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952)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孟昌王梦昌刘心张梅韦素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MCL-1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型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雄黄
  • 1篇预后
  • 1篇预后指数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杀伤
  • 1篇生发
  • 1篇生发中心
  • 1篇中心型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王孟昌
  • 2篇王梦昌
  • 1篇刘华胜
  • 1篇任娟
  • 1篇刘海波
  • 1篇韦素华
  • 1篇张梅
  • 1篇刘心
  • 1篇雷秦
  • 1篇王娟
  • 1篇刘蓬勃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苦参碱对NK细胞杀伤HL60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NK细胞杀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苦参碱处理前后HL60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凝集素样同型二聚体(NKG2D)配体分子MICA、MICB、ULBP1、ULBP2和ULBP3表达情况,CFSE染色流式法检测苦参碱作用前后HL60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改变。结果:qRTPCR结果表明1.0mg/ml苦参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HL60细胞表面MICA和ULBP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2.34倍和2.86倍,而MICB、ULBP1和ULBP3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h后HL60细胞表面MICA/B、ULBP1/2/3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以ULBP2和ULBP3升高最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74倍和3.22倍。CFSE染色流式数据显示效靶比例5∶1和10∶1条件下,苦参碱均可加强N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效率。结论:苦参碱可促进HL60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其机制与诱导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雷秦王梦昌王娟
关键词:苦参碱HL60细胞NKG2D配体
雄黄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阐明雄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DNA芯片在不同3天时间比较雄黄治疗前后72小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cDNA芯片结果显示54条基因上调,60条基因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17条上调基因Z-score大于2,3条下调基因Z-score小于-2。结论这些基因是本研究中雄黄治疗后显著改变的基因,CCL2,CCL3,BTG1,TNFAIP3,TNFAIP8,SLC38A2,IGFBP4是重要的上调基因,涉及一系列的细胞生命活动如:细胞增殖、细胞间信号转导、凋亡调节及细胞内环境稳定。有3个显著下调的基因涉及到肌肉收缩。部分基因(CCL2,TNFAIP3,BTG1)的结果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
王孟昌刘蓬勃
关键词:雄黄基因芯片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
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Mcl-1、CyclinD2、Bcl-XL、Bag-1和XIAP等。结果在临床剂量的flavopiridol浓度下,MM细胞系在加药后3 h内出现快速凋亡。不同剂量的flavopiridol均可快速诱导Mcl-1表达下调和CTD磷酸化的抑制,flavopiridol抑制CTD磷酸化的剂量与其抑制Mcl-1表达的剂量密切相关。该剂量也是其诱导MM细胞凋亡的剂量。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及flavopiridol均能抑制Mcl-1表达,并可诱导原代MM细胞凋亡。结论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和CDK抑制剂flavopiridol诱导MM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CTD磷酸化,从而抑制Mcl-1的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有关。
王孟昌张斌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FLAVOPIRIDOLMCL-1BCL-XLBAG-1CYCLIND2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DLBCL患者168例,按照Hams分型标准,分为GCB和non-GCB两类,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整理追踪其中45例non-GCB和25例GCB患者,分析其发病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指数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关系。结果临床特点为:168例DLBCL患者中non-GCB型126例、GCB型42例,non-GCB型与GCB型在发病年龄和男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5、0.157);组织学分类为non-GCB型中60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66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25例;GCB型中15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27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15例;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占35.7%,而non-GCB型原发于胃肠道占19.8%,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P=0.036);预后分析显示non-GCB型和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5、0.414、0.863)。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26)。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比GCB型更常见,nonGCB型与GCB型发病年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在non-GCB型和GCB型中无明显差异,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提示non-GCB型DLBCL预后较差,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以二线方案为主。
韦素华张梅王梦昌刘心任娟刘海波康娅刘华胜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KI67
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瘤细胞中依赖IL-6与否的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基因的表达,阐明mcl-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应用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蛋白激酶抑制剂LY294002、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分别研究了JAK/STAT通路、ras/MAPK通路及PI3K/Akt三大信号途径与mcl-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关系。结果在骨髓瘤细胞8226和U266中,抑制ERK1/2活性不能改变mcl-1的表达;高浓度的AG490不能抑制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LY294002可抑制8226细胞和ANBL-6细胞的增殖,但不抑制mcl-1的表达。结论 Ras/MAPK通路以及PI3K通路在mcl-1基因的调节中无作用,但STAT的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王孟昌张斌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IL-6信号转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