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6A113)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敏陆伯豪彭玉平陈治横蒋红钢更多>>
相关机构:嘉兴学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胃肿瘤
  • 2篇老年
  • 2篇患者术后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影响
  • 1篇低热
  • 1篇低热量肠外营...
  • 1篇营养支持
  • 1篇营养支持治疗
  • 1篇营养指标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炎
  • 1篇术式
  • 1篇糖代谢
  • 1篇糖代谢影响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3篇嘉兴学院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作者

  • 3篇陆伯豪
  • 3篇王敏
  • 2篇彭玉平
  • 1篇蒋红钢
  • 1篇陈治横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热量肠外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外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59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29例低热量肠外营养组(低热量组)和30例常规肠外营养组(常规组),术后第2天起低热量组给予84kJ·kg^-1·d^-1的肠外营养支持,常规组给予126kJ·kg^-1·d^-1的肠外营养支持,共6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并发症、血清蛋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血糖、肝功能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低热量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9%(11/29)和43.3%(13/30),以肺部感染为主(P〉0.05);术后3d及6d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常规组与低热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CD8+值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术后3d比术前明显升高,术后6d比术后3d降低(P〉0.05);两组血糖术后3d、6d逐渐降低(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升高,术后3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时常规组仍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热量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彭玉平蒋红钢陈治横陆伯豪王敏
关键词:胃肿瘤胃肠外营养热量限制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 Ⅱ式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探讨适合此类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kg/m2的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在接受胃癌D2根治加BillrothⅠ式(A组,16例)和Billroth Ⅱ式(B组,17例)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治疗措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6月时仅BMI降低明显(P=0.0095),但B组的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均较为明显(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措施无明显改变(P=0.4046),而B组改变较明显(P<0.05)。2组间术前的治疗措施基本相同(P>0.05),到术后6月时B组与A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均无治愈患者,但B组中糖尿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加Billroth 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后糖尿病可得到改善。
陆伯豪王敏彭玉平
关键词:BILLROTHBILLROTH
低热量营养支持在老年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9年
胃癌患者尤其是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多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营养支持治疗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恢复以及提高对进一步治疗的耐受性有积极的作用。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供热标准一般在125kJ·kg·d^-1左右。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术后摄入过高的热量会加重患者的代谢负担,易引起高血糖、肝功能损害等代谢紊乱和并发症,由此提出危重或术后患者“允许性低热卡摄入”的概念。
陆伯豪彭玉平蒋红钢王敏陈治横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老年进展期进展期胃癌免疫功能低下胃癌患者
不同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效果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CJI)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探讨应用CJI的适应证。方法根据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的具体情况,45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中采用CJI重建消化道,空肠分别被间置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A组15例)、食管和远端残胃之间(B组14例)以及近端残胃和十二指肠之间(C组16例)。观察患者术后半年内营养指标的变化(包括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进食的情况(包括每El进食次数、每次进食量),并作内镜检查观察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果A、C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并以C组最明显(P〈0.05)。3组患者的进食情况以C组最佳,而反流性食管炎在A、B两组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B组(P=0.000)。结论CJI虽然使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食物通路更符合生理,但在消化道重建时并非总是最佳的选择,应提倡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应用CJI。
王敏陆伯豪
关键词:空肠间置胃癌营养指标进食反流性食管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