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6)

作品数:28 被引量:161H指数:8
相关作者:谭凯占伟刘志广乔学军崔笃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13篇GPS
  • 12篇形变
  • 7篇汶川地震
  • 6篇断层
  • 5篇地壳
  • 4篇同震形变
  • 4篇GNSS
  • 3篇位错反演
  • 2篇地壳形变
  • 2篇地壳运动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同震形变
  • 2篇数据处理
  • 2篇水平形变
  • 2篇卫星
  • 2篇龙门山
  • 2篇块体
  • 2篇基线
  • 2篇构造区

机构

  • 27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星际空...

作者

  • 7篇谭凯
  • 5篇崔笃信
  • 5篇张希
  • 4篇乔学军
  • 4篇刘志广
  • 4篇占伟
  • 4篇郝明
  • 4篇王伟
  • 4篇王伟
  • 3篇梁洪宝
  • 3篇朱良玉
  • 3篇王庆良
  • 3篇王琪
  • 3篇唐红涛
  • 3篇蒋锋云
  • 3篇杨少敏
  • 2篇赵斌
  • 2篇张晓亮
  • 2篇邵德盛
  • 2篇杜瑞林

传媒

  • 1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测绘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活动性及分段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GPS观测结果作为约束,基于三维有限元接触单元方法,研究了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分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口泉断裂总体具有右旋走滑及正倾滑特征,其分段活动性总体呈现出中北段强南北两端弱的态势,中北段右旋走滑速率为0.8 mm/a,正倾滑速率近1.5mm/a。
李煜航王庆良崔笃信郝明季灵运秦姗兰
关键词:断层分段GPS测量数值模拟
汶川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和发震概率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2008年汶川震前的GPS速度场,计算青藏高原东部主要断层背景地震活动性和发震概率,然后根据密集的近场同震形变约束的精细的汶川地震破裂模型,分析汶川地震引起的周边断层库仑应力的变化,并对应力扰动后周边断层发震概率的变化进行定量估计。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有明显的应力增加,最大应力增加值达0.67 bar;东昆仑断裂、嘉黎察隅断裂、岷江断裂南段和成都德阳断裂东北段应力增加值较小;而鲜水河断裂康定-泸定段、岷江断裂北段、成都德阳断裂西南段和虎牙断裂的应力积累则明显降低。综合震前发震概率和汶川地震应力变化影响估算的应力扰动后的发震概率表明,受汶川地震影响,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发震概率明显增加,大震发生概率接近震前的2倍。
熊维谭凯刘刚王伟
关键词:汶川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发震概率
李七庄基岩点垂直形变趋势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首都圈地震垂直形变监测网和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监测网的一等水准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找到相对稳定的参考点或参考基准进行拟稳平差,并结合GPS连续站观测计算结果比对分析,发现李七庄基岩点近年来以2.5 mm/a的速率下沉。
陈阜超纪静韩月萍陈聚忠
关键词:GPS
近场位移数据约束的2013年芦山地震破裂模型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以往的研究显示了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隐伏逆冲断层基本特征,但是破裂深部细节差异较大.本文以近场密集的同震形变数据约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及滑动分布,结果显示芦山地震破裂面具有铲状结构,上部16km为43°~50°高角度断层,深部16~25km为小于27°的低角度断层,破裂深度与重定位的余震分布深度一致.破裂分布模型清楚显示上下两个断层上各有一个滑动幅度大于0.5m的峰值破裂区,最大滑动量1.5m位于13km深处.重定位的余震分布基本都落在最大滑动量等值线外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和滑动分布特征与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映秀—北川破裂相似,支持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大规模的近水平滑脱层,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缩短增厚、龙门山挤压隆升的重要证据。
谭凯王琪丁开华李恒邹蓉聂兆生王迪晋杨少敏乔学军
关键词:同震形变
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同震形变和破裂滑动初步研究结果
2017年
分别以三角测量获取的同震形变、GPS与三角测量联合获取的同震形变为约束,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反演1970年通海地震单断裂矩形断层破裂模型,然后用约束变量的最小二乘法反演地震滑动分布模型。根据两套数据用模拟退火算法获得的单矩形断裂模型的倾角都超过80°,破裂长度都接近100km,破裂出露地表,以走滑为主。根据两套数据用约束变量的最小二乘法反演获得的两个破裂滑动分布模型,矩震级Mw=7.4,最大破裂位置和破裂深度大致相同,西北段破裂分布比较接近,而东南段差异较大。根据GPS和三角测量确定的东南段破裂滑动较大,可能是根据GPS和三角测量计算同震变形时,由于没有坐标转换公共点而引入一些较大的误差;也可能是用三角测量计算同震形变时低估了断裂东南端的变形。
