人之手,嘉庆十七年(1812)八月十五日被收入京城书坊"二径堂",1922年前后流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来随所迁到我国台湾省。《西厢记怡情新曲》是以广义俗曲类"西调儿"为主而创作的戏曲孤本,狭义[西调儿]为"主曲"的套曲数量最多,[正调小曲]类之单曲出现频率最高;是用来"放眉畅怀"的案头赏玩之本,而非剧坛演出底本。它为后人保存了清初许多俗曲的具体文辞格律样式与曲牌联套歌唱形式,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 李雄飞
- 关键词:西调《西厢记》
- “西调”与《西厢记》关系研究
- 2011年
- 从广义"西调"与狭义"西调"的类别、涵义与文本入手比对,特别是考察众多《西厢记》的版本与内容,可以认为各种《西厢记》的题材来源、宫调曲牌、歌词唱调都与广义"西调"有着密切关联,部分狭义"西调"曲词源于诸多版本的《西厢记》,尤以"南戏"化了的《北西厢》为主。雍正十一年绚采垒在新疆田庄撰写的《西厢记怡情新曲》,更是以广义"西调"的诸多俗曲作为曲牌体系而创作的,是文人们用来怡情养性的案头戏曲文本。
- 李雄飞
- 关键词:《西厢记》
- “西调”题材研究论
- 2010年
- 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主题",必须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它们的相关称谓规范化,"题材"研究是基础、中心与重点。研究"俗曲"的"题材",应该以整体"俗曲"为考察对象,兼用"题材分类法"、"数量统计法"、"分析归纳法"与"典型例证法"等。用这种思路与方法指导"西调"的"题材"研究,能够推演出比较可靠的结论:"西调""题材"以展现清代前期闺中思妇聚少离多、日思夜想的悲剧性爱情生活为主体,以展现失意文人悠闲自在、纵情声色的荒谬性言谈举止为从体,以展现上层市民游园聚会、昼饮夜唱的享乐性世俗活动为补充。
- 李雄飞刘岚
- 关键词:音乐学题材俗曲文化特征
- “西调”市井题材略论
- 2010年
- 清代前期京畿一带与全国局部地区广泛流传的"西调"里,市井生活题材重在反映饮宴游园的城镇生活与热闹喧嚣的风俗节令,附及幽美恬淡的城郊乡野描写,反映民生疾苦几近缺憾。这类"西调"的题材状况与当时城镇社会轻薄骄矜、浮华腐化、追欢逐乐、歌舞升平的实际生活大致相符,说明了"西调"应当是文人墨客、官僚士绅、职业优伶"遣兴寄情"、"诗酒应酬"、"流连风月"、"逢场作戏"的杰作。
- 李雄飞
- 关键词:歌者
- 清代“西调”研究刍论被引量:1
- 2011年
- 先从概念入手,论证了搜集、整理与研究清代"西调"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它的本真面目。接着,文章围绕着为继承与弘扬文学遗产、为明清俗曲乃至古代民歌研究选取典型、为相关学科建设纠偏拾遗、为当代俗曲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等四个方面,揭示了这一选题的重要意义。之后,从文献整理与文学论证两条线索,阐述了研究这一选题应当采用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 李雄飞
- 从《望江南》到《回回偈》
- 2012年
- 北宋中叶的一首《望江南》流传到元明之际,成了文人笔下的《回回偈》。从《望江南》到《回回偈》的产生与嬗变过程,继续伴随着欧阳修、宋高宗、无名氏、方谷珍等人的传说。这些小词及其传说背后隐藏的宫廷生活、政治斗争、民族矛盾与民众起义等,深刻地反映出了一种文学体裁的持久生命力与社会运行的密切关联。
- 李雄飞
- 关键词:望江南宋高宗
- “西调”闺妇题材论被引量:1
- 2011年
- 清代前期我国京畿地带与全国局部地区广泛传唱的"西调",咏唱妇女生活的题材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歌咏大家闺秀与高门贵妇苦苦相思之生活状态居多,歌咏佳人与士子密约幽会的生活形态居少,歌咏女性慵困疏懒之日常生活景观的更少。由此推断,妇女题材的"西调"应当是一种以表现青年女性单方相思为主的恋歌,整体"西调"基本是一种以反映闺妇怀人为主、兼及青年男女其他生活题材的俗曲。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它的实质,则会发现:内中的女性故事片段只是一个象喻符号或表现手段,含有浓厚的比兴色彩与政治色彩,这类俗曲不过是一种失意文人的哀歌!
- 李雄飞
- 关键词:题材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