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49)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莉徐志云张宝仁庄聪文贾宝成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心房
  • 17篇房颤
  • 14篇心房颤动
  • 12篇心脏
  • 11篇慢性
  • 10篇心脏病
  • 10篇风湿
  • 10篇风湿性
  • 10篇风湿性心脏
  • 9篇风湿性心脏病
  • 8篇慢性心房颤动
  • 6篇不应期
  • 5篇蛋白
  • 5篇有效不应期
  • 4篇心房颤动患者
  • 4篇手术
  • 4篇连接蛋白
  • 4篇慢性房颤
  • 4篇慢性心房颤动...
  • 4篇迷宫手术

机构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41...

作者

  • 21篇李莉
  • 11篇徐志云
  • 11篇张宝仁
  • 7篇贾宝成
  • 7篇庄聪文
  • 5篇赵峰
  • 4篇汪曾炜
  • 4篇李白翎
  • 3篇黄盛东
  • 3篇郭素华
  • 3篇王志农
  • 3篇黄鑫
  • 2篇单兆亮
  • 2篇李元新
  • 2篇王玉堂
  • 2篇朱家麟
  • 2篇姜洪
  • 2篇时向民
  • 2篇崔勇
  • 2篇翁向群

传媒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起搏与心脏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迷宫手术保留右心耳对血浆心房钠尿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为评价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施行迷宫手术时保留右心耳对心房钠尿肽 (ANP)分泌的影响 ,及其对肾脏水钠排泄功能的作用 ,选择行二尖瓣替换术和改良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患者 43例 ,根据术中有无切除右心耳 ,分成切除组 (n =2 3)和保留组 (n =2 0 ) ,另选同期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风心病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前 1天、术后 1,3,7,14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的含量 ;同时记录术后 7天内每日液体的入量、尿量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发现 ,切除组和保留组术后 1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无统计学差异 ;各组术后 7天内各时间点的血浆AN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其中尤以术后第 1天下降最为明显 ;术后 3天保留组和对照组血浆ANP含量均较术后 1天明显升高 (P <0 .0 5 ) ;保留组术后第 3,7天血浆ANP含量显著高于切除组 (P <0 .0 5 ) ;术后每日液体入量、尿量、体重以及术后 7天体液的总平衡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切除组术后 7天内应用多巴胺和速尿的总量均显著高于保留组和对照组 (P <0 .0 5 )。提示保留右心耳的迷宫手术同样能达到治疗慢性房颤的目的 ,并且对ANP的分泌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相对改善术后肾脏水钠排汇功能。
王志农汪曾炜李莉徐志云何斌张宝仁
关键词:迷宫手术右心耳血浆心房钠尿肽慢性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钙调蛋白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心房肌是否存在钙调蛋白(CaM)含量和mRNA表达的改变,同时比较左右房心肌CaM含量的差异。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术中体外循环开始后立即取心房组织约100—200mg按照有无慢性房颤以及标本取材部位分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aM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显示房颤组右、左房心肌较窦性心律组右房心肌增加了23%和36%(P〈0.01),而且房颤组左房CaM蛋白含量较右房也有升高(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房颤组右房和左房心肌分别较窦性心律组右房心肌增加了29.4%和34.4%(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与CaM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9和0.7206(P〈0.01)。结论房颤时CaM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其中CaM蛋白含量在左房增加更为明显,而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CaM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也逐渐增多。
黄鑫李莉徐志云赵峰
关键词:心脏病学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钙调蛋白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及表达
2007年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迄今所知的惟一一种受Ca^2+/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CaN广泛分布于机体内各种组织中,参与多种受Ca^2+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并通过作用于不同的底物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新近研究表明,CaN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因子——T细胞激活核因子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中是否存在CaN的活性和表达异常。
黄鑫李莉徐志云赵峰
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活性慢性CA^2+蛋白磷酸酶
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标测心房电位的对比研究
2004年
采用术中心外膜标测方法 ,对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及其电复律后窦性心律、风心病窦性心律及非风心病窦性心律的心房电位进行比较研究。选择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 18例 (Ⅰ组 )、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 9例 (Ⅱ组 )、非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 8例 (Ⅲ组 ) ,采用 18导同步心外膜标测 ,通过心外膜电图对房波电位顺序进行分析 ,并对三组患者的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进行比较。结果 :窦性心律患者 (Ⅱ组与Ⅲ组 )以右房侧壁上部房波电位最为领先 ,慢性房颤患者 (Ⅰ组 )左房房波多以后下部最为领先 ;Ⅰ组心房ERP最短 ,Ⅱ组次之 ,Ⅲ组最长 ,以左房后壁中部、中下部、下部相差最为明显 (P <0 .0 1) ,而心房其它部位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Ⅰ组左房与右房ERP比较 ,左房中、中下及下部ERP均明显短于右房相应部位的ERP(P <0 .0 5 ) ;Ⅰ组中左房传导时间均明显长于Ⅱ组与Ⅲ组 (P <0 .0 1)。结论 :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的房波电位多起源于左房 ,其左房传导时间明显长于窦性心律患者 ,而心房ERP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患者。
贾宝成李莉张宝仁郭素华李白翎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标测有效不应期心房颤动
