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30049)

作品数:23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孙保存赵秀兰董学易古强车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血管生成
  • 7篇血管生成拟态
  • 7篇细胞
  • 7篇黑色素
  • 7篇黑色素瘤
  • 6篇肿瘤
  • 6篇腺癌
  • 5篇蛋白
  • 5篇预后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4篇蛋白酶
  • 4篇小鼠
  • 4篇内皮
  • 3篇凋亡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机构

  • 2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孙保存
  • 18篇赵秀兰
  • 11篇董学易
  • 8篇古强
  • 7篇车娜
  • 7篇孙涛
  • 6篇赵楠
  • 5篇刘艳荣
  • 4篇谷彦军
  • 4篇张丹芳
  • 3篇张诗武
  • 3篇倪春生
  • 3篇宗文康
  • 3篇池嘉栋
  • 3篇韩春荣
  • 2篇徐少艳
  • 2篇李熳
  • 2篇王晓宇
  • 2篇王进京
  • 2篇娄丹

传媒

  • 13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天津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Bcl-2核表达及MMP-2和MMP-9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关联性,及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97例肝细胞肝癌,分别在复发与转移组49例和非复发与转移组48例中分析Bc1-2核表达和MMP-2、MMP-9表达的情况结果:复发与转移组Bcl-2核表达高于无复发与转移组(x^2=7.912,P=0.005),复发转移组MMP-9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x^2=6.545,P=0.011),Bcl-2核表达阳性细胞率与MMP-9阳性细胞率存在相关性,而与MMP-2无关Bcl-2核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核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与转移,且与MMP-9过度表达存在关联性,表明Bcl-2入核可能对肿瘤转移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HCC复发与转移、不良生存预后的候选临床标志。
孙涛孙保存赵秀兰赵楠古强车娜董学易池嘉栋
关键词:BCL-2MMP-2
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在人体黑色素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70例人体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LPPCN)、血管生成拟态(VM)阳性病例中的LPPCN、VM周围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Flk-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的LPPCN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CD31/PAS双染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VM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Flt-1和Flk-1在LPPCN及VM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及7~9层中的表达,对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LPPCN阳性病例共38例,VM阳性病例共33例。VEGF及Flk-1在LPPCN周边肿瘤细胞中1~3层的表达强于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P<0.01),而Flt-1在LPPCN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Flt-1和Flk-1在VM周围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法比较显示在LPPCN周边VEGF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LPPCN周边VEGF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中,VM的阳性率高于LPPCN周边VEGF阴性组中VM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k-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VM形成的早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李静孙保存古强董学易韩春荣宗文康赵楠刘艳荣赵秀兰
关键词: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乳腺癌中GRP BPAGl和SFRP2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结果: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GRP基因、BPAC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结论: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倪春生孙保存赵秀兰车娜吉茹古强李静池嘉栋
关键词:GRPSFRP2乳腺癌
多西环素抑制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WM351、WM451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浓度进行处理,利用MTT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比较其差异。C57/BL小鼠20只进行黑色素瘤动物实验,接种B16F10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多西环素和NaCl溶液处理,取瘤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MTT实验显示"贴壁前"给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贴壁后"给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实验分析显示多西环素对3种黑色素瘤细胞均有抑制黏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10t结果显示利用多西环素处理12h后,3种细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FAK表达水平降低。荷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FAK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FAK及其磷酸化,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黏附作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后续药理作用。
董恒磊孙保存孙涛赵楠董学易车娜赵秀兰
关键词:多西环素黑色素瘤细胞黏附FAK
转化生长因子-β和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待细胞长到80%融合度时,加入TGF-β(浓度为5ng/mL)和IFN-γ(浓度为10ng/mL)因子,将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IFN-γ组和TGF-β+IFN-γ组,然后各组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增殖测定法观察黑色素瘤细胞培养后8h、16h、24h、32h、40h和48h时间点的增殖情况,于540nm吸光度下比色读取吸光度(A540)来表示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200μL吸头对各组细胞的表面进行划痕处理,随后于12h观察划痕之间距离(即代表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的变化。采用测Transwell系统孔外膜上细胞的595nm吸光度(A595)来表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观察各组肿瘤细胞的MMP-2、MMP-9活性水平,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中MMP-2、MMP-9的条带灰度(代表MMPs的活性水平)。结果:TGF-β可以增强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IFN-γ则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二者同时处理则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作用微弱或消失(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TGF-β可以干扰IFN-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炎症和肿瘤的相互关系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董学易古强孙涛赵楠赵秀兰倪春生车娜孙保存
关键词:黑色素瘤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增殖迁移
