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30310)

作品数:7 被引量:11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建东尹毅兰莉朱永华李淑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乙烯
  • 5篇聚乙烯
  • 5篇空间电荷
  • 3篇低密度聚乙烯
  • 3篇电缆
  • 3篇直流
  • 2篇电导
  • 2篇电荷特性
  • 2篇直流电缆
  • 2篇交联
  • 2篇交联聚乙烯
  • 2篇高压直流
  • 2篇LDPE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强度
  • 1篇电导率
  • 1篇电荷注入
  • 1篇电缆终端
  • 1篇电流
  • 1篇电流法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电缆研究...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上海三原电缆...

作者

  • 6篇尹毅
  • 6篇吴建东
  • 4篇兰莉
  • 3篇朱永华
  • 2篇李淑琦
  • 1篇李喆
  • 1篇李旭光
  • 1篇王雅妮
  • 1篇史文祥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绝缘材料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线电缆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纳米颗粒填充对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阈值电场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对复合介质阈值电场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填充粒径分别为7和16 nm、填充浓度在0~5.0%范围的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研究表明:低电场下纳米颗粒对复合介质直流电导的影响不大;在高电场下,低填充密度(1.0%附近)时复合介质的电导比纯LDPE的值大,阈值电场均低于纯LDPE的值;仅当填充浓度较高时,复合介质的电导才下降,并且阈值电场高于纯LDPE的值。纳米颗粒填充粒径7和16 nm时,纳米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特性基本一致,但在高电场下,填充粒径7 nm时的复合介质电导小于填充粒径为16 nm的值,且填充粒径7 nm时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都高于填充粒径为16 nm时的值,表明填充粒径越小的纳米颗粒越能提升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另外,基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space charge limitedcurrent,SCLC)分析可知:纳米颗粒填充浓度较低时,纳米复合介质中总陷阱浓度H相对于纯LDPE都明显下降,仅当填充浓度进一步升高时,总陷阱浓度H才高于纯LDPE中的值。填充浓度在0.1%~5.0%时,纳米复合介质内部总陷阱浓度H随填充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主要与纳米颗粒引入颗粒/基料界面结构的增多有关。
吴建东兰莉尹毅李喆李旭光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纳米二氧化硅
不同表面处理剂对纳米MgO/LDPE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剂对纳米MgO/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介质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将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MgO颗粒以不同质量分数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得纳米复合介质,并对不同纳米复合介质的微观特性结构和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微观特性研究表明,经过表面处理,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的结合作用得到增强,复合介质结晶度增加;空间电荷实验表明,添加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MgO后复合介质在短路时阴极和阳极均积累了同极性电荷。此外,在不同无机纳米颗粒填充质量分数下,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剂修饰后的纳米复合介质内部积累的空间电荷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而言,铝酸酯偶联剂对纳米MgO颗粒的表面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钟琼霞兰莉吴建东史文祥尹毅
关键词:表面处理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低密度聚乙烯空间电荷
不同负载下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电场仿真计算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对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的电场进行了非线性求解,得到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直流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获得了工程应用上所关心部位的电场强度数值,为终端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荣徐操朱永华
关键词:电导率电场强度
型式试验对挤塑绝缘高压直流电缆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对国内自行研制的200 k V挤塑绝缘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空间电荷、松弛电流和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型式试验对电缆绝缘的影响。型式试验前后,主绝缘中部切片试样在表面区域均存在明显的异极性空间电荷分布,且电荷积累量变化不大,状态因子、熔融热焓、结晶热焓和交联度变化亦不明显,表明型式试验对电缆中部绝缘的老化程度影响较小。切片脱气处理后,试样表面区域的异极性空间电荷积累和短路时空间电荷平均单位体积密度显著降低,表明空间电荷行为受制造过程中残留的交联副产物影响很大。空间电荷、等温松弛电流和差示扫描量热的测试结果的关联性较好,均能有效反映老化状态的变化,可用于挤塑绝缘直流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
李淑琦朱永华罗兵廖一凡吴建东尹毅
关键词:空间电荷型式试验
交联副产物对交联聚乙烯中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4
2015年
为了研究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在直流高压下的空间电荷特性与材料内部交联副产物的关系,测试了3种经过不同脱气处理(0、24、72 h)的交联聚乙烯试样在直流预压后的空间电荷分布,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试了3种试样内部交联副产物的残余量。研究表明:随着脱气时间的延长,试样内部的交联副产物种类没有改变,但每种副产物的残余量均明显减少。未脱气试样在直流高压下,靠近两侧电极处均积累了大量的异极性电荷,并且电荷量随着电场升高明显增多。试样经过脱气处理后,内部积累的空间电荷量明显减少。低电场下电极附近仅观察到少量的同极性电荷,当电场升高后,异极性电荷逐渐代替同极性电荷成为主导。这说明,交联聚乙烯材料内部的异极性电荷主要来源于直流电场下交联副产物的解离,并且电场越高,副产物解离形成的离子电荷越多。脱气处理能有效减少交联聚乙烯内部交联副产物的残余量,进而改善其空间电荷特性。
钟琼霞兰莉吴建东尹毅
关键词:空间电荷交联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双层介质的界面空间电荷特性被引量:32
2015年
多层介质复合绝缘结构的物理界面往往比介质本体更容易积累空间电荷,进而发生绝缘劣化,因此被认为是绝缘当中的薄弱点。通过对低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双层介质的高场电导特性和空间电荷分布测试,分析了界面空间电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双层介质的界面空间电荷由Maxwell-Wagner(M-W)极化引起的极化电荷和阴极注入的电子电荷共同组成。由于低密度聚乙烯和乙丙橡胶的电导率的电场依赖性不同,导致界面极化电荷的极性和电荷量均随外施电场的升高而变化;阴极注入的电子在外施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迁移,通过界面进入乙丙橡胶中后被其表面的深陷阱捕获,形成负极性界面电荷的积累,导致实际的界面空间电荷特性偏离M-W极化模型的计算值。
兰莉吴建东王雅妮尹毅
关键词:空间电荷低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电荷注入
热老化对挤塑绝缘XLPE直流电缆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对国产200 k V挤塑绝缘交联聚乙烯直流电缆进行切片热老化研究,通过空间电荷测试分析热老化对电缆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热老化试样表面靠近电极区域出现大量异极性空间电荷,导致试样内部电场发生严重畸变。这些异极性空间电荷主要源于电缆制造过程中的交联副产物,因制造过程中脱气不充分而残留在电缆绝缘内部。热老化初期,试样表面区域的异极性空间电荷快速消失,这可能是由于热老化过程中的高温加速了交联副产物的释放,降低了异极性空间电荷量,试样内部的电场畸变得到有效抑制。热老化后,试样表面区域的空间电荷由异极性电荷转变为同极性电荷,且同极性空间电荷量大致随热老化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增加,表明XLPE材料经历了较缓慢的老化过程。
张福增李淑琦朱永华罗兵吴建东尹毅
关键词:直流电缆热老化空间电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