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APS13004)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董新洲王宾耿建昭康明才曹润彬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IEC618...
  • 1篇电站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共享
  • 1篇行波
  • 1篇选线
  • 1篇选线技术
  • 1篇有效接地
  • 1篇智能变电站
  • 1篇智能终端
  • 1篇配电
  • 1篇配电线
  • 1篇配电线路
  • 1篇中性点
  • 1篇中性点有效接...
  • 1篇终端
  • 1篇接地故障
  • 1篇介质击穿
  • 1篇击穿
  • 1篇高阻接地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宾
  • 3篇董新洲
  • 1篇黄磊
  • 1篇曹润彬
  • 1篇耿建昭
  • 1篇倪江
  • 1篇康明才

传媒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智能变电站行波选线技术应用通信方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行波相比于工频信号而言,具有不受系统振荡、过渡电阻、CT饱和、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影响,在故障检测领域优势显著。但行波信号采样率往往达到工频信号采样率的500-1000倍左右,采样值直接应用于基于IEC61850协议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通信,不仅无法实现保护控制性能的提高,反而会引起通信阻塞。针对该问题,论文从行波信号故障特征有效表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间隔行波信息共享对过程层网络传输的通信要求,并结合行波选线在配电变电站中的应用需求,理论分析并仿真检验了数据通信实时性约束下行波暂态信号共享可用的最高频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数据预处理及通信解决方案。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暂态行波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推广应用。
王宾倪江董新洲
关键词:IEC61850合并单元
基于介质击穿原理的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精确建模被引量:33
2014年
配电线路负荷率快速增加和电缆线路的广泛应用使得配电网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中性点有效接地配电线路受送电走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此类故障电流幅值小,保护难以检测跳闸,很少能获取到现场录波数据;而人工接地试验成本高,难以频繁使用,因此挖掘有限的试验数据,实现弧光高阻接地模型的精确建模尤为重要。文中在详细分析基于热平衡原理的电弧模型机理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模型不完全适用于开放空间,以及弱故障电流的高阻弧光接地故障。针对以上问题,文中基于固体介质电击穿原理,提出并建立了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点非线性电阻模型,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算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宾耿建昭董新洲
关键词:中性点有效接地高阻接地伏安特性介质击穿
智能变电站126kV智能终端设计与测试方案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过程层智能化是变电站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过程层核心设备之一,智能终端在保障GOOSE通信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具备传统断路器操作箱的逻辑功能,另一方面还应实时监测断路器的运行状态,为变电站过程层的高级智能化奠定基础。针对以上需求,结合126 kV智能开关设备的结构特点,采用ARM+FPGA的构架模式,设计开发了一款智能终端,实现了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实时采集,及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实时逻辑闭锁控制。设计中ARM主要负责过程层GOOSE通信、开入开出的采集处理等,FPGA负责开入开出的扩展和装置内部逻辑控制,以满足装置的实时多输入、多输出的需求。现场试验测试表明,装置性能符合企业标准,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设计中也考虑了后续高级功能实现的有效接口。
王宾黄磊曹润彬董新洲康明才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IEC61850GOOSE操作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