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903)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凯郑珊肖现民董岿然王作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小儿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神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瘤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婴儿
  • 1篇针吸
  • 1篇神经母细胞
  • 1篇神经母细胞瘤
  • 1篇实体肿瘤
  • 1篇手术
  • 1篇皮穿刺
  • 1篇肿瘤
  • 1篇转归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细胞瘤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李凯
  • 4篇董岿然
  • 4篇郑珊
  • 4篇肖现民
  • 2篇王作鹏
  • 2篇姚伟
  • 2篇柳龚堡
  • 2篇陈莲
  • 1篇王宏胜
  • 1篇周耀东
  • 1篇何炜婧
  • 1篇高怡瑾
  • 1篇高解春

传媒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八例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提高对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巾胚层肾瘤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8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全肾切除,1例半肾切除,3例肿瘤核除。病理分类:经典型2例,细胞型6例。术前化疗2例,术后化疗3例。1例肿瘤核除术后8个月复发接受二次手术。B超和CT提示实质性占位3例,经典型2例;含囊性/钙化/坏死5例,皆为细胞型。8例患儿2例失访,6例无瘤存活至今,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最长36个月。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叶组织的良性肿瘤,诊断困难,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相关,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化疗不敏感,术后化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预后良好。
王作鹏李凯董岿然柳龚堡肖现民郑珊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特点、治疗刍议以及临床转归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随访结果,针对治疗方案提出本中心的观点。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收治的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最大29d,最小2d,平均(19±3.5)d,中位数16d。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例,4S期6例。腹膜后占位8例,纵隔4例,盆腔2例。分析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例患儿接受手术切除,其中6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后辅以化疗。4例患儿活检后化疗,2例患儿单纯行经验性化疗,未手术/活检。所有患儿中只有4例患儿出现尿VMA的增高(28.6%),Mycn扩增3例,不扩增9例,UH:FH为4:8。两年的总体生存率(OS)是92.9%,局限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是100%。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7/8,87.5%),化疗组生存率(5/6,83.3%)(P=0.065);Mycn扩增组的生存率为50%,不扩增组的生存率为100%(P=0.021);VMA阳性生存率为50%,阴性者生存率为100%(P=0.021)。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化疗后的并发症,另1例死于肿瘤的复发。结论N-myc不扩增和VMA不增高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很好,单纯手术组和化疗组生存率没有差别。手术、化疗以及其他的相关的并发症要比疾病本身所致的死亡例数要多,手术、化疗应仔细考量。手术治疗提倡改变既往观念,建议短期内密切观察和随访,尽量避免在新生儿期手术。
周耀东李凯郑珊陈莲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婴儿
VCR治疗激素不敏感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K—M现象33例体会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 endothelioma,KHE)伴K-M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的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33例诊断为KHE伴KMP且激素治疗不敏感改用VCR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副作用及预后。33例患儿发病年龄1d-10个月。男19例,女14例。浅部KHE7例,深部KHE26例。33例均有血小板减少,25例同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结果每例患儿前期均用激素治疗,但因病情反复或无效,改用VCR治疗。其中22例治愈,VCR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L以上平均时间(7.5±5.2)周,肿块开始软化或缩小时间为(4.9±2.6)周。2例显效,1例仍在治疗。8例无明显疗效或病情反复,改用其他治疗。24例VCR治疗患儿已停药,平均治疗周期为(31.1±6.0)周,平均随访时间3.7年,最长随访7.i年,无复发。结论激素治疗KHE伴KMP疗效有限,VCR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激素无反应的患儿,建议改用VCR治疗。
王作鹏李凯姚伟董岿然肖现民郑珊
关键词:血管内皮瘤长春新碱
儿童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和处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在临床上以粒细胞缺乏、腹痛和高热为三大主症。本文回顾了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7例,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4至2009年5年间粒细胞缺乏性盲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7例患儿,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7.2岁。2例淋巴瘤,11例白血病,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单纯性粒细胞缺乏而无明显的基础性疾病证据。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4例有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其中3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体检发现有右下腹压痛和肌紧张。伴有CRP的升高和电解质的紊乱。血培养阳性率47%。CT、B超提示肠壁增厚,盲肠或右侧结肠充气减少,气腹等。13例患儿接受内科保守治疗,4例手术干预。2例死亡。结论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是由粒细胞缺乏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并发症,临床及CT表现可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大多数的患儿可通过保守治疗,避免外科手术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李凯郑珊董岿然高怡瑾王宏胜柳龚堡高解春肖现民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小肠结肠炎儿童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小儿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小儿实体肿瘤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穿刺活检组17例,开腹活检组15例,分别就肿块部位,影像学特点,成功率,切口情况、病理,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和比较。结果穿刺活检多见于腹膜后,而开腹活检在盆腔肿块应用较多。术前评估均无法I期切除。两组均取到足够量的标本,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并与最终根治手术获得的病理一致。穿刺活检组无切口,而开腹活检组平均切口长(5.6±1.1)cm。穿刺活检组的麻醉和手术时间(32.0±7.3)min,明显低于开腹活检组(52.3±14.9)min(P=0.000);术后恢复时间(7.1±4.3)h明显短于开腹活检组(75.2±12.3)h(P=0.000);手术费用穿刺活检组(1021.2±113.2)元,明显低于开腹活检组(3047.2±237.6)元(P=0.000)。结论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出血少、感染风险低、恢复快的特点,一个穿刺点的多个方向的多次取材,可以保证标本量;B超引导下的活检更具有靶向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李凯董岿然陈莲姚伟何炜婧肖现民
关键词:肿瘤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