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5-002)

作品数:22 被引量:283H指数:8
相关作者:朱昌雄刘波蓝江林朱红惠郭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微生物
  • 7篇生物发酵
  • 7篇生物发酵床
  • 7篇微生物发酵
  • 7篇微生物发酵床
  • 7篇发酵床
  • 5篇养猪
  • 3篇蛋白
  • 3篇养殖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安全
  • 3篇杆菌
  • 3篇PCR-DG...
  • 3篇大肠杆菌
  • 2篇藻毒素
  • 2篇生物标记
  • 2篇塘坝
  • 2篇通道蛋白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福建省农业科...
  • 7篇广东省微生物...
  • 4篇惠州市水产科...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宁德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刘波
  • 11篇朱昌雄
  • 10篇蓝江林
  • 7篇郑雪芳
  • 7篇朱红惠
  • 6篇郭萍
  • 6篇冯广达
  • 5篇林营志
  • 4篇唐建阳
  • 4篇林抗美
  • 4篇张曦
  • 3篇邓名荣
  • 3篇李峰
  • 3篇苏明星
  • 3篇郭俊
  • 3篇史怀
  • 3篇卢舒娴
  • 2篇霍光华
  • 2篇刘雪
  • 2篇官雪芳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甲胺磷抗性细菌种群特征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高浓度甲胺磷培养基,对农药厂排污口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出21株细菌,分属13个细菌属.对甲胺磷抗性细菌脂肪酸的分析,共测定到38个脂肪酸生物标记(PLFA),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普遍存在于细菌类群,属于细菌总体类群(Bacteriain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种出现概率中等,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Bacterium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中的分布概率较小,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这种生物标记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特征生物标记.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同属细菌不同种的差异,可将假单胞杆菌属分为2类,第1类包括了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小于3.60%;第2类包含了伞菌假单胞菌、威隆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温哥华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大于5.99%.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差异对甲胺磷抗性细菌种的聚类分析,能有效地将细菌类群分为3类,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着稳定的生物标记和受环境影响的生物标记,论文提供了一种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方法,结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以解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波蓝江林林营志官雪芳朱昌雄
关键词:聚类分析
MST与水环境生物源污染定量化溯源被引量:3
2016年
微生物溯源技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通过靶标生物标记定位污染来源,为难以确定污染来源的非点源生物源污染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基于微生物溯源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MST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特点以及MST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拟杆菌(Bacteroides spp.)基因标记水环境定量化溯源的研究进展,集中分析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环境因子对拟杆菌基因标记环境衰变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与定量化溯源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判定环境生物因子可能对基因标记环境衰变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依据目前定量溯源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提高拟杆菌定量溯源准确性和广泛性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
郭萍李红娜李峰
基于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的生态安全探讨被引量:26
2010年
针对近几年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论述了采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的生态安全问题,并结合调查和研究结果,认为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是目前缺乏相应的管理运行措施。因此,亟需建立一套资源循环利用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包括:垫料替代及管理技术,饲料源头控制制度,废弃垫料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蓝江林刘波唐建阳郑雪芳叶耀辉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安全垫料管理源头控制循环利用
广东某农村塘坝饮用水污染的微生物溯源被引量:8
2011年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微生物,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肠杆菌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BOX插入因子PCR(BOX-PCR)3种分子分型方法对广东省某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污染来源进行了追踪研究,利用软件Quantity On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井水与其近处的池塘水存在大肠杆菌的克隆现象,两者可能存在着共同的污染传播载体,或是浅层井水受到了池塘水的污染.3种方法的分型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PFGE、BOX-PCR、ERIC-PCR.其中,BOX-PCR最宜在水体污染的微生物溯源中应用.鉴于分离培养的溯源方法存在的缺陷,应加强与非培养微生物溯源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冯广达邓名荣郭俊朱红惠羊宋贞梁浩亮朱昌雄
关键词:大肠杆菌PFGEERIC-PCRBOX-PCR
基于拟杆菌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塘坝型饮用水污染溯源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微生物溯源是通过比较污染样品与可能的污染源中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的差异或其生物标记的有无来判断污染样品和可能污染源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确定污染来源。鉴于传统的溯源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建立了一种基于拟杆菌群体特异性16S rRNA基因进行溯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水源周围的池塘对饮用水的污染贡献较大。与已报道的另一种新的快速溯源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phoE(膜外周磷通道蛋白编码基因)的PCR-DGGE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拟杆菌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PCR-DGGE溯源方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较之大肠杆菌phoE基因的PCR-DGGE溯源方法,拟杆菌的溯源方法更适合塘坝型饮用水的溯源研究。
