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8ZD175) 作品数:23 被引量:290 H指数:9 相关作者: 袁毓林 魏雪 李强 施春宏 寇鑫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政治法律 更多>>
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同义名词辨析查询系统建设 被引量:1 2015年 同义名词辨析在整个同义词辨析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摆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基于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角色及欧洲多语言句法语义词库描写模板,确定了汉语同义名词辨析的思路、方式及框架;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在线的可供查询的同义名词辨析系统,旨在对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同义名词辨析模块起到促进作用,并提供一套实用的查询工具。 李强 袁毓林关键词:同义名词 现代汉语“S1S2是V”句式的句法特点研究 2016年 现代汉语里有这样一种特殊的“S1S2是V”句式,比如“你这是怎么了?”“你们这是干什么?”等,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主谓谓语句.本文试图全面揭示这类句式的句法特点.文章指出,这种句式可以通过成分的易位、复用和添加等手段进行多种变换;该句式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充当小句宾语,并且可以连用;此外,S1与S2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及物性关系,而且人称代词S1与指示代词S2在词汇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倾向性:S1用第二人称代词明显多于第一、第三人称代词,S2用“这”明显多于“那”. 刘彬 袁毓林“X+重地”结构的陈述性表义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015年 文章对"X+重地"这种结构的句法语义性质进行讨论,着重分析这种结构的陈述性表义特点及其形成机制。首先揭示能够与"重地"进行组合的X的语法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挖掘X与"重地"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其次,对标语语境下的"X+重地"进行探讨,认为在同位结构和警示性标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该结构具有陈述性的表义功能。最后对意义上较为接近的"重地"和"要地"跟不同词语的组合情况进行比较,并把相关结构在语义上产生差异的原因初步归结为"重"的多义性和"要"的单义性。 李强 袁毓林关键词:语义关系 陈述性 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 被引量:60 2015年 国外学者关于汉语母语者难以进行反事实表达理解和相应推理的实验存在争论。事实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大量语法化的反事实条件句式,只是汉语研究者对这种句式的反事实语义特点不敏感。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反事实条件句一般都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表示庆幸或遗憾),这强化了反事实思维的结果对比机制,弱化了其因果推理机制,最终掩盖了反事实思维在因果推理方面的逻辑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条件的反事实性。汉语的反事实表达及其背后的思维特点,反映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塑造和互相推动。 袁毓林关键词:汉语 情感倾向 汉英日韩接近性副词和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比较 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比较汉语、英语、日语和韩语中'差点儿'类接近性副词的句法表现、语义结构及其概念结构基础,通过详细的实例分析和特征对比,发现:(1)接近性副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可以构成表示庆幸、遗憾等感情的主观化句式;(2)由于乐观原则的制约,'接近性副词+真性否定词语+消极性动词短语'(如:'差点儿没摔断大腿'=摔断了大腿)之类的格式一般不能成立;(3)为了强调积极性的结果,可以有冗余性否定形式(如:汉语'差点儿没摔断大腿'、英语'nearly not got knocked down'),或者隐含否定的肯定形式(如:日语「危うく命拾いした」)等强调推论意义的特殊句式。这四种语言中有关接近性副词及其相关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相似性,源于人类接近性心理和乐观原则的普遍性。 袁毓林 郑仁贞“防X”结构的多维考察 2016年 文章运用认知语义学和逻辑语义学等的相关理论或方法考察'防X'结构。其中X的语类多样,可以是N、V或A。出现频率上,防N>防V>防A。'防X'常在专门术语中做定语,修饰工具/材料成分。X的语义角色指派的优选等级是对象>内容>结果 >与事>时间。当X是N对象时,'防X'意即'提防N,防备被N所V';当X是N结果时,'防X'意即'防止生成/变成N';当X是V时,'防X'语义透明性最强,意即'防止被V';当X是A时,'防X'常表示'防止变A'义,偶表'防止因A而V'义。虽然X的语类和语义角色多变,但'防X'都激活同一个复合事件框架——[致害/原因事件+结果事件],差别只是该复合事件框中哪一个子事件或子事件的哪一个参与角色在认知上更凸显。'防X'从动宾短语向支配式复合词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高频使用;条件是X为单音节,且'防'既前无状语,又不后续近义词/类义词。 张秀松关键词:内部构造 语义结构 词汇化 中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 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首先介绍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反事实条件句)的有关研究和争论,然后对从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中整理出的114个反事实条件句,从产出方式(引导与否)、前提性质(加法、减法、替换)、结论性质(上行、下行、持正)和归因偏向(外部、内部)4个维度进行考察,探讨了前提与结论、归因与前提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在自然话语中,学生们主动进行反事实假设的情况较少,也比较困难;并且,在反事实推理的表达中,常常伴有表达低可能性的词语,来谨慎地表达自己对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前提性质与结论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通过归因偏向与前提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学生们更容易对不作为(没有做某事)进行反事实思维。最后,文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效用和局限进行了讨论。 袁毓林 张驰关键词: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条件句 归因 从肯定和叙述的角度看副词“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现 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考察了副词"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现情形。表面上看,句末用"了"还是"的"是由副词决定的,实际上,句末助词的选择由整个句子是叙述句还是肯定句决定的,叙述句中用"了",肯定句中用"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叙述和肯定的分野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王冬梅 姜炫先基于语义类和物性角色建构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 被引量:30 2013年 本文以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搜索词)中名名组合的语义关系及其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名词的语义分类和"生成词库论"中物性角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搜集和分析语料、人工总结,来建立名名组合的语义类组合模式,进而发现两个名词之间所隐含的谓词;藉此揭示和表示这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构建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并且汇集成一个汉语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库。正是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实现了一个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程序。 魏雪 袁毓林关键词:名名组合 汉韩“白”类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对汉语隐性否定副词"白"跟韩语heos-和geojeo做对比研究。观察到几点:其一,语义上,"白"有两个义项:表示"劳而不获",即"白1",以及"不劳而获",即"白2"。在韩语里,这两个义项分別由前缀heos-(?)和副词geojeo(??)来表达。另外,heos-除了表示"劳而不获"之外,还表示没有获得效益的原因("做得不对"或"无缘无故")。其二,句法上,汉语"白"可以跟先时-完整体标记"了1"共现,韩语的heos-和geojeo也可以跟先时-完整体标记-eoss-共现。不过,"白"不能跟显性否定副词"没(有)"共现,但heos-和geojeo却可以跟显性否定副词mos一起出现。其三,语用上,汉语"白1"和"白2"不仅引进"劳酬均衡原理"作为语用预设,还否定它在当下语境中的有效性。同样,韩语heos-和geojeo也有类似的引进并否定语用预设的功能。其四,汉语表示"劳而不获"的"白1"和韩语heos-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表示"不劳而获"的"白2"和geojeo。对这种共同的语用频率偏向,文章试图用"乐观假设"和"负面效果"等语用原则进行解释。 朴珉娥 袁毓林关键词:语用预设 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