风心病慢性房颤心外膜标测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对比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风心病慢性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29例风心病伴或不伴慢性房颤的病人在行二尖瓣置换术时,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定左、右心房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AERP)及右房内和房间的传导时间。结果:风心病慢性房颤组左、右心房AERP比窦性心律明显缩短(P<0.05),左、右心房各部分的AERF,之间有明显差异(P< 0.01),即存在明显离散性;慢性房颤组的右房和房间传导时间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和缩短刺激右房高位问期时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心房各部位AERP的差异反映了其AERP的离散性,而AERP 的离散性在房颤的诱发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翁向群庄聪文李莉陈龙张宝仁姜洪杨胜生曾玉卿
关键词:慢性房颤心房有效不应期风心病心外膜标测标测技术右房内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缓慢性心率的永久起搏治疗
2003年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换瓣术后永久起搏治疗的方法和安全性 ,对 30例风心病人工瓣置换后 2个月~ 15年置入永久起搏器。其中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 17例、二尖瓣置换术 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2 2例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Ⅱ~Ⅲ度房室阻滞 (AVB) ,长RR间期 >3s ;8例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AVB。起搏类型 :VVI起搏 2 6例、VVIR 2例、VDD 1例、DDD 1例。术前停抗凝 48h ,术后 48h开始服用术前维持剂量抗凝剂 ,一周后监测INR( 1.6~ 2 .5 )。 30例中右头静脉入路 2 2例、右锁骨下静脉入路 8例。术中心室电极测试均达到心内膜电图rS或RS型ST段抬高 2~ 4mV ,起搏阈值 <0 .5V ,R波振幅 >6mV ,阻抗 30 0~ 10 0 0Ω。术后沙袋压迫 2 4h ,常规抗炎治疗 3~ 5天 ,10天拆线。 30例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感知起搏功能良好 ,平均随访 2 6 .14± 2 0 .2 5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量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无显著增加 (P >0 .0 5 ) ,心室起搏阈值较术时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风心病换瓣术后缓慢心率安置起搏器治疗后 ,只要严格掌握电极置入标准和正确的操作规程 ,可避免出血、电极脱位、阈值高等并发症 ,并有助?
李莉张宝仁李白翎贾宝成崔勇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永久起搏安全性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肌钙离子通道组成蛋白α1c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的总体效果较差。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是心房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目前普遍认为L型钙通道电流(ⅠCa-L)密度的下降是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缩短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房颤时心房肌细胞ⅠCa-L密度下降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ⅠCa-L密度下降是否缘于钙离子通道形成亚单位α1c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进一步探讨房颤时左、右心房之间的电生理差异是否缘于α1c表达的不同。
黄鑫李莉徐志云赵峰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钙离子通道风湿性心脏病L型钙通道电流有效不应期
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问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王志农汪曾炜李莉王尔松徐志云张宝仁郝家骅
关键词:心房颤动迷宫手术先天性心脏病随访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界嵴连接蛋白40蛋白和基因转录表达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界嵴连接蛋白(connexin,Cx)40的蛋白表达、mRNA表达情况,探讨Cx40重构的形式与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手术患者20例分为窦性心律(窦律)组1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10例,另取6例非风心病窦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换瓣术中剪取界嵴组织约200mg。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Cx40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x40mRNA表达水平。结果(1)风心病慢性房颤组界嵴Cx4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窦律组和对照组低。(2)3组患者界嵴Cx40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Cx40重构形式是Cx40表达下词;而Cx40重构的具体机制在于转录后水平。
赵峰周勇李莉姚均迪蒋逸风徐志云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连接蛋白40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颤的起搏治疗(附三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探讨起搏治疗对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 ,并针对房颤不同的发作特点 ,选择理想的起搏模式。方法 :3例阵发性房颤、病窦慢 -快综合征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5 0岁 ,2例安装 Vitatron Selection90 0 E、1例安装 Pacesetter In-tegrity5 346抗房颤起搏器。房颤由多个房性早搏诱发者采用房早后反应 (post PAC response,PPR)及房早抑制 (PAC supres-sion,PS)两种起搏模式 ,房颤由单个房早触发者采用起搏调控 (pace conditioning,PC)或动态心房超速抑制 (dynamic atrialoverdrive,DAO)模式。术后随访 3~ 5个月 ,比较抗房颤起搏治疗前后房颤负荷、房颤发作频率、房性早搏的变化。结果 :抗房颤起搏治疗后 1例患者房颤负荷 (h/ d)、发作频率 (episodes/ d)、房性早搏 (beats/ d)明显降低 (0 .0 6 vs 0 .2 9、2 .15 vs 11.2 8、1340vs 4 70 0 ) ;1例患者改善不明显 (1.18vs 0 .76、1.4 8vs 4 .5 9、16 88vs 12 0 6 ) ;1例采用 DAO起搏患者 3项指标均有增加 ,联用胺碘酮后明显降低 (0 .0 4 vs 2 .4 8、0 .12 vs 30 .6 6、780 vs 84 4 6 )。结论 :部分病窦慢 -快综合征采用抗房颤起搏治疗 ,不仅有效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还能预防房颤发作。单纯抗房颤起搏效果不佳时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有效降低?
王玉堂时向民单兆亮李莉巩维如
关键词:心房纤颤起搏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