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607)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玉华涂三芳武玉慧郭坤元陆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急性
  • 3篇恶性
  • 2篇血液
  • 2篇遗传学
  • 2篇预后
  • 2篇预后相关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基因
  • 2篇干细胞
  • 1篇代谢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玉华
  • 5篇涂三芳
  • 3篇郭坤元
  • 3篇武玉慧
  • 2篇熊文艳
  • 2篇宋朝阳
  • 2篇陆志刚
  • 1篇周炜均
  • 1篇宋艳斌
  • 1篇张轩煜
  • 1篇邓兰
  • 1篇吴海燕
  • 1篇贺艳杰
  • 1篇裴国献
  • 1篇陈滨
  • 1篇吴秉毅
  • 1篇张佳佳
  • 1篇陆艺
  • 1篇忻勇杰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NK细胞KIR2DL1表达差异对其杀伤KG1A细胞活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的杀伤率,探讨供者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1(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2DL1,KIR2DL1)表达差异对NK细胞杀伤KG1A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自9名健康志愿供者分离外周血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KIR2DL1的表达率,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在效靶比为20∶1时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NK细胞表面KIR2DL1的表达率存在个体差异,9名供者的表达范围为(33.20±1.95)%~(92.69±1.47)%;9名健康供者NK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杀伤率范围为(44.40±1.97)%~(93.70±1.12)%。不同个体NK细胞KIR2DL1表达率与其对KG1A细胞的杀伤率呈负相关(r=-1.00,P=0.00)。结论:不同个体NK细胞其表面KIR2DL1表达率与NK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率呈负相关。
何颖芝薛同圆忻勇杰张佳佳张轩煜陆艺李玉华
关键词:NK细胞K562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后相关因素被确认:如KIT、FLT3、NPMl和CEBPA等基因突变:微阵列技术也确认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microRNA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DNA甲基化特征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AML预后亚型。
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关键词:预后相关因素急性髓系白血病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恶性克隆性疾病DNA甲基化遗传学改变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肽类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1年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肿瘤多肽疫苗是有望克服MRD的免疫疗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WT1、RHAMM、BCR-ABL、PR1多肽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PRAME、Survivin等多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新进展,及不规则肽疫苗、新型免疫佐剂、结合肽疫苗、Ad-tWT1疫苗等增强疫苗免疫治疗效应的最新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周炜均贺艳杰李玉华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肽疫苗免疫治疗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熊文艳涂三芳陆志刚李玉华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
Eps8在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s8)在人类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差异。方法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6种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中Eps8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RH-77细胞株中Eps8 mRNA为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的(1.278 6±0.188 0)倍(P=0.008),Raji细胞株中为PBMNCs中的(0.011 0±0.001 0)倍(P=0.000)。EPS8蛋白在KG1a、ARH-77细胞株中高表达,在其他4种细胞株及健康正常人PBMNCs中均未见Eps8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Eps8在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中高表达,为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新靶点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熊文艳陆志刚涂三芳吴海燕宋朝阳李玉华
关键词:血液肿瘤细胞系
异体淋巴细胞输注防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异体淋巴细胞输注防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SCT后进行异体淋巴细胞输注的35例白血病患者,包括20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和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结果:35例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为43.3%,3年无病生存(DFS)率为38.9%。Auto-HSCT患者行异体淋巴细胞输注患者的3年OS为63.2%,3年DFS为55.0%。而Allo-HSCT患者复发后行治疗性输注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仅为35.7%,3年OS为10.0%。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疾病复发(17例)、骨髓抑制(1例)及急性GVHD(1例)等。结论:异体淋巴细胞输注是防治移植后复发的有效方法,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行预防性输注有望提高生存期,且异体淋巴细胞输注相关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武玉慧王磊涂三芳郭坤元宋朝阳吴秉毅邓兰李玉华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
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关键词:粒细胞预后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人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①VEGF165和eGFP基因转染hBMSc组;②空腺病毒载体转染hBMSc组;③单纯hBMSc组。培养细胞,进行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取各组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转染后,进行ALP含量检测,骨钙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检测。结果各组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都有所增加,各时间点经VEGF165基因转染的hBMSc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转染基因的hBMSc与转染空载体、未转染的hBMSc相比较,DNA合成前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反应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PrI(包括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和有丝分裂期)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转染的hBMSc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合成与转染空载体、未转染的hBMSc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经转染的hBMSc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合成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本实验证实了构建的Ad-VEGF165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后具有分泌VEGF165的能力,并获得了转VEGF165基因hBMSc。转染VEGF165对hBMSc体外增殖明显影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BMSc分泌ALP,骨钙素(OC)和层粘连蛋白(LN),说明VEGF165对hBMSc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陈滨宋艳斌李玉华裴国献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培养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