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687)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悦陆海英刘煜敏周娟陆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间质
  • 9篇间质纤维化
  • 8篇肾间质
  • 8篇肾间质纤维化
  • 5篇蛋白
  • 5篇酚酸
  • 4篇丹参
  • 4篇丹参酚酸
  • 4篇肾纤维化
  • 4篇输尿管
  • 4篇输尿管梗阻
  • 4篇尿管
  • 4篇梗阻
  • 3篇单侧
  • 3篇单侧输尿管
  • 3篇单侧输尿管梗...
  • 3篇庆大
  • 3篇庆大霉素
  • 2篇丹参酚酸B
  • 2篇丹参酚酸B盐

机构

  • 15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张悦
  • 14篇陆海英
  • 13篇刘煜敏
  • 11篇周娟
  • 10篇陆敏
  • 7篇王飞
  • 5篇郝艳鹏
  • 4篇林敏
  • 2篇李靖
  • 2篇刘克剑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病理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高糖环境下体内积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AGEs可通过对蛋白的修饰直接作用于机体或通过受体介导的作用影响机体。本文就AGEs的来源、病理生理作用,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治疗干预作一综述。
周娟张悦陆海英刘煜敏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糖尿病肾病羰基化合物
丹参酚酸B盐对TGF-β1诱导的HK-2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盐(salvianolic-acid B,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human 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cells)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复苏并传代培养HK2细胞,应用不同剂量的TGF-β1或同一剂量作用不同时间诱导HK2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同时给予骨形成蛋白7(BMP-7,阳性对照)(50μg.L-1)和SA-B(1×10-5mol.L-1)干预观察二者对EMT的影响。应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BMP-7显著抑制了TGF-β1诱导的E-cadherin下调(P<0.05)和α-SMA上调(P<0.05);而SA-B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增加(P<0.05),未见其抑制TGF-β1诱导的E-钙黏蛋白下调。结论:SA-B和BMP-7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K2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其共同的作用是抑制了TGF-β1诱导的α-SMA上调,而SA-B对E-钙黏蛋白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周娟王飞陆海英张悦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丹参酚酸B盐骨形成蛋白7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丹参酚酸B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的肾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SA-B治疗2 w后,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E-钙依赖性黏附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光镜下观察肾间质中大量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扩张,同时部分小管萎缩;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松散,混浊,肾间质显著增宽,间质细胞增多;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E-cad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SA-B干预后,上述病理改变显著轻于模型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E-cad蛋白表达略有上升(P>0.05)。结论:SA-B通过抑制α-SMA蛋白表达,维持上皮细胞的表型,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
陆海英周娟陆敏刘煜敏王飞林敏张悦
关键词:丹参酚酸B肾间质纤维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丹参酚酸B盐对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盐(SA-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治疗组(12只)。模型组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在UUO基础上给予SA-B水溶液(12.5 mg.kg-1)灌胃,各组于造模后第14,21天分2批处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角蛋白19 mRNA的表达。结果:SA-B能够显著改善梗阻侧肾脏的病理改变,显著减少肾组织α-SMA的表达,增加角蛋白的表达。结论:SA-B可明显改善UUO所致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小管上皮-成肌纤维细胞转分化和抑制成肌纤维细胞的增生和活化而实现的。
周娟张悦陆海英刘煜敏林敏
关键词:丹参酚酸B盐肾间质纤维化
丹参酚酸B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M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4
2009年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SA-B治疗组灌喂SA-B水溶液(12.5mg/kg)。第14、21天处死大鼠,观察肾功能的变化,HE和PASM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用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MP-2)蛋白表达,明胶酶谱观察MMP-2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肾小球正常,肾间质增宽,间质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和间质细胞出现,肾小管扩张较明显,后期可见到部分肾小管萎缩,肾小管的基底膜明显增厚;肾组织的MMP-2蛋白、活性和TIMP-2蛋白水平均高于同期假手术组。SA-B干预后,血肌酐、尿素氮和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肾组织的MMP-2蛋白、活性水平和TIMP-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SA-B可抑制肾组织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UUO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
陆海英张悦刘煜敏陆敏周娟刘克剑李靖
关键词:丹参酚酸B肾间质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
肾脏疾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郝艳鹏张悦
关键词:肾脏疾病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丹酚酸B对活化的系膜细胞TGF-β_1受体和Smad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丹酚酸B对活化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和Sma与Mad的同源基因2(Smad2)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B拮抗系膜细胞活化及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刺激建立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并检测Smad2、Smad7信号分子表达。丹酚酸B(剂量分别为10-6mol/L、10-5mol/L)进行干预,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记法观察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TβRⅠ、TβRⅡ)和Smad2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5μg/L TGF-β1刺激系膜细胞24h可成功制备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在系膜细胞活化早期即可见Smad2分子的显著磷酸化;10-6mol/L、10-5mol/L丹酚酸B均可明显抑制其活化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丹酚酸B干预可致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表达减少,Smad2的磷酸化状态被抑制。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βRⅠ、TβRⅡ表达和信号分子Smad2的磷酸化而拮抗其活化,这可能是丹酚酸B抗肾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刘煜敏张悦陆海英郝艳鹏陆敏
关键词:丹酚酸B系膜细胞SMAD2
c-Ski/SnoN与肾间质纤维化被引量:4
2007年
c-Ski/SnoN是由原癌基因c-ski/sno编码的核蛋白,属于Ski家族成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Ski/SnoN是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重要负性调控因子,通过与Smad蛋白相互作用来抑制TGF-β1靶基因的活化。本文就c-Ski/SnoN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陆敏张悦刘煜敏陆海英
关键词:SMADS信号转导肾间质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E-钙依赖性黏附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检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依赖性黏附素(E-Cad)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比较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5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正常组21 d处死6只动物,假手术组和UUO组分别于术后3、7、14、21 d各处死6只动物,共48只,取肾组织常规行HE染色、六胺银染色光镜下观察,取肾皮质电镜下观察病变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α-SMA、E-Cad蛋白表达。结果:(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UUO术后21 d的肾小管扩张与萎缩均明显,肾间质有大量的纤维化组织出现。(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α-SMA于术后第3 d即表达增加,并随梗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至UUO术后21 d达高峰。21 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而E-Cad蛋白于术后第3 d即表达降低,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在UUO阻塞性肾病中,α-SMA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而E-Cad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提示在阻塞性肾病中,肌纤维母细胞的活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陆海英张悦刘煜敏周娟陆敏刘克剑李靖林敏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钙粘着糖蛋白类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
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1只)、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11只),采用UUO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次日予以血府逐瘀胶囊灌胃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取肾组织进行HE和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Smad2,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观察Smad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上升;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扩张与萎缩并存,肾间质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细胞浸润;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Smad4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各项指标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均无差异。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后,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Smad7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血府逐淤胶囊可通过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活化,减少Smad通路信号传导,从而改善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陆敏周娟陆海英王飞刘煜敏张悦
关键词:血府逐瘀胶囊肾间质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