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7B01)

作品数:27 被引量:750H指数:16
相关作者:孙继松张文龙雷蕾王国荣魏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中尺度
  • 7篇探空
  • 6篇地形
  • 6篇强对流
  • 6篇强对流天气
  • 6篇暴雨
  • 5篇雷达
  • 5篇暴雪
  • 4篇多普勒
  • 4篇中尺度数值
  • 4篇中尺度数值模...
  • 4篇实况
  • 4篇降雪
  • 3篇多普勒雷达
  • 3篇中尺度系统
  • 3篇气象
  • 3篇局地
  • 3篇局地暴雨
  • 3篇廓线
  • 3篇降雪过程

机构

  • 14篇北京市气象局
  • 10篇中国气象局北...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石家庄市气象...
  • 3篇天津市气象台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河北省气象与...
  • 2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民航华北空管...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作者

  • 9篇孙继松
  • 6篇王国荣
  • 6篇张文龙
  • 6篇雷蕾
  • 4篇崔晓鹏
  • 4篇王迎春
  • 4篇郭锐
  • 3篇魏东
  • 2篇李国翠
  • 2篇张迎新
  • 2篇杨波
  • 2篇刘一玮
  • 2篇李国平
  • 2篇解以扬
  • 2篇陈明轩
  • 2篇何娜
  • 1篇俞小鼎
  • 1篇刘爱霞
  • 1篇张宏升
  • 1篇柳克

