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3)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黄志斌赵旭赵博房立华陈宏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S7
  • 4篇M
  • 3篇地震震源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2篇震相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震源模型
  • 2篇W
  • 2篇EIKONA...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震源机制
  • 1篇地震震源机制...
  • 1篇应急产品
  • 1篇于田地震
  • 1篇运动学特征
  • 1篇数据产品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加州理工学院

作者

  • 5篇赵旭
  • 5篇黄志斌
  • 4篇赵博
  • 3篇陈宏峰
  • 3篇房立华
  • 2篇苗春兰
  • 1篇张金川
  • 1篇王勤彩
  • 1篇王中平
  • 1篇杜广宝
  • 1篇陈章立
  • 1篇李君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0年4月玉树M_S7.3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相交断层组成,主震发生在北西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上,5月29日的MS5.9余震序列发生在北东东走向的一条隐伏断裂上,两条断裂均接近直立.甘孜—玉树断裂是羌塘地块和巴彦喀拉地块的构造边界,由于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的差异运动使甘孜—玉树断裂强耦合段应力高度积累,在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破裂失稳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北东东向断层的正应力减小,库伦应力增加,45天后触发了MS5.9余震序列的活动.
王勤彩王中平张金川李君陈章立
关键词:双差定位矩张量解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014年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123°N,82.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05×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赵旭黄志斌陈宏峰赵博杜广宝
关键词:于田地震
四川芦山M_s7.0级强烈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14°/倾角47°/滑动角96°,表现为一次高倾角的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0.303°N/102.988°E)西南向约4.5km,矩心深度约1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1.16×1019 N·m,矩震级Mw约6.6.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高频波形,获得了芦山地震破裂过程图像,结果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5km,整个破裂面积为706.7km2,平均滑动量约0.231m.破裂在8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3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3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北北东扩展,导致位于震中北东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4s.破裂约8s后基本停止.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李强赵博苗春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2014年云南盈江M_S6.1地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盈江MS6.1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的波形资料类型和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因素对震源参数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近震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M1,波形拟合误差最小。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176°/倾角84°/滑动角-173°,表现为一次右旋走滑错动为主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24.99°N,97.84°E)北东向约7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7.56×1017N·m,计算成矩震级为MW5.8。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的高频波形,获得了盈江地震的有限断层模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未表现出明显的破裂方向性。破裂半径约10km,整个破裂面积为267.2km2,平均滑动量约0.05m,破裂在5 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2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在深度7-17km内释放了部分能量。2s后,破裂朝断层面顶部和沿走向两侧进一步延伸,约5s后破裂基本停止。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
关键词:震源机制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被引量:8
2014年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赵旭Duputel Zacharie黄志斌陈宏峰赵博
四川芦山M_s7.0地震震源机制解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和远震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四川芦山M_S 7.0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波形资料类型、盆地效应及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给反演震源参数带来的影响,经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区域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波形拟合误差最小。此次地震表现为高倾角纯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偏南西向约4.5 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约17 km,矩震级M_W约6.6。推断此地震大多数能量主要在震源偏南西约4.5 km处释放。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陈宏峰赵博苗春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大震应急产品产出服务技术规范被引量:1
2015年
该项目总体目标是为了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大震应急产品的产出与服务,加强应急产品质量和发布的管理,本项目旨在制定大震应急数据产品产出服务技术规范,进一步发挥现有数字化地震台网的整体效能,为抗震救灾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产品质量数字化地震台网数据产品抗震救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