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7B01)

作品数:30 被引量:221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宝库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施肥
  • 11篇土壤
  • 9篇水稻
  • 9篇黑土
  • 7篇养分
  • 5篇氮肥
  • 5篇玉米
  • 5篇原状
  • 5篇原状土
  • 5篇微生物
  • 5篇寒地
  • 5篇长期定位试验
  • 4篇配施
  • 4篇寒地水稻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养分
  • 3篇微生物量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氮肥用量

机构

  • 20篇黑龙江省农业...
  • 10篇黑龙江省农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4篇周宝库
  • 10篇迟凤琴
  • 10篇匡恩俊
  • 9篇张久明
  • 6篇宿庆瑞
  • 5篇马星竹
  • 5篇隋文志
  • 5篇郝小雨
  • 5篇怀宝东
  • 4篇高中超
  • 4篇闫凤超
  • 4篇刘晶鑫
  • 3篇田艳洪
  • 3篇孔宇
  • 3篇张文忠
  • 3篇孙磊
  • 2篇赵晓锋
  • 2篇杨雪
  • 2篇姜佰文
  • 2篇王翠玲

传媒

  • 6篇黑龙江农业科...
  • 4篇现代化农业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胡敏酸荧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地原状土搬迁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光谱学方法分析了土壤中胡敏酸在搬迁前后不同年度间的荧光结构,旨在揭示黑土搬迁过程中胡敏酸结构的变化规律,为长期定位试验地原土搬迁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土壤胡敏酸的荧光光谱显示,胡敏酸在搬迁后第一年总体特征峰波长有不同程度的红移现象,即有了轻微的老化现象,分子芳构化及缩合度程度增加,在搬迁后第二年有所缓解,这种短期的老化现象在M、MNPK处理中更为明显,在两个不同土层中的变化没有明显不同。胡敏酸分子中的五环芳烃化合物及其它结构简单的芳烃化合物没有受到土壤搬迁的扰动。
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魏丹蔡姗姗韩锦泽
关键词:黑土长期定位施肥
氮肥配施增效剂实现寒地水稻增产、提质与增效被引量:9
2019年
研究氮肥增效剂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氮素管理措施及增产、提质和增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和2018年在黑龙江省方正县设置田间试验,研究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对水稻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转化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CP和脲酶抑制剂NBPT(N+NI+UI)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较氮肥处理(N)水稻籽粒、秸秆和总生物量分别增产6.4%,4.9%和5.8%,2018年分别增产8.8%,7.2%和8.2%。施用氮肥增效剂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促进水稻氮素吸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与N处理相比,N+NI+UI处理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5.6%,19.1%和7.6%。CP和NBPT配施对氮素转化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延迟和降低土壤NH4^+—N含量峰值,保持水稻生育期较高的NH4^+—N含量,延长了氮素供应时间。施用氮肥增效剂可使寒地水稻增收2499.08元/hm^2。可见,寒地水稻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CP与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延长氮素释放周期,促进水稻氮素吸收,增加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郝小雨马星竹马星竹周宝库周宝库孙磊迟凤琴
关键词:寒地水稻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两个土层不同处理所有样品之间具有相似性,进一步对细菌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细菌群落结构在两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变化不大。再对细菌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得,在0~20 cm土层细菌各处理的分布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在搬迁前后两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在20~40 cm土层搬迁前和搬迁后细菌的MNPK和NPK处理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研究说明,搬迁前和搬迁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受到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远大于搬迁的扰动影响影响。
迟凤琴刘晶鑫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
关键词:黑土PCR-DGGE
氮磷钾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2015年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水稻施肥总养分量一致的条件下,设计3种氮磷钾施肥比例,试验测定了植株光合速率、养分积累,考查了植株生长情况,研究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2为最佳,施肥总量为尿素266 kg·hm^(-2),磷酸二铵120kg·hm^(-2),硫酸钾158kg·hm^(-2),养分比N∶P2O5∶K2O=2.6∶1.0∶1.4,总养分278kg·hm^(-2)。在该施肥比例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效促进水稻植株光合,增加植株养分积累,促进水稻植株生长,收获期茎蘖数增加1个·穴^(-1),穗粒数增加3个·穗^(-1),粒重增加1.2g·穴^(-1),谷草比提高0.19,产量增加3.8%,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提高了1.1%、15.2%,垩白率降低17.8%,改善了稻米品质。
田艳洪赵晓锋怀宝东高莹隋文志
关键词:施肥比例水稻
K、Si、Mg配比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5年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试验采用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研究K、Si、Mg的最适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3种肥料最适施肥量分别为K51.7~57.9kg/hm^2、Si66.3-190.0kg/hm^2、Mg24.2~25,3kg/hm^2。