传媒

  • 6篇气象
  • 4篇高原气象
  • 4篇暴雨灾害
  • 2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秋季冀中南暴雪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回流暴雪天气,强降雪中心位于太行山喇叭口地形南侧迎风坡处。本文使用MM5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中小尺度地形对于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北侧为下坡风,南侧为迎风坡,出现上升运动;由于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对于气流有汇聚作用,整个喇叭口地形上空到800 hPa为地形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垂直剖面显示低层地形产生的上升运动冲破逆温层(或与逆温层内波动的上升支叠加),与700 hPa以上的西风带低槽系统引起的上升支叠加,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且东北风遇山后呈现出两支气流,一支在山前堆积下沉,一支在山前冷空气堆前上升,且山前冷空气下沉支逐步形成环流圈,说明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气流在冷空气堆以东上升。这可能是降雪中心在平原而不在山坡的主要原因。
张迎新姚学祥侯瑞钦李宗涛裴宇杰
关键词:暴雪地形MM5
三种探空资料在各类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54
2011年
使用2007和2008年5-9月常规探空资料、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数据构建的特种探空资料以及BJ-RUC模式探空资料计算的常用热动力物理参量,比较了在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暴雨等强天气中特种探空和常规探空的各参量之间的差异,探讨了特种探空在强对流天气判别中定量应用的可靠性,最后选取不同强对流天气个例,详细对比分析了三种探空的物理参量在不同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后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特种探空与常规探空的热动力物理参量在三种不同强天气中的表现基本一致。与常规探空相比,特种探空数据的时间分辨率高,各物理参量的变化特征表现更明显,能更详细地描述强天气发生前后大气状态的变化。(2)由特种探空计算的多种物理参量在不同强天气的酝酿、发展过程中差别明显,在强天气发生前3~6小时的变化趋势尤其明显,对于3类强天气的判别具有明确的短时临近预报意义。(3)与特种探空相比,模式探空的多数物理参量在强天气发生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低空垂直风切变最接近,而少数表征大气热力性质的物理参数的数值和转折时间仍有一定差别,尤其是模式对潜热释放过程的描述能力明显不足,几乎不能描述强对流云团发展过程中对流层中上层强烈的增温过程。因此,在使用模式探空参量制作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时,须辅以特种探空的实时探测数据计算的物理参量,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订正。
魏东孙继松雷蕾杨波时少英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风廓线强对流天气
具有“双对流云线”特征的北京局地暴雨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2009年7月13日北京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有双"对流云线"现象的局地暴雨,对此记载并主要采用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系统(VDRAS)得到的分析场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风场辐合的有利天气尺度背景下,在北京西南部与河北交界处,由于地形作用首先出现数个对流单体;同时由于北京城区南部存在伴随中尺度风场辐合的温度梯度带,为单条对流云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因而出现了对流单体呈东东北-西西南走向线状排列的形态,单条对流云线形成。在出现单条对流云线后,强降水开始发生,对流云线两侧由于强降水产生的边界层冷池出流与环境场风场形成辐合,其中南侧出流与环境场的偏南风产生狭长辐合线,北侧出流与附近雷暴冷池及雷暴高压产生的西北气流产生辐合,同时这两条辐合线阻挡削弱了环境场对原对流云线的能量和水汽输送,从而原对流云线减弱消失,在其两侧新生出两条新的对流云线。在对流云线两侧冷池出流附近,如果环境场存在较强的温度梯度、湿度梯度以及风场辐合,则可以激发出走向与环境风场垂直相交的两条平行分布的对流云线。伴随较强垂直上升速度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对流风暴的新生有显著的动力学指示意义,时效约30~60 min。
张文龙王迎春崔晓鹏陈明轩
关键词:动力气象学局地暴雨边界层辐合线
冬季北京强降雪过程水汽在空中的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文中应用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9年冬季北京连续发生的几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对各次降雪天气过程的水汽在空中的分布、近地面层平流输送、中高空平流输送及水汽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冬季较强降雪前的水汽在空中有两种表现:一是水汽在高空先达到饱和,二是近地面层的水汽先达到饱和。我们试称之为低源水汽和高源水汽。湿层的上下变化主要取决于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而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由天气系统的位置决定。高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当低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水汽的变化反映出上升运动情况。两种水汽表现所对应的上升运动中心高度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高源水汽上升速度中心位置较高,而低源水汽的上升速度中心高度位置较低。在这两种水汽输送过程中,上升运动的表现和水汽积累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哪种输送,降雪时,湿层都表现为上下贯通,而且湿层基本上要接地。
尹晓惠张明英
关键词:降雪天气水汽条件
北京2013年1月严重霾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24
2016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及NCEP 1°×1°分析资料,结合边界层散度场的诊断分析,探讨了北京2013年1月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气象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500 h Pa为偏西气流,冷空气活动弱,无明显冷平流,对流层低层850 h Pa及其以下风速小、冷空气活动偏弱,是霾天气的显著特征。2)边界层存在逆温和大气层结稳定是霾发生的另一重要条件,逆温层不仅可出现在边界层,有时也出现在对流层低层850 h Pa附近。3)边界层存在弱辐合中心是霾形成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区域性污染的情况下,边界层辐合可使霾因区域性污染物的输送汇聚而加重。4)偏东风对霾形成和加重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风速一般较小,在边界层形成暖平流结构,易形成逆温,增加边界层相对湿度和维持边界层辐合,配合北京西部山地特殊地形,使污染物积累,最终通过增大污染物浓度及增大边界层相对湿度,造成大气水平能见度严重降低。5)1月10—14日霾天气过程主要是在边界层有弱辐合而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而27—31日过程主要发生在边界层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
张文龙尤凤春张小玲范水勇
关键词:逆温相对湿度
北京地区预报失误的两次降雪过程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利用常规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11年深秋初冬季节预报接连失误的11月29日和12月2日两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1月29日,在地面偏东风配合倒槽的有利形势下北京未出现降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偏东风为干冷性质,且层次深厚,北京边界层湿度条件差。对流层低层冷空气快速南压填塞倒槽是预报出现失误的另一重要原因。②12月2日降雪过程,925hPa的切变线和地面锋面为边界层的水汽辐合抬升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层中下层的水汽输送为降雪提供了水汽条件。③对比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冬季降雪预报要特别关注边界层湿度的变化,当边界层内水汽条件较差时,即使中高层有明显的天气系统也不易产生降雪。当边界层湿度条件好,并配合有边界层辐合系统时,即便对流层中层没有明显天气系统,也会产生降雪。
何娜孙继松王国荣卢冰柳克
关键词:降雪过程物理量场
热力不均匀场对一次冰雹天气影响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9
2011年
将天津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与850 hPa以上北京探空资料结合,组成新的探空资料,对2008年8月27日凌晨发生在天津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冰雹过程有两处降雹区,一处位于天津北部的蓟县山区,另一处位于临海的汉沽地区。通过对热力和动力对流参数的水平分布和逐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各对流参数可以反映出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布特征,尤其是CAPE高值区和LI低值区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对应较好,这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表明边界层内的热力、动力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汉沽地区热力参数CAPE(LI)随时间增大(减小),而蓟县地区热力参数的变化则相反,表明两地冰雹的成因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热力作用显著,后者的热力作用则不显著。汉沽地区热力不均匀分布造成的次级环流和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并释放潜热,触发了冰雹的发生。蓟县山地的抬升作用,使东移系统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触发了冰雹。
刘一玮寿绍文解以扬王雪莲吕江津贾惠珍
关键词:冰雹热力参数
华北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分阶段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GPS可降水量、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加密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1年6月23—24日发生在京津冀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降水为时间短、强度大的积状云对流降水;GPS可降水量的峰值与强降水对应,在降水之前6 h左右会有GPS可降水量峰值出现;在空间分布上,高值中心的演变表现为东移南压趋势。(2)第二阶段降水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系统性降水;雷达回波以大面积层状云降水回波为主;此阶段的GPS可降水量长时间维持在高值阶段,空间分布上GPS可降水量等值线"南高北低"并逐渐南压,西部GPS可降水量明显偏高。(3)在液态水与气态水对比上,雷达VIL随时间的变化不连续,而GPS可降水量表现为连续性演变,二者的峰值或高值对应较好,二者均可反映降水出现时间和降水性质,其中雷达VIL大值与降水出现时段吻合得好,而GPS可降水量的大小和演变趋势可以提前预示降水的出现时间和降水性质,对降水天气预报有指示意义。
李国翠李国平杨荣珍陈小雷
关键词:强降水高空冷涡多普勒雷达GPS可降水量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快速循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试验
在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构建的特种探空资料对于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进行判别以及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模式)探空资料可应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模式探空基本要素计算多种热力、动力、综合不稳定物理量...
雷蕾孙继松王国荣郭锐
关键词:强对流
应用GPS可降水量分析河北省一次回流降雪天气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1年2月发生在河北省的一次回流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降雪过程前期,GPS可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后期自北向南减小,与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地面冷高压的南压对应。②第1阶段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GPS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对应的实际降水也是先增后减;第2阶段的降雪主要表现为回流降雪,降雪前期GPS可降水量迅速增长,实际降水出现在GPS可降水量峰值及下降阶段。随着地面冷高压逐渐南压,GPS可降水量逐渐下降,实际降水也逐渐减弱至停止。③在探空层结曲线上,高湿层位于地面附近和700hPa附近,而二者之间的近地层存在着低湿层。
李国翠张迎新李国平赵卫亮
关键词:GPS可降水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