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302)

作品数:9 被引量:285H指数:6
相关作者:成金华王小林皮庆冯银王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3篇经济区
  • 3篇矿业
  • 3篇矿业经济
  • 3篇矿业经济区
  • 2篇城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载力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生态效率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承载
  • 1篇水资源承载力
  • 1篇水资源承载力...
  • 1篇评价指标
  • 1篇评价指标体系...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成金华
  • 5篇王小林
  • 3篇皮庆
  • 2篇冯银
  • 2篇王然
  • 1篇李悦
  • 1篇郭明晶
  • 1篇陈军
  • 1篇张欢
  • 1篇张丽
  • 1篇谈艳
  • 1篇申俊
  • 1篇孙琼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被引量:55
2013年
本文构建了涵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绿色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年中国及各省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总体和地区生态文明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绝对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中国生态文明呈现由高到低逐渐递减的状态。
成金华陈军李悦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基于资源环境AD-AS模型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AD—As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合理甄别并遴选了评价资源环境供需的指标,构建了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环境供需模型和生态环境的供需模型,并对湖北省2003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供需整体处于较低的均衡状态,并且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策建议。
冯银成金华张欢
关键词:AD-AS模型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中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研究被引量:165
2014年
采用2000-2011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生态效率的演化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中国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处于0.854-1.050之间,整体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00-2011年生态效率的平均值依次为1.821,0.559和0.381,生态效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从省级层面看,生态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生态效率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2000-2011年中国各省份生态效率的全局Moran’s I值均显著为正(指数取值范围在0.236-0.400之间),表明中国各地区生态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近邻效应显著;从局域空间自相关来看,80%左右的省份表现为在地理空间上显著的空间正相关(H-H集聚和L-L集聚),其中H-H集聚的沿海地区已成为中国生态效率的重要增长极,有着较强的正向辐射效应,有向周围扩散的趋势,而位于L-L集聚区的西部、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及东北三省则在空间分布上较稳定。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节能减排效果;二是把握区域发展特征,因地制宜促进发展;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寻求区域协调发展新渠道。
成金华孙琼郭明晶徐文赟
关键词:生态效率超效率DEA
我国重点矿业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5年
以1995-2011年我国30个重点矿业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构建我国重点矿业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EKC)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重点矿业经济区EKC存在性、转折点、区域与类型差异性以及所处的阶段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与烟粉尘排放强度随人均GDP呈"倒N型"EKC曲线,SO2排放强度呈"线性"关系,尽管SO2排放强度逐渐降低,但仍将是未来考察环境污染的主要指标;我国东部与西部区域重点矿业经济区在一定阶段会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脱钩,且东部区域更早一点,中部区域未知;现阶段我国重点矿业经济区多数处于规模效应阶段,应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申俊成金华王小林
关键词:EKC曲线环境污染面板数据
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被引量:19
2014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的发展和大量资源的消耗,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我国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测量生态文明状态、考核生态文明绩效和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警的重要实践内容。文本根据我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建立基于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下,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取了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并由此设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成金华冯银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26
2016年
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作用机制出发,构建包括系统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6项指标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近年来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环境承载力变化较明显,整个武汉城市圈环境状况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地区逐渐递减;(2)武汉和孝感市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强,黄石、鄂州两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相对较小;(3)依据评价结果,建议武汉城市圈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尤其是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率。
皮庆王小林成金华谈艳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法武汉城市圈
基于SD模型的城市能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通过分析能源承载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最后以鞍山市为例,模拟在不同的方案下,工业废气排放量、GDP、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承载力因子四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对城市的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并探讨三个因素对鞍山市能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因素对能源承载力影响最大,税收这一杠杆可以有效调节环境污染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皮庆王小林张丽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影响因素
中国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矿产赋存特点、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区划分等标准,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75个矿业经济区中选取30个重点典型矿业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特点以及资源型城市分类标准将30个矿业经济区分为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四类,运用保证年限、经济承载力、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四个关键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不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特征。从类型层面看,平均保证年限较长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熟型、再生型;平均经济承载力较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长型、再生型;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较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长型、成熟型。从区域层面看,经济承载力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矿业经济区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中部矿业经济区;保证年限偏长、GDP贡献度高、就业人口贡献度高的矿业经济区位于中部、西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成长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矿业发展相对比较稳定或向好发展,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较高;再生型矿业经济区转型较好,矿产资源平均经济承载力、保证年限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2我国中部、西部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开采潜力较大;3以能源为主导矿种的成熟型、成长型中部矿业经济区发展潜力大。各矿业经济区应结合发展类型及区域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并注重矿业经济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王然成金华王小林
关键词: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
重点矿业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测度被引量:1
2015年
在总结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简单、可操作的评价模型,测算水资源对人口、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和污水容纳量的承载能力。以辽宁鞍山铁矿业经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鞍山铁矿业经济区2012年水资源对人口、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和污水容纳的承载力,以及2002—2012年该矿业经济区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鞍山铁矿业经济区水资源对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承载力已处于超载状态,对人口和污水容纳量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2水资源经济承载指数和人口承载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2002年和2003年水资源人口承载指数略高于经济承载指数,同时也表明转型中的鞍山铁矿业经济区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发展趋于协调。
皮庆成金华王小林王然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矿业经济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