孔宇于秋竹张文忠关勇
关键词:水稻施肥SI寒地
长期试验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分析、总结长期试验的研究进展,研究长期试验的特点、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了长期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目前,长期试验通常采取2种方法,分别是"长期"和"定位",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克服各种生态因素差异对试验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其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特性等关系密切,对研究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研究场所。
马星竹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农业
叶龄调控下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生物学特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旨在通过优化水稻生育进程的水肥供给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方法】大田试验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为12)为材料,采用2种灌溉模式和2种施肥模式的正交试验设计:叶龄灌溉模式(LI)与常规灌溉模式(RI),叶龄调控侧深施肥模式(SF)与常规施肥模式(RF)。【结果】LI+SF模式对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RI+RF相比,LI+SF模式使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及总体积显著提高了21.2%、22.7%、20.8%、45.2%和17.8%,灌浆期水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显著提高了17.4%、18.4%、26.8%和40.1%,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显著提高了6.3%、2.4%和28.2%,实收产量平均增加5.2%,纯收入增加13.2%,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氮量、产谷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被显著提高了11.1%、6.9%、5.8%、13.6%和8.0%。LI模式可以节约灌溉水用量1000 t/hm^2。RI+SF对水稻植株形态、光合特性、生物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收产量平均增加2.3%,没有充分发挥水肥耦合作用。【结论】LI+SF模式为本研究最佳的精准灌溉施肥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寒地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模式。
徐飞隋文志隋文志怀宝东怀宝东
关键词:水稻侧深施肥水肥耦合水肥利用
井水增温灌溉对寒地水稻生物学特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徐飞隋文志隋文志怀宝东杨雪
关键词:水稻井水增温生物学特征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
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和田间持水量明显,较对照差异显著;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添加腐解剂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对照增加>2.000mm土壤粒级团聚体,说明有机物料最佳还田方式有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0mm)的形成,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各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对土壤pH进行调节,并且秸秆还田后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给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和能源,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玉米的生育指标和产量好于其它处理,表明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方式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方面表现出优势。
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韩锦泽刘宝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土壤结构土壤养分
不同机械深耕的改土及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效果被引量:20
2018年
长期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土壤耕性变差,限制作物根系下扎、影响土壤生产潜力发挥。为了改善土壤耕层构造,该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改土机械ES-210型深松犁和前置式心土(亚表层)耕作犁进行深耕,以灭茬旋耕(常规耕作)为对照,进行大区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耕层土壤固相率分别降低1.6%~3.3%、2.8%~4.5%,液相、汽相相对增加,三相比更趋于合理化;打破犁底层,降低耕层土壤硬度,其中20~35 cm土层效果更为明显;耕层土壤有效水含量上升1.1%~1.2%、0.9%,束缚水(无效水)含量下降0.4%~1.1%、0.5%~0.9%。2)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比对照根长增长,其中甜菜增长5.1%、2.9%,大豆增长11.5%、13.2%;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甜菜增加2.3%~4.1%、3.1%~4.8%,大豆增加7.8%~10.0%、10.4%~13.6%;3)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其中甜菜增产8.5%、12.6%;大豆增产5.0%、6.1%;深松及亚表层耕作改土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1003.3、1454.4元/hm2,其中收益大小为亚表层耕作处理>深松处理>对照。可见,采用ES-210深松犁及心土耕作犁深耕改土,改变了土壤耕层构造,起到扩库增容的效果;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作物产量,为今后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中超宋柏权王翠玲高文超张丽丽孙磊郝小雨刘峰
关键词:耕作甜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