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33803)
- 作品数:15 被引量:371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登红应立娟李建康张建聂凤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福建砺山钼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区域找矿前景被引量:14
- 2009年
- 我国东南沿海钼矿点星罗棋布,但大中型矿床少见。福建仙游县的砺山钼矿是近年来找矿进展比较大的钼矿之一,找矿前景看好。本文简要介绍了矿区的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并采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矿区所采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1.7±4.9Ma,结合区域上其他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以及我国东南沿海钼矿成矿带的特点,认为在闽东地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钼矿的找矿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 王成辉王登红陈郑辉严朝辉吴资龙林东燕刘乃忠
- 关键词:RE-OS同位素年龄东南沿海找矿前景
- 川西北雪宝顶钨锡铍矿床的成矿年代及其构造示踪意义被引量:20
- 2007年
- 研究表明,川西北雪宝顶矿床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89.9±1.8)Ma,说明雪宝顶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三叠纪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产物。文章通过雪宝顶矿床与甲基卡、可尔因和丹巴等伟晶岩型矿床的时空位置对比,并依据伟晶岩对大陆活动的示踪作用,推测中生代松潘-甘孜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为:华北陆块、羌塘-昌都陆块分别与扬子陆块碰撞后,构造应力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步向松潘-甘孜地块的中心传递,雪宝顶、甲基卡、可尔因地区相继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构造应力最后在丹巴地区汇聚,形成丹巴白云母矿床。
- 李建康刘善宝王登红付小方
- 关键词:地球化学伟晶岩成矿年代
- 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主要金银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河南省桐柏县围山城地区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上一个重要的金银矿集区,主要有破山大型银矿床、银洞坡大型金矿床和银洞岭大型银矿床。文章对围山城地区主要金银矿床内的蚀变矿物开展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其中在破山银矿床内蚀变云斜煌岩的黑云母里获得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9.0±1.1)Ma,等时线年龄为(128.4±3.5)Ma(2σ),MSWD=0.12,40Ar/36Ar初始比值为(304±84)(2σ);银洞坡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73.8±3.2)Ma,等时线年龄为(373±13)Ma(2σ),MSWD=0.073,40Ar/36Ar初始比值为(301±320)(2σ);银洞岭银矿床矿化蚀变岩中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77.4±2.6)Ma,等时线年龄为(377.8±5.7)Ma(2σ),MSWD=0.70,40Ar/36Ar初始比值为(312±55)(2σ),这些年龄基本上代表了矿床的形成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围山城地区主要金银矿床(包括银洞坡金矿床、银洞岭银矿床和破山银矿床)的形成与二郎坪弧后盆地闭合导致的碰撞与挤压变质作用有关,均属于造山型金银矿床。由于受后期梁湾岩体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影响,破山银矿床可能遭受了改造,故在矿区蚀变云斜煌岩的黑云母里记录下了这期较晚的成矿事件。
- 江思宏聂凤军方东会刘翼飞张万益许东青张志军
- 关键词:地质学成矿年龄金银矿床
-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Ⅲ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 km、宽约90 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
- 唐菊兴多吉刘鸿飞郎兴海张金树郑文宝应立娟
- 关键词:矿床成矿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冈底斯成矿带
- 文献传递
- 福建上杭拉分盆地与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关系被引量:10
- 2011年
- 上杭盆地是形成于中生代期间的陆相走滑拉分盆地。上杭拉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与紫金山金铜矿床的控矿断裂和铜金矿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盆地边界主断裂和控矿断裂均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的构造过程。紫金山金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物质来源与上杭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相同,具有壳幔混熔特征。
- 林东燕陈郑辉
- 关键词:拉分盆地紫金山铜金矿床深源流体
-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SRXRF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束分析是一种无损而又具有较低检测限的技术,但在地学上的应用较少。本文尝试用SRXRF技术对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同一矿床的同类样品的SRXRF图谱形态相近,说明测试状态稳定和测试结果可信。在甲基卡矿区,相对于石英脉,锂辉石矿脉石英中的包裹体检测出较多的Fe、Mn、Co元素,并出现Ti、Rb、Ga、Zn等元素。在丹巴矿区,相对于李家工地白云母矿脉,春牛场伟晶岩检测出S及Zn,Fe的含量也较高。相对于丹巴矿床,甲基卡矿床中的包裹体相对富集金属元素,特别是Ga、Rb等。这些测试结果显示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流体组成的差异,以及矿化和非矿化伟晶岩流体的差异;说明了SRXRF是一种有效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手段,但还需要降低SRXRF探针聚焦光束光斑的大小,提高测试数据的定量化精度。
