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ZDIXM047-1005043)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金春平杨猛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叙事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回族小说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1篇底层文学
  • 1篇底层叙事
  • 1篇叙事形态
  • 1篇学者
  • 1篇学者散文
  • 1篇有机知识分子
  • 1篇政治
  • 1篇知识分子
  • 1篇散文
  • 1篇身份
  • 1篇身份焦虑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思潮

机构

  • 6篇山西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金春平
  • 1篇杨猛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传媒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审美思潮嬗变被引量:1
2013年
文学出版作为联结文化创造和文学接受的媒介场域,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类型热潮。而不同类型文学读物的热销,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集体性的审美期待与文化共享,而且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的文化群体生存与构成状态。而某类文学读物的畅销与盛行,或者某种文学类型的生态格局的内在成因,又与传媒文化对大众审美心态的塑造与反哺有着深刻的联系。传媒文化通过对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信息符码植入,不同文化群体通过对传媒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各类传媒形式要素对文学文本的渗入,都促使中国文学的面貌呈现出历史多样化中的相似性与规律性,也对当下文学界与消费市场的接轨提供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产业思路。
金春平
关键词:传媒文化中国文学审美思潮
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生成与消解——以回族小说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文化理念,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与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之间构成了难以消弭的体系障碍,导致了民族文化当下的生存困境。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存在,或导致民族作家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但试图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构建两者对话的可能与契机,则是他们探讨民族宗教信仰与族属文化命运生存图景的集体认知。
金春平
关键词:现代性语境
边地空间叙事中的主体焦虑流变——论世纪之交西部小说的叙事身份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的区域特殊性,在文化形态方面,形成了现代文明为主,多元文明共存、碰撞与交汇的特殊文化场域,造成了西部小说作家叙事身份与主体价值的普遍认同障碍,集中表现为"文革"结束之后的"个体价值与政治规约"的叙事焦虑,世纪末以来的"启蒙批判与感性解放"的叙事焦虑,以及21世纪以来的"地域边缘与话语中心"的叙事焦虑。西部作家的主体性叙事身份焦虑,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语境当中主体性建设的典型镜像,也真正实现了对现代性理念在"反思和超越"层面的论战式美学批判实践。
金春平
关键词:主体性西部小说身份焦虑
现代性的多维向度与底层文学的叙事形态——兼论西部回族小说的底层叙事被引量:6
2014年
现代性的多维结构,包括感性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与乡土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呈现出对应的态势,新世纪以来的西部回族作家始终将底层视域作为集体性的叙事视角,对西部乡土的现代性转换在感性、理性与反思层面进行着艺术言说,进而构建出西部底层文学的生存、欲望、政治、文化、诗意等叙事模态,在丰富底层文学叙事空间的同时,也昭示出现实主义传统在新世纪文学版图格局中,重拾纯文学话题历史惯性所遗落的现实性、介入性与人民性。
金春平
关键词:底层文学回族小说叙事形态
“文化领导权”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产格局被引量:3
2013年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生产,不仅充当着文化领导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文化领导权的统治实践产物。实施文化领导权争夺战的"有机知识分子",因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左翼、启蒙与民间三种基本类型,他们集体性的通过"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主题的文学生产实践,对民众进行着幻化与引导,以此进行着自身文化领导权的"构建"。当权力主体在权力格局中取得相应的文学话语权之后,则再次通过文学生产进行着最大化的权力"维持",由此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的思潮面貌和美学风尚。因此,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发展,背后的操控力量来自于不同意识形态主体阶层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控与更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从权力争夺战的视阈出发,对我们重新认知中国文学的发展动因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
金春平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文学媒介
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的“去政治化书写”与“五四”文统的传承
2011年
现代散文产生于王纲解钮的"五四"时期,在胡适、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努力下,现代散文摆脱了传统的载道命运,在吸纳了西方随笔的文学精神质素之后,形成了颇具晚明风格式的自由自在、独抒性灵的"士"风文统。而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中国文学普遍的纳入到了政治理念宣传的工具范式,尤其是同样属于"广义散文"范畴的报告文学、杂文等文体,由于创作与传播的迅捷性而繁盛一时,甚至一度沦为抗战政治宣传的文学工具,"士"风传统因而被拒斥与边缘。而以钱钟书、梁实秋、王了一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政治统摄逼仄的文化境遇中,却始终坚守五四散文个性化与自由化的文学精神,呈现出积极的"去政治化书写"的美学趋向,以此试图勾连和打通古今散文"士"风传统的文脉,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士"风精神与自由主义立场,以及对散文文体之本体性特征的积极构建。
金春平杨猛
关键词:去政治化文统现代散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