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002)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彭桂香谭志远侯伟张国霞许志钧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固氮
  • 7篇固氮菌
  • 5篇内生固氮菌
  • 3篇多样性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植物
  • 2篇普通野生稻
  • 2篇香根草
  • 2篇联合固氮
  • 2篇联合固氮菌
  • 2篇酶活
  • 2篇酶活性
  • 2篇固氮酶
  • 2篇固氮酶活性
  • 1篇植物内生
  • 1篇植物内生菌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机构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彭桂香
  • 7篇谭志远
  • 2篇侯伟
  • 2篇张国霞
  • 2篇曾凤云
  • 2篇张志英
  • 1篇徐培智
  • 1篇邱永雄
  • 1篇袁清华
  • 1篇王华荣
  • 1篇陈仕贤
  • 1篇唐拴虎
  • 1篇张桂权
  • 1篇艾绍英
  • 1篇许志钧
  • 1篇张泽民
  • 1篇蔡锦标
  • 1篇何玉梅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第四次全国土...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内生固氮菌多样性及高固氮酶活性被引量:40
2009年
从广东博罗、惠来和海南陵水县普通野生稻中分离到37株内生固氮菌,并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经固氮酶基因(nifH)的PCR扩增检测,37株内生固氮菌均能扩增出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在80%相似性水平上,IS-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得到8个类群(Ⅰ~Ⅷ).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聚类分析与IS-PCR的聚类结果相似.对各类群相应代表菌株(Ls13,Ls8,BL1,BL12,HL6,Ls4)进行脂肪酸含量和成分比较,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类群Ⅰ~Ⅶ的菌株均属于肠杆菌科(γ-变形菌纲),其中类群Ⅰ和Ⅱ的菌株属于克雷伯氏菌属不同种群;类群Ⅲ菌株Ls8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相似性为96%,可能代表该属内的一个新种或一个新属;类群Ⅳ和类群Ⅴ的菌株代表肠杆菌属的不同种群;类群Ⅵ菌株Ls4和Ls9与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有98%的相似性;类群Ⅶ菌株Ls15与成团泛菌关系最近,有97%相似性,属于泛菌属;类群Ⅷ属于Ideonella属(β-变形菌纲).这些表明普通野生稻内生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多样性,且部分菌株具高固氮酶活性,达42.52μmol C2H4·mL-1·h-1.水稻接种实验表明内生固氮菌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
谭志远彭桂香徐培智艾绍英唐拴虎张国霞曾凤云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内生固氮菌多样性固氮酶活性
禾本科植物内生固氮菌产γ-氨基丁酸特性
2008年
采用纸层析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的64株内生固氮菌产γ-氨基丁酸的特性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到3株γ-氨基丁酸产量较高的内生固氮菌:Y28(0.754 mg.mL-1)、Y21(0.597 mg.mL-1)、W 3(0.539 mg.mL-1).菌株Y28的产量比国内同行研究者初筛选到的产γ-氨基丁酸菌的产量(0.55 mg.mL-1)都要高,兼具固氮活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蔡锦标彭桂香谭志远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内生固氮菌纸层析
糖蜜草内生固氮菌IS-PCR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插入序列指纹图谱分析(IS-PCR)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对来源于优良牧草———糖蜜草M elinism inutifloraBeauv.内生固氮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糖蜜草中分离的内生固氮菌与产脂固氮螺菌模式菌株DSM1691的插入序列指纹图谱存在着差异;来源于糖蜜草的4株菌紧密地聚在一起,与GenBank中已知产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的16S rRNA基因全序列有97%的序列相似性.初步确定糖蜜草中分离的内生固氮菌为一新类群的内生固氮菌.
彭桂香王华荣张国霞侯伟袁清华谭志远
关键词:内生固氮菌固氮螺菌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研究
从博罗和惠来普通野生稻中分离得到15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内生固氮菌。经 SDS-PAGE 全细胞蛋白电泳和 IS-PCR 指纹图谱分析,将这15株菌划分成Ⅰ、Ⅱ、Ⅲ、Ⅳ4个类群。4个类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 基因序列...
曾凤云彭桂香李金泉张武谭志远
文献传递
先锋牧草-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多样性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香根草(Vetiver zizanioide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可作饲料和水土保持用。通过研究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首次从香根草中分离到47株联合固氮菌,分别应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质电泳、DNA指纹图谱、唯一碳源和16SrDNA全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聚类和多样性分析。【结果】SDS-PAGE、IS-PCR和Bio-BIQA碳源利用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将供试菌株分为6个类群和4个单菌株;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从香根草中分离的菌株包括了佛莱辛草螺菌(Herbaspirillum frisingense)、中型假食酸菌(Pseudacidovorax intermediu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和松江壳聚糖降解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等不同菌种。【结论】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具有较大的资源多样性,对固氮菌资源的扩展和将来牧草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现伟Chaudhary Hassan Javed何玉梅张志英彭桂香谭志远
关键词: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多样性
广东箣竹内生固氮菌生理特性及促生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 g.L-1、(NH4)2SO4浓度在0.05~0.50 g.L-1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接种水稻试验表明:菌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侯伟彭桂香许志钧陈仕贤谭志远
关键词:内生固氮菌接种效应生理特性固氮酶活性箣竹
细菌聚类新方法:ddT聚类技术分析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多样性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采用新型遗传分析仪Li-COR 4300L,结合测序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建立了基于16S rDNA序列T碱基分布特征的一种新的细菌多样性聚类技术——ddT聚类技术.应用该新的ddT聚类技术对分离自香根草的47株联合固氮菌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了6个不同的主要类群,表明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具有较大的遗传资源多样性.应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和DNA指纹图谱方法对该聚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新聚类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16S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的联合固氮菌分别与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nterobacter ludwigii,Pantoeaan anati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β-变形杆菌(β-proteobacteria)的中型假食酸菌(Pseudaci-dovorax intermedius),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佛莱辛草螺菌(Herbaspirillum frisingense)亲缘关系相近,其中肠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和泛菌属是香根草联合固氮菌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5%,19%和13%,它们一起构成了分离菌株总数的77%.
赵现伟彭桂香张志英邱永雄张泽民张桂权谭志远
关键词:SDS-PAGEDNA指纹图谱香根草联合固氮菌
植物内生菌资源资源多样性研究
植物内生菌包括内生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植物组织为它们的生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生态环境。它们对植物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调节作用、提供植物营养、增强植物抗性等方面。尤其是植物体内的内生固氮菌可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气,直接为植...
彭桂香谭志远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