- 李建康王登红刘善宝应立娟王成辉陈栋梁
- 关键词:SRXRF伟晶岩
-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及对成矿的制约被引量:46
- 2009年
- 山东微山稀土矿是我国三大轻稀土基地之一,产出有大量金属硫化物。本文在金属硫化物中富含银,且达到工业品位。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内存在四类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含SO42-包裹体,以及盐水溶液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与含CO2包裹体的热力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激光拉曼分析表明包裹体中的子矿物主要为硅酸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重晶石产出含SO42-溶液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含有H2S,少量盐水溶液包裹体同时存在SO42-,HS-。硫同位素表明金属硫化物成矿流体属于碳酸盐热液分异流体同其他来源流体混合的产物。以上资料表明,微山矿床成矿流体经历了硅酸盐岩浆期、碳酸岩岩浆-热液过渡期、碳酸岩热液期、金属硫化物低温热液期,在不同期次内挥发分的富集和存在形式不同,导致碳酸岩岩浆-热液过渡期发生稀土矿化,低温热液期发生银矿化。因此,微山矿床属于与碱性岩有关的稀土-金(银)矿床。
- 李建康袁忠信白鸽陈毓川王登红应立娟张建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碳酸岩
-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造矿铬尖晶石蚀变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得出早期蚀变中Al大量流失,而Fe发生富集,晚期蚀变Al、Cr、Mg相对于早期蚀变发生富集,而Fe大量流失。通过研究区造矿铬尖晶石与国外变质超基性岩副矿物铬尖晶石对比,认为早期蚀变对应的低角闪岩相变质,温度为550℃~600℃,晚期蚀变对应的是绿片岩相变质,温度为350℃~500℃,核部对应蚀变环境介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之间,稳定温度高于600℃,故未发生蚀变。通过分析区域变质特征并结合造矿铬尖晶石所处的空间部位,认为晚期蚀变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定位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蚀变可能与蛇绿岩构造侵位有关。
- 张建徐海山王登红张作衡陈振宇张让民
- 关键词:铬尖晶石蚀变特征
-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被引量:26
- 2010年
- 乌兰德勒钼(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矿床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并呈现较为复杂的上下两种矿化形态。上部矿体呈多层脉状、网脉状,赋存于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次生裂隙中,辉钼矿呈大叶片状、细鳞片状集合体充填于围岩裂隙或硅化脉两侧;下部矿体较厚大,赋存于成矿母岩即中细粒二长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与早期石英闪长岩侵入接触带中,构成矿床中的主要矿体,辉钼矿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蚀变类型,钾化(黑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化探工作显示,成矿元素Mo、Cu、W、Bi元素异常分布面积及强度大,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构成同心环状异常。而高精度磁测表明:与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具有强磁性,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蚀变花岗岩则显示无-弱磁性。激电中梯测量显示与成矿有关的闪长岩、蚀变花岗岩具有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为131.3±1.6Ma,而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4.1±3.3Ma,显示该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地、物、化找矿标志和成矿时间的确定,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 陶继雄钟仁赵月明郑宝军
-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斑岩型矿床中蒙边境
- 陕西洛南寺耳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被引量:7
- 2011年
- 陕西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小秦岭地区具有代表性,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为本区及小秦岭其它地区找矿提供借鉴,文章在分析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成矿特点,发现矿区内矿化带、矿脉(体)多呈等距性分布,硅化、黄铁矿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烟灰色石英、钾长石和黄铁矿组合对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指示性,小秦岭地区金矿化类型从浅部至深部由石英脉型转变为蚀变岩型的垂向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结合成矿规律,通过分析矿区内Q501、Q502、Q529三条主矿脉的原生晕指示元素含量轴向变化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指出Q501、Q502矿脉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Q529矿脉深部成矿潜力有待今后探矿工程验证。
- 方贵聪陈远荣蒋宗林李建中曾少尉严新泺
- 关键词:成矿规律原生晕小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