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02BS091)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振中刘真刘花香王丽红王怀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神经节
  • 7篇神经元
  • 7篇背根
  • 7篇背根神经节
  • 6篇背根神经节神...
  • 3篇HIV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细胞
  • 2篇显微镜
  • 2篇免疫缺陷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扫描显微...
  • 2篇共聚焦
  • 2篇共聚焦激光扫...
  • 2篇共聚焦激光扫...
  • 2篇P物质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刘真
  • 8篇李振中
  • 7篇刘花香
  • 6篇王丽红
  • 3篇杨向东
  • 3篇邢毅
  • 3篇王怀经
  • 2篇黄飞
  • 2篇邢子英
  • 2篇杜芳
  • 2篇陈淑妍
  • 1篇杨涛

传媒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诱导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及P物质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探测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对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的活细胞生长状况。联合培养72、96 h,用Holmes还原银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迁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联合培养729、6 h,与单纯培养的结状神经节组织块相比,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标本中神经元迁出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96 h,探测到了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在单纯结状神经节组织块培养729、6 h以及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72 h的标本中,均没有探测到P物质的表达。结论: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可诱导神经元的迁移和神经递质P物质的表达。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可能需要72 h就可以完成,而在联合培养中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成熟则需要96 h。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并不能代表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就已经完成。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选择性神经支配以及神经与心肌的相互作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刘花香刘真邢毅邢子英王怀经李振中
关键词:神经节神经元P物质心肌细胞
HIVgp120对胎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gp120对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散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HIVgp120(125、250、500 pmol/L和1 nmol/L)处理,对分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用MAP2免疫荧光标记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改变。结果:应用gp120后7 d,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减少,长度变短,而神经元的胞体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HIV gp120可直接影响分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刘花香李振中邢毅黄飞杜芳刘真陈淑妍王丽红
关键词:HIV神经节神经元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P物质的释放
2008年
目的探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物质(SP)释放的影响作用。方法Wistar胎鼠DRG神经元分散培养72 h,观察有GDNF(5 ng/mL,50 ng/mL)和没有GDNF孵育的神经元活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双染的DRG神经元数目,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辣椒素孵育前后SP的释放。结果用GDNF孵育的神经元生长状况良好,单位视野内神经元数目多于无GNDF孵育的标本,SP的基础释放量和辣椒素刺激后的释放量均高于无GDNF孵育的标本。结论GDNF可促进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的存活,能增加培养中神经递质SP的基础释放量,可能增加辣椒素诱发神经递质SP释放的敏感性。
杨涛刘真王丽红邢子英王怀经李振中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神经节神经元P物质
HIV3B和HIV Ada-M可感染培养的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英文)
2007年
为探讨HIV3B和HIV Ada-M是否能感染培养的人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我们建立了人DRG器官型培养和分散培养模型。DRG组织块培养14 d后,用游离的HIV3B或HIV Ada-M病毒颗粒处理并继续培养14 d,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定期观察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形态变化。分散的DRG神经元培养3 d后,用游离的HIV3B或HIV Ada-M病毒颗粒处理并继续培养3 d。终止培养后,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突起的变化情况。DRG组织块培养28d、分散的DRG神经元培养6 d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未用HIV处理的标本作为对照。在器官型培养的DRG神经元突起内发现了未成熟的HIV样病毒颗粒。在分散培养的DRG神经元突起内发现了大量的HIV样病毒颗粒。但HIV感染并不影响两种培养神经元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上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HIV感染以及与HIV感染有关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刘花香刘真Avindra Nath李振中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二脱氧肌苷引发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英文)
2008年
为探讨二脱氧肌苷(ddI)对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影响,我们对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培养3d后,再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dI(1μg/ml,5μg/ml,10μg/mll和20μg/ml)孵育3d。终止培养后,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标记,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改变。结果表明,DRG神经元用ddI孵育3d,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减少和长度变短,呈剂量依赖性,而神经元的直径则没有变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ddI可影响培养的DRG神经元突起的再生和生长。
刘花香刘真杨向东王丽红李振中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二脱氧肌苷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二脱氧肌苷(didanosine,ddI)对分散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ddI(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孵育,对分散培养的DRG神经元用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免疫荧光标记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改变。结果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用ddI孵育3d后,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减少和长度变短,而神经元的胞体的大小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ddI可直接影响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刘花香刘真杨向东王丽红李振中
关键词:神经元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辣椒素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钙离子浓度([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ir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素(0.001μmol/L,0.01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孵育1 min,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改变。对于能引起[Ca2+]i升高的浓度组,在辣椒素孵育1 min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MMP的变化;并且在移去辣椒素后10 min,重新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结果0.001μmol/L、0.01μmol/L辣椒素孵育1 min,神经元胞内[Ca2+]i没有变化;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辣椒素孵育1 min,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移去辣椒素后10 min,0.1μmol/L、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恢复到基础水平,10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升高的[Ca2+]i没有明显改变。辣椒素孵育时用无钙溶液,则神经元胞内[Ca2+]i不升高。10μmol/L辣椒素孵育1 min的DRG神经元MMP降低,0.1μmol/L和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MMP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的辣椒素可使原代培养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MMP降低。低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 min内可以恢复到基础水平,而高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 min内则不能恢复。辣椒素所致的胞内[Ca2+]i升高可能是由于胞外钙离子内流引起的。
杨向东刘花香刘真王丽红李振中
关键词:辣椒素神经元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HIV gp120对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120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我们建立了胎鼠DRG分散培养和器官型培养的模型。以上分散培养和器官型培养的DRG,经不同浓度(250pmol/L,1nmol/L)的HIVgp120处理(2次/7d)。分散培养的DRG细胞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变化情况。器官型培养的DRG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经HIVgp120处理的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长度的变化,HIVgp12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神经元的直径则没有变化(P>0.05)。应用以上不同浓度的HIVgp120处理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微管和神经丝之间出现了大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上结果表明,HIVgp120对培养的DRG神经元具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其中以线粒体的改变较为敏感。
刘花香李振中邢毅黄飞杜芳刘真陈淑妍王丽红王怀经
关键词:GP12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