张曦朱昌雄冯广达朱红惠郭萍
关键词:RRNA基因
糖业产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生物腐植酸技术可以把糖果的2种主要废弃物——滤泥和糖蜜加工废液转化为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腐植酸液态肥。该套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上述2种废弃物的零排放,而产成品则是性质优良的绿色环保肥料,而且生产中节能,工艺简单,适于糖业产业推广应用。
李瑞波叶婧李峰
关键词:绿色环保肥料
几种植物对水产养殖废水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4
2011年
文章研究了凤眼莲、轮叶黑藻、香根草和水蕹菜四种水生植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跟踪比较了一个月之内它们处理污水时,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pH值和溶解氧的变化,并对实验前后植物鲜重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4种植物均能强化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去除,但各有特点;(2)理论上凤眼莲和轮叶黑藻可在处理废水时相互搭配弥补不足,维持水体中性和较高的DO;(3)植物对废水经过2~3周的处理后,水质明显变好,而植物生长开始减退,应及时收割补种;(4)夏季用水生蕹菜处理废水,不仅改善了水质还能收菜创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探索广东地区在构建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马旻朱昌雄梁浩亮刘雪宋巍郭萍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水生植物去除率植物生长
养殖污染水体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环境的现状,水体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技术,重点论述了来自农田和畜禽养殖粪便的富营养化污染和控制技术。我国水体中总磷、总氮的43%和53%来自于农田和畜禽粪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以畜禽粪便的贡献突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污染源头的治理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出路和手段。系统的论述了国外成熟的源头控制与循环利用技术以及我国的源头控制与循环利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郭萍田云龙刘雪叶婧李峰朱昌雄
关键词:养殖水体污染控制技术
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病原生物防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通过调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基质垫层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基因的数量分布变化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方法】分离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的大肠杆菌,利用PCR特异性扩增UdiA基因来鉴定、检测大肠杆菌,并对大肠杆菌12种毒素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构建大肠杆菌种群分布的动态模型,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大肠杆菌病原的生防效果。【结果】从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419株,并从这些菌株中检测出59株携带毒素基因,毒素基因类型为8种。其中1个月基质垫层的毒素基因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47%,其次是7个月基质垫料,为16.5%,最低的是9个月基质垫料,为4.23%。大肠杆菌在微生物发酵床基质垫层种群数量时间变化规律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步减少;种群数量空间变化规律为:表层(第1层0—10 cm)和底层(第4层60—70 cm)分布量最大,第2层(20—30 cm)分布量最少。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与之类似。从构建的大肠杆菌种群分布动态模型可以看出,基质垫层第1层(y=169.67x-1.0137)和第3层(y=313.11x-2.1885)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指数线性方程分布;第2层(y=0.1006x3-2.3733x2+16.094x-22.454)和第4层(y=0.3159 x3+6.0913x2-35.634x+79.513)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一元三次方程分布,基质垫层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基质垫层使用后期(第9个月)比使用初期(第1个月)大肠杆菌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降低幅度在67.45%—96.53%,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能起到显著的生物防治作用。【结论】微生物发酵床能抑制大肠杆菌特别是携带毒素基因大肠杆菌的生长,且对大肠杆菌的生防效果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郑雪芳刘波蓝江林苏明星卢舒娴朱昌雄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生物防治毒素基因
动物病原大肠杆菌K88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成功地将gfp/luxAB双标记基因整合到K88染色体上,得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K88∶gfp/lux,其菌体和菌落形态与原始菌株K88完全一致,引入的新质粒不影响菌株的基本形态。从含gfp基因的质粒DNA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可扩增出大小约700 bp的gfp基因片段。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260 bp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均为大肠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K88∶gfp/lux和K88的生长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通过检测肠毒性基因(estA)发现,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158 bp的肠毒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在肠毒性方面未发生变化。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将K88∶gfp/lux菌株每隔12 h连续转接10次后,所有菌落均保持着均匀并且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标记基因在K88∶gfp/lux中的表达稳定性很高。K88∶gfp/lux和K88在中性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当初始pH值偏碱性时,生长较差。
车建美刘波蓝江林
关键词:大肠杆菌K88绿色荧光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