不同活性状态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不同活化形式的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23例导管内癌(DCIS)、37例乳腺增生症和9例癌旁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活性caspase-3表达,分析caspase-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caspase-3 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aspase-3蛋白在IDC、DCIS、增生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IDC、DCIS均高于增生症组(P<0.05)。②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pro-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在IDC、DCIS、增生症中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IDC、DCIS均高于增生症(P<0.05),IDC和DCIS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组织中的pro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P<0.05)。③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在导管内癌和增生症组织中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aspase-3在乳腺癌中普遍阳性表达,但其并非以活性casapse-3的形式存在,提示caspase-3活化障碍可导致乳腺癌肿瘤细胞凋亡异常。
王进京孙保存
关键词:乳腺肿瘤细胞凋亡CASPASE-3
NGAL基因表达上调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3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7例,绒毛状腺瘤9例)、54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及60例腺癌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腺癌、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瘤、瘤旁/癌旁组织中,NGA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33/60)、37%(20/54)、23%(21/92)和2%(2/94),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44/60)、44%(24/54)、25%(23/92)、6%(6/94),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在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肠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瘤旁/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癌这一过程中两者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二者在腺瘤组中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AL与MMP-9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序列过程中(正常肠黏膜组、腺瘤组、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腺癌组)呈显著正相关(r_8=0.622,P<0.01)。结论:NGAL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
李慧孙保存刘志勇赵秀兰孙燕张立华董学易齐丽莎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大肠腺瘤
IFN-γ TGF-β在急性炎症-黑色素瘤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在小鼠背侧施加外科切口的方法构建黑色素瘤与急性炎症共存的动物模型,评估急性炎症与肿瘤进程的关系,观察肿瘤不同生长阶段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IFN-γ/TGF-β)的变化,初步探讨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C57BL雄性小鼠建立黑色素瘤荷瘤动物模型,于左侧鼠蹊部接种B16F10单细胞悬液,分为单纯肿瘤组(对照组)和伤口+肿瘤组(实验组),待肿瘤生长至0.5cm^3时于实验组小鼠右侧背部构建伤口模型,动态观察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与肿瘤组织中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根据ELISA检测结果,建立注射外源性IFN-γ的动物模型(回收实验),观察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炎症对肿瘤的影响呈现为早期抑制阶段与晚期失抑制阶段。在早期抑制阶段,肿瘤生长减缓,IFN-γ高表达,TGF-β低表达;在晚期失抑制阶段,肿瘤生长恢复至正常速度,TGF-β表达升高。外源注射IFN-γ后,肿瘤生长曲线也表现为早期抑制时相和晚期失抑制时相。早期抑制时相中,TGF-β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失抑制时相中,TGF-β在血清及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炎症初期由于IFN-γ的作用,肿瘤的生长暂时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TGF-β表达升高拮抗IFN-γ的抑制作用,使肿瘤获得再生长。
刘祎马跃美孙涛倪春生刘艳荣孙保存
关键词:黑色素瘤急性炎症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
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血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线形程序性坏死(linearly patterned programmed cell necrosis,LPPCN)与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寻找新的思路及靶点。方法:观察68例人体黑色素瘤标本中LPPCN的形态学特点及分布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D105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以观察血管生成拟态(Vaseulo genic mimicry,VM)的分布。结果:1)LPPCN在HE镜下形态为一簇胞质浓缩、胞核深染的肿瘤细胞,呈线形或网状分布,68例患者中LPPCN阳性率为55.89%(38/68)。2)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LPPCN阳性组高于LPPCN阴性组(P<0.05);且二者与LPPCN的密度均呈正相关。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LPPCN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同时其在发生LPPCN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1阳性表达指数与CD105标记的MVD呈正相关。3)LPPCN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有无瘤栓、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Breslow厚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PPCN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LPPC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中存在LPPCN且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部分肿瘤细胞发生LPPCN可能为肿瘤实质中VM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空间基础;研究LPPCN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娄丹韩春荣赵秀兰魏秀平班新超孙保存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内皮依赖性血管预后
小鼠黑色素瘤转移相关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B16-F10黑色素移植瘤及其肺转移瘤的差异表达蛋白,以筛选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方法: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离鉴定B16-F10黑色素移植瘤及其肺转移瘤的差异表达蛋白,部分差异蛋白经Real-time PCR进行mRNA表达水平验证。结果:Decyder6.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D-DIGE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30个蛋白点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表达差异(Ratiol≥2,P<0.01),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查询鉴定出9个蛋白在实验组表达上调,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波形蛋白(vimentin,VIM)、磷酸甘油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或TIM)、重链结合蛋白(heavy-chain bindingprotein,BiP)、α-烯醇化酶(α-enolase或enolase1)、β-肌动蛋白(β-actin)、γ-肌动蛋白(γ-actin)、层连蛋白结合蛋白(laminin-binding protein),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骨架构成、糖酵解等生物学过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糖酵解酶PGK1及TPI mRNA表达水平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0.003),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相一致。结论:小鼠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与多种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糖酵解酶PGK1、TPI可能参与了黑色素瘤的转移过程。
班新超李熳谷彦军娄丹魏秀平赵秀兰孙保存
关键词:黑色素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