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4)

作品数:9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宝善王伟涛杨微葛洪魁陈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震源
  • 3篇人工震源
  • 3篇波速
  • 2篇地壳
  • 2篇地下介质
  • 2篇水库
  • 2篇重力场
  • 2篇重力场变化
  • 2篇褶积
  • 2篇反褶积
  • 2篇波速变化
  • 2篇M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震资料处理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断裂带
  • 1篇信号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9篇王宝善
  • 3篇葛洪魁
  • 3篇陈石
  • 3篇杨微
  • 3篇王伟涛
  • 2篇陈颙
  • 2篇徐伟民
  • 2篇卢红艳
  • 2篇郭凤义
  • 1篇宋丽莉
  • 1篇林建民
  • 1篇王夫运
  • 1篇王岩
  • 1篇王青华
  • 1篇袁松湧
  • 1篇陈蒙
  • 1篇刘学军
  • 1篇王谦身
  • 1篇徐平
  • 1篇徐荟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聚类分析的多尺度相似地震快速识别方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东北端余震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相似地震是具有相似波形记录的一组地震,往往以地震丛集的方式发生.而重复地震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地震,一般具有相近的震源机制解和几乎重合的破裂面积.对相似地震特别是重复地震的研究是我们认识断层的结构和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距离概念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相似地震识别方法,可以利用单个台站对其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快速的相似地震和重复地震识别.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东北端的余震序列,获得了该地区相似地震的分布图像,并对其中存在的重复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王伟涛王宝善
关键词:余震序列重复地震聚类分析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川滇交界重力变化场源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以川滇地区2012-2014年来的多期流动重力观测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引起重力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和解释.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了最优的反演参数,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构造指数(SI)为1时适合对流动重力数据进行反演.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显示在2012-2014年间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更集中于垂直于昭通断裂的北西向分布,场源深度分布在30±10 km范围,形态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位置相似.这可能与2014年8月3日鲁甸M_S 6.5地震前的中上地壳的深部应力场变化相关.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以开展由场至源的定量研究,为流动重力变化信号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一条新思路.
高倩陈石
关键词:欧拉反褶积重力场变化
滇西北地区云县—宁蒗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被引量:14
2016年
位于滇西地区的红河断裂是中国最长的走滑断裂之一,具有很高的地震潜势。为了调查红河断裂的复杂结构,在滇西地区穿过红河深大断裂带完成了1条由云县至宁蒗近SN向长300km的宽角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结合初至波走时成像及正演建模方法,对该测线观测数据进行了一维、二维分析拟合,获得了该地区沿测线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地壳P波平均速度为6.2~6.3km/s,基本呈现为1个均匀的正速度梯度结构,但在中地壳和下地壳不同区域有部分低速异常;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存在较大的横向变化,自南向北明显变深,南侧Moho埋深约为45km,北侧Moho埋深可达54km,较之典型的大陆地壳,存在明显的增厚现象;而沿测线中上地壳厚度变化不大,地壳增厚主要缘于下地壳厚度的增加;以红河断裂为界,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暗示了红河断裂作为扬子准地台和三江地槽系构造边界的作用;测线穿过区域红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Moho埋深变化,结合临近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在不同区段存在较大的差异。
陈思文王宝善田晓峰王夫运刘宝峰李璐
关键词:红河断裂
S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26
2015年
S变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时频分辨率的信号处理方法,它的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反变换简单,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并且不存在交叉项.广义S变换弥补了S变换的一些不足,具有更高的频率聚集能力.本文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广义S变换类型,并结合实例从4方面内容综述了S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应用S变换和广义S变换在时频域滤波去噪以提高信噪比,压制面波和拾取初至波;通过检测频率和振幅等地震波属性信息研究地层中地质体和精细构造,提高地震波的主频进行地震高分辨分析;进行地层吸收衰减补偿和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求取;以及瑞利面波频散分析和面波频散曲线的提取.本文介绍的结果及其他很多应用均表明S变换和广义S变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目前S变换多应用于勘探地震学中,我们在文章最后分析展望了S变换在天然地震学中的潜在应用.
郑成龙王宝善
关键词:S变换广义S变换时频滤波频散分析
利用主动震源直达波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监测小江断裂带浅层地震波波速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监测云南小江断裂带附近地震波波速的连续变化,2006年4月在小江断裂带以西10 km布置了一条长235 m的主动震源浅勘测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实验。采用前后互相关技术对直达波进行了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1)实验期间,实验点地下介质存在相对波速变化δv/v≈10^-3~10^-2;(2)波速变化随震中距增加迅速减小,这可能反映了较浅层波速变化与较深层相比更剧烈;(3)波速变化和大气压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对波速变化对大气压的敏感系数为10^-6Pa^-1量级;(4)降雨会显著影响波速与气压的关系,降雨前相对波速变化随气压增加而增加,而降雨后相对波速则与气压呈负相关。
徐荟刘学军王彬王宝善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
利用时变重力信号研究区域尺度地下介质密度变化
<正>重力场是地球基本物理场之一,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科学家就发现在大震前后区域重力场会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地球物理现象,相继也提出了各种引起重力场变化的孕震模式,主要有地壳上升模式、密度变化模式、膨胀扩容模式、质量迁...
陈石徐伟民卢红艳郭凤义
利用反褶积消除激发环境对水库大容量气枪信号的影响
<正>气枪震源是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海洋及海陆交界处的结构探测的最常使用的震源。气枪震源是通过将由于在水中瞬间释放高压空气实现激发地震波的目的。由于气枪震源通常位于水下十几米的深度,高压空气会在水下形成气泡并振荡上升最后在...
王宝善杨微王伟涛袁松涌宋丽莉葛洪魁王彬吴国华苏有锦刘学军金明培杨军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在地下介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阐述了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工作模式及信号检测等,介绍了国际上利用ACROSS开展观测实验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地震危险区域,提出可利用ACROSS进行地下精细结构探测及其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增强孕震环境和发震机理的认识水平,为地震物理预报研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技术途径。
杨微王宝善葛洪魁袁松湧贾玉华段家杨
关键词:动态监测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的与水库水位变化相关的地下波速变化的研究
<正>引言水库水体的加卸载作用以及渗透过程会引起水库周围区域应力及应变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诱发地震活动甚至灾害性地震[1]。因而对水库周围地区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背景噪声监测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利用地震背景噪...
陈蒙Gregor Hillers王宝善Michel Campillo
文献传递
利用水库气枪震源研究剪切波分裂随时间的变化
<正>1.引言地球内部介质的结构、状态和变化是地球物理学家多年来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由于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台站的密集化,人们可以更为精确地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并获得介质状态等信息,同时也使监测地球内部介质性...
赵雯佳王宝善徐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