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340)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维夫郑玉贵周华侨徐贤统陈军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预氮化+熔覆复合处理制备微纳尺度TiN增强复合涂层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预氮化+脉冲激光熔覆复合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微纳尺度TiN增强的Ti-N复合涂层,并与传统激光氮化涂层对比研究了该涂层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获预氮化复合涂层由TiN相和α′马氏体组成,涂层硬度随引入的固态氮源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对比分析表明,该复合工艺所获涂层的硬度性能与传统激光气体氮化样品基本相当,而在深度方向上其强化效果的维持性更好,并基于数据拟合初步提出了一个用于硬度预测的经验公式。
- 王维夫胡霄乐
- 关键词:钛合金激光熔覆
- 铝合金电火花沉积层的组织和抗空蚀性能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研究铝合金电火花沉积(ESD)的典型组织特征与抗空蚀修复应用的可行性,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纯Al和Al-Si两种铝基合金ESD沉积涂层,并对所获涂层的典型显微组织和抗空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沉积涂层均表现为典型的多层结构。纯Al涂层以α相为主,显微硬度仅为约50 HV,内部缺陷较多。Al-Si涂层内缺陷则较少,Si相呈均匀的枝蔓状分布,其显微硬度较纯铝涂层高约75%。沉积材料中Si元素的加入能够改善沉积微过程中熔融液滴的流动性,从而减少缺陷的产生。4 h空蚀测试表明:纯铝涂层的累积质量损失为137.8 mg,约为基体的189%,抗空蚀性能较差;而Al-Si沉积涂层则较好,累积质量损失仅约为基体的32%(23.6 mg)。分析认为,更好的子层间结合质量和高强度枝蔓状Si相的均匀分布是Al-Si沉积涂层拥有较好抗空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 王维夫陈军徐贤统周华侨郑玉贵
-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铝合金空泡腐蚀
- 17-4PH钢激光固溶-时效强化及抗空蚀性能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研究沉淀硬化不锈钢激光局部强化的可行性,采用激光固溶+时效工艺对17-4PH不锈钢表面进行了强化处理,并分析了强化机制,测试了其抗空泡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参数(功率2.1kW,扫描速度50mm/min,460℃时效3h)下,可获得最大厚度约4mm的强化层。强化层性能呈梯度分布特征,最高硬度可达约510HV,比传统的整体高温固溶一时效处理高50~60HV以上。蒸馏水中的空泡腐蚀性能表明,4.5h累积质量损失仅约为基体的40%。分析认为,硬度的提高和抗空泡腐蚀性能的改善主要与s-cu相等析出相的弥散强化有关,激光处理的高冷却速度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位错等微观缺陷,因此相对于传统热处理更有利于s—cu相等的析出强化。
- 王维夫郑玉贵
- 关键词:沉淀硬化不锈钢激光固溶空泡腐蚀
- 90°细弯管内稀疏气固两相流动数值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研究细弯管内稀疏气固流动条件下颗粒的分布特性,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追踪颗粒行为,利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气相的湍流流动,考虑了流体-颗粒间的双向耦合作用。通过对颗粒和气体流动行为的分析,得到了气体压力、速度及颗粒浓度等的分布,研究了细弯管内颗粒流动行为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细弯管内气相压力沿流动方向逐渐降低;弯管段内气相最大速度沿管外壁分布;水平段颗粒作下沉运动,弯管段颗粒浓度先分两束,后成单束贴壁流动,最终杂乱分束,在竖直段彻底弥散化,这是由于各管段不同主要作用力所导致。
- 胡霄乐王维夫谢剑舟
- 关键词:气固流动
- 微弧火花沉积制备不锈钢柱状微结构表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新型表面微结构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微弧火花沉积工艺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出了奇特的"柱状"微结构表面,并使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硬度计等对该微柱体的表面形貌、截面特征和显微硬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微柱体呈近似有规律的分立状分布,微柱体间距约为0.8~1.2 mm,直径约为300~500μm。微柱体为堆叠状生长,有典型的分层特征,微柱体之间存在生长中的竞争性行为。从微柱体截面来看,单个脉冲沉积薄层的典型厚度大约为15~20μm,微柱体中单个沉积子薄层一般呈中间厚、两侧薄的类透镜状形态。微柱体的平均硬度约为320HV左右,略低于结合界面附近的基体硬度(~340HV)。结论微弧火花沉积的单点、高频率的技术特性是形成此类表面的重要因素,放电沉积中的竞争性机制是导致微柱体成形的直接原因。
- 王维夫谢剑舟张步康阮文豪韩超
- 关键词: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