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731)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陶静薛偕华陈立典杨珊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增殖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脑缺血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脑缺血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增殖
  • 1篇电针
  • 1篇源性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干细胞增...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内源性神经

机构

  • 2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杨珊莉
  • 2篇陈立典
  • 2篇薛偕华
  • 2篇陶静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干预方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对成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给予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损伤后第4、7、14和21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大鼠NSCs增殖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针刺+康复训练组在术后第4、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缺血后,第4、7、14、21天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7天室管膜下区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针刺+康复训练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第14天和21天BrdU阳性细胞数在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康复训练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诱发内源性NSCs发生增殖。康复训练和针刺可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VZ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
陶静薛偕华陈立典杨珊莉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应用BrdU/NeuN、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第4、7、14天时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第4、7、14天3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均有BrdU阳性细胞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在第7天达高峰;电针组第7天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电针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在7天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后第4、7和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损伤可诱发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少量的新增殖细胞可以向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分化;电针可以促进脑缺血后细胞增殖作用并可激发新增殖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分化,而对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则影响不明显。
陶静陈立典薛偕华杨珊莉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电针神经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