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

作品数:53 被引量:178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卫赵波那可魏晓东蒋忠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9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活性
  • 9篇纯化
  • 8篇肿瘤
  • 8篇分离纯化
  • 6篇抗生素
  • 6篇抗肿瘤
  • 6篇放线菌
  • 5篇代谢产物
  • 5篇细胞
  • 5篇链霉菌
  • 5篇发酵
  • 4篇药物
  • 4篇植物
  • 4篇生物合成
  • 3篇多样性
  • 3篇抑制剂
  • 3篇诱变
  • 3篇制剂
  • 3篇色谱
  • 3篇肿瘤药

机构

  • 16篇上海医药工业...
  • 12篇福建省微生物...
  • 6篇华北制药集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药集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桂林医学院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福建省新药(...
  • 2篇上海来益生物...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6篇郑卫
  • 5篇杨煌建
  • 4篇魏晓东
  • 4篇那可
  • 4篇张佳
  • 4篇朱宝泉
  • 4篇张祝兰
  • 4篇赵颖
  • 4篇陈代杰
  • 4篇蒋忠科
  • 4篇林军
  • 4篇王富强
  • 4篇胡海峰
  • 4篇赵波
  • 4篇戴梦
  • 4篇刘静
  • 4篇王传喜
  • 4篇章丽
  • 3篇郭琳
  • 3篇郑桂珍

传媒

  • 15篇中国抗生素杂...
  • 10篇世界临床药物
  • 6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中国医药生物...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4
  • 19篇2013
  • 27篇2012
  • 6篇201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毒与肿瘤发生及治疗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病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然而,经过改良的病毒(如溶瘤病毒)也可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璐林军郑玉果朱宝泉
关键词:肿瘤病毒溶瘤病毒抗肿瘤药物
布雷菲尔德菌素A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选育布雷菲尔德菌素A(BFA)高产菌和优化发酵条件。采用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NTG复合诱变处理BFA产生菌Eupenicilum sp.E-0506筛选突变株后进一步发酵选育;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考察摇瓶装液量、转速等因素的影响。试验所确定的BFA产生菌的孢子诱变适宜条件为:孢子悬液在电磁搅拌下经紫外照射处理60 s后,以2.0 mg/mL NTG处理30 min;获得了一株高产BFA的诱变菌株E-UN88,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0.36倍。并确定了发酵优化参数:500 mL三角瓶内装100 mL培养液,摇床转速为250 r/min,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6℃,种子培养时间43 h,发酵时间120 h。BFA高产菌及其发酵优化参数为工业化发酵生产BFA奠定基础。
张祝兰唐文力杨煌建王娟任林英
关键词:诱变发酵
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模型优化及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优化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及哺乳动物NADH氧化酶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评价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及选择性。方法提取猪蛔虫和猪心线粒体,对温度、pH、NADH浓度和线粒体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宜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沃特曼内酯F对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和猪心NADH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最佳反应条件为37℃,pH 6.5,NADH浓度为0.18 mmol/L,线粒体浓度为0.025 g/L。沃特曼内酯F的IC_(50)为5.0 nmol/L:对于猪心NADH氧化酶的IC_(50)大于6.2μmol/L。结论沃特曼内酯F是一种选择性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抑制活性达到了nmol/L级,具有成为新型抗蠕虫药物的潜力。
李原刘文财孙文龙董悦生阎浩林
关键词:抗蠕虫药
链霉菌I06A-02580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及其结构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从链霉菌I06A-02580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以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为活性跟踪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UV)、红外(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四谱联合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纯化到两个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并具有相关活性。结论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为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染料木素有抗真菌的作用。该研究为首次报道该化合物具有VEGFR拮抗活性。
张琳刘祺蒋忠科郭连宏张洋吴剑波姜蓉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离纯化抗肿瘤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达托霉素高产菌株及其发酵的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达托霉素产生菌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Z0327进行诱变选育,使用N+作为离子源,注入能量为20keV,并研究了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的影响以及正负突变率的关系,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达托霉素生产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通过癸酸钠抗性筛选法获得多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产突变株,其中突变株M1208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6%,经发酵工艺研究,100L发酵终效价达到1720mg/L。
周剑黄建峰张引刘引高悟岩郑卫
关键词:达托霉素离子注入
来源于浙江尖吻蝮蛇毒抗肿瘤多肽的纯化与特性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超滤和反相色谱法从浙江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出3个抗肿瘤活性多肽。结构研究表明它们分别为焦谷氨酰赖氨酰色氨酸(pyroGlu-Lys-Trp)、焦谷氨酰门冬酰胺酰色氨酸(pyroGlu-Asn-Trp)和焦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色氨酸(pyroGlu-Gln-Trp)。MTT试验结果显示,在10 g/ml时,活性多肽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283、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30%~60%的增殖抑制活性。
吴勇徐宏江张喜全冯军
关键词:蛇毒多肽纯化抗肿瘤活性
抗革兰阴性菌新靶点:脱乙酰基酶(LpxC)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脱乙酰基酶(LpxC)是催化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主要成分类脂A的关键酶,其结构和序列与各种哺乳动物蛋白都不同源。此酶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其缺失或过表达都会使某些革兰阴性致病菌死亡。本文综述LpxC的结构、酶学性质、催化机制及其抑制剂等研究进展。
方敏陈舟舟陈代杰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细菌感染
头孢地尼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0版和美国药典34版中头孢地尼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方法采用两国药典方法分析头孢地尼的有关物质,通过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等参数进行方法评价;运用色谱相关光谱法技术对两种方法分离的头孢地尼有关物质进行相互识别;调整流动相比例,进行分析方法优化。结果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的分离能力优于美国药典34版;由色谱相关光谱法分析可知,两种方法中头孢地尼有关物质的洗脱顺序一致;优化后方法还能有效分离降解杂质反式头孢地尼和反应中间体乙酰化头孢地尼。结论优化后的头孢地尼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分离能力优于ChP2010版和USP34版方法,能有效对头孢地尼的有关物质进行控制。
李进王立新张斗胜胡昌勤
关键词:头孢地尼头孢菌素
齐多夫定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端粒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并因此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靶点。随着对端粒酶抑制剂研究的深入,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重新引起关注。本文综述齐多夫定作用于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研究进展。
刘宇林军郑玉果朱宝泉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抑制剂齐多夫定肿瘤
等离子体-紫外复合诱变选育四羟基环孢菌素衍生物高产菌株被引量:8
2014年
筛选可体内转化合成环孢菌素衍生物([γ-HyMeLeu4]CyA)的高产菌株。以稀有放线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株,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和紫外照射对其进行复合物理诱变。通过该诱变方法获得了具有稳定遗传性能的菌株,其转化效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2%左右。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诱变可有效的用于该稀有放线菌,通过等离子体-紫外复合诱变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可用于工业生产。
章丽戴梦郑桂珍赵颖刘静张佳王富强
关键词:紫外复合诱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