谭凯王琪余建胜聂兆生邵德盛张彩红
关键词:GPS同震形变地震破裂
用trackRT进行实时GPS数据处理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trackRT实时定位模块对GPS连续站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站的实时动态位移,精度水平方向约为1 cm、垂向约为2 cm;利用其RINEX模拟模块trackRTr对2011年日本Mw9.0地震的1 Hz GPS数据进行模拟实时处理,与事后处理结果较为一致;分析卫星轨道星历和基线长度对解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线长度对解算精度影响较大。
王俊谭凯杨少敏刘刚赵斌王伟王伟
关键词:基线
全国主要构造区GPS水平运动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特性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2009~2011年全国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寻找新疆、青藏块体东北缘、川滇、华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能量积累闭锁段,研究其积累速率、闭锁深度、分区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天山地区应变积累速率最强,平均闭锁深度也最深,约20.9km。其次为川滇地区,平均深度约16.3km。青藏块体东北缘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平均深度约15.7km。华北地区应变积累最弱,平均深度约16.0km;(2)南天山西段、川滇交界东部、红河断裂中段至滇西、祁连山断裂带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甘青交界段、晋冀蒙交界区近期能量积累相对显著。
张希郝明贾鹏崔笃信
关键词:GPS
非构造形变对区域网GPS垂直形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文章定量分析了积雪、土壤水、海洋非潮汐3种非构造因素对中国大陆典型GPS连续站和区域网流动站垂直形变的影响特征;逐点计算了这些非构造因素对区域网GPS垂直形变的影响量级,得到经过非构造形变改正的中国大陆2009-2011GPS垂直速度场;并将通过荷载修正后的GPS垂直速度场与通过水准数据获得的中国大陆长期垂直速度场相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区域网GPS垂直形变场能更加准确可靠地描述地壳的垂直运动。
朱良玉王庆良蒋锋云郑申宝
关键词:地壳运动
GPS展示的中国大陆主要相对变形特征及强震活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GPS观测结果,对全球板块运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构造及深大断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指出以南北带为界,西部多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为主,东部以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形成这一格局主要是印度板块和北美板块相对欧亚大陆板块长期运动的结果.继而通过张、压、剪切等不同的变形特征讨论了板块运动、断层构造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华北1999-2009年期间多期GPS给出的区域无旋转基准下的水平形变场,从孕震机理上分析了强震孕育的可能性,并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和3.11日本地震可能对华北产生的影响,认为对华北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对山西断陷带中南部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薄万举
关键词:强震活动地壳形变断层GPS
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同震位移被引量:10
2015年
据尼泊尔境内的连续GPS观测资料显示,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造成尼泊尔向南移动,最大位移量达到了1.88 m.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国气象局中日合作JICA项目及加州理工学院在尼泊尔境内所建的连续GPS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地震对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的震时动态响应及同震影响.结果显示,地震造成中国西藏地区毫米至厘米级的同震水平位移,最大值在震中北东方向,震中距220 km的珠峰站,约为30 mm,波及范围远至1500 km之外的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地区.1 Hz的高频GPS数据分析表明,震中距1200 km内的站点记录了弹性震波和永久变形的叠加和破裂方向效应等丰富信息.通过分析中国境内地震活动频度并对比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发现,本次尼泊尔地震并未造成中国境内微震活动显著增加,同震过程对中国西藏部分地区、川滇地区及南北地震带断裂带的应力扰动和构造加载有限,与其震级相对较小有关.
李瑜刘静梁宏张锐师宏波王鹏李建勇王坦
关键词:同震位移地震活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