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6)
- 作品数:20 被引量:192H指数:11
- 相关作者:刘鹏邱丽娟常汝镇俞慧娜刘章雄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中国黄淮和南方夏大豆(Glycine max L.)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以黄淮和南方两种类型共288份夏大豆为实验材料,用60个SSR位点进行多个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分析,旨在明确黄淮夏大豆(HHS)和南方夏大豆(SS)品种资源的遗传分化,为夏大豆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夏大豆中共检测到80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等位变异范围为2~38个,平均13.47个,其中HHS的等位变异数(725个)和特异等位变异数(141个)低于SS(729个和145个),且特异等位变异的位点不同,但差异不显著;HHS的平均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SS,而相似系数显著低于SS,但两种夏大豆之间的相似系数(0.103~0.209)显著低于类型内的相似系数(0.161~0.307)。两种夏大豆类型之间的分化系数为8.72%,相比之下,各夏大豆类型内的分化更明显。这些结果表明,HHS和SS内部的遗传变异丰富,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为大豆的育种亲本选配及起源研究提供了依据。
- 李林海邱丽娟常汝镇贺学礼
- 关键词:夏大豆分化SSR标记
- 大豆抗SCN4新种质的SSR标记辅助抗性基因选择研究
- 培育抗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减少因 SCN 给大豆生产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 Hartwig×晋1261,Hartwig×晋1265...
- 袁翠平卢为国李英慧李卫东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品系胞囊线虫抗性SSR
- 文献传递
- 大豆育性突变体CT-2s的发现与遗传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从大豆品种南农CT-2发现的育性突变体CT-2s表现为雄性不育,并受开花时期影响,其雌性育性也劣于正常亲本,但不育株仍能少量结荚,属雌性部分不育。遗传分析表明CT-2s的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
- 赵团结杨守萍盖钧镒
- 关键词:大豆突变体
-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1
- 2005年
-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栾维江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何蓓如邱丽娟
- 关键词:SSR标记等位变异核心种质
- 高蛋白抗病大豆新种质龙品03-311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8
- 2006年
- 依据地理远缘、遗传距离远杂交优势强及遗传学基因互补的原理,选用含有日本血缘、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系做母本,选用含有野生大豆血缘、综合性状较好、蛋白质含量高的优异材料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自早期世代开始进行大豆灰斑病的接种选择,高世代进行品质跟踪分析及大豆疫霉病接种鉴定,通过定向培育,选育出遗传基础丰富,聚合了国内外多个高蛋白、高产、抗病品种(系)的优良基因,蛋白质含量45%以上,抗大豆灰斑病兼抗疫霉病的优质大豆新种质。
- 齐宁魏淑红林红刘广阳杨雪峰
-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抗病新种质
- 极早熟夏大豆品种中豆33、中豆34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 2006年
-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 沙爱华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周新安
-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
- 9种杂草植物相对铝耐性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通过对酸性土壤地区的铝毒污染进行高效、无污染的生物治理,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基础。试验采用小盆钵土培法,设置铝质量浓度为0.2g/kg,根据不同种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的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评价了9种杂草植物对铝毒的响应,并对不同种类杂草植物对铝响应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铝处理后,9种杂草植物中禾本科植物较菊科植物更耐铝。禾本科植物中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相对根(干)鲜质量、相对地上部(干)鲜质量、相对叶(干)鲜质量较大,并且相对叶面积均较大。菊科植物旱莲草Eclipta prostrata的相对耐铝性较差,各相对耐性指标值均偏小。相关分析表明禾本科植物的相对根鲜质量、相对叶鲜质量和相对根干质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禾本科和菊科植物进行耐铝性筛选时,均可用相对根鲜质量作为主要的筛选指标。
- 俞慧娜刘闻川张晓燕陈可宝刘鹏
- 关键词:禾本科植物菊科植物主成分分析
- FTIR结合热重(差热)技术对红壤地区大豆铝毒害的鉴定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热重和差热分析对不同铝浓度下的大豆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和90 mg·L^-1的铝液处理下,大豆根系的铝含量较高,达到显著铝毒害水平。在相同的波数范围内,不同铝浓度下其红外谱图的性状、波数及吸收峰的数目有所不同,3300,2930,1 542和721 cm^-1下的吸收峰可作为鉴定大豆铝毒害的特征峰。3300和2930 cm^-1特征峰在高浓度(60和90 mg·L^-1)的铝毒害下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特征峰,1542 cm^-1的酰胺Ⅱ带特征峰在90 mg·L^-1下没有显现,721cm^-1吸收峰带却在Al 60和90 mg·L^-1浓度下有表现。不同铝浓度下的热重(TG)和差热(DT)曲线在400-500℃温度范围内差别最大,TG曲线在大于30 mg·L^-1的铝处理下与空白相比的质量损失减少,表明铝处理可能使根系木质化加重,产生难以燃烧的物质;DT曲线在60和90 mg·L^-1的铝处理下出现双峰,可作为大豆铝毒害的鉴定标志之一。由此,FTIR结合热重(差热)技术可以用来鉴定红壤地区大豆的铝毒害。
- 俞慧娜刘鹏徐根娣
- 关键词:铝毒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
- 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黑暗、1 000 lx、2 000 lx和3 000 lx等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外植体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槲蕨外植体的PPO、POD和总酚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培养时间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槲蕨外植体的PPO和POD活性也同时增加,其中光照强度1 000 lx处理的PPO和POD的活性均低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光照对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影响并不直接,但1 000 lx处理下的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积累较少,说明1 000 lx是槲蕨的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
- 刘闻川俞慧娜戎华磊刘鹏
- 关键词:槲蕨光照外植体褐化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7S比值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11S/7S比值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纬度等2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态因子与大豆11S/7S比值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鼓粒成熟期日照时数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日照时数在110.8h时,11S/7S比值最小,当日照时数在459.2h时,11S/7S比值最大;在幼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较小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分枝期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提高11S/7S比值;土壤中钾含量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较低的土壤钾含量有利于11S/7S比值的提高,当土壤钾含量在1.32%时,11S/7S比值最小,当土壤钾含量在0.83%时,11S/7S比值最大。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11S/7S比值无显著影响。
- 卢为国王树峰李卫东梁慧珍耿臻范彦英刘亚非王庭峰张辉李金英
- 关键词:大豆生态因子气象土壤养分海拔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