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作品数:287 被引量:2,250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沂平宋正波张贝贝张亮冯新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2篇骨折
  • 57篇椎体
  • 51篇肿瘤
  • 48篇骨质
  • 48篇骨质疏松
  • 46篇成形术
  • 43篇细胞
  • 39篇疏松性
  • 39篇骨质疏松性
  • 37篇椎体成形
  • 35篇椎体成形术
  • 34篇椎体压缩
  • 31篇手术
  • 28篇疗效
  • 28篇肺癌
  • 26篇直肠
  • 25篇压缩性
  • 25篇压缩性骨折
  • 23篇压缩骨折
  • 23篇直肠癌

机构

  • 14篇浙江省肿瘤医...
  • 10篇浙江中医药大...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江苏省苏北人...
  • 7篇广东医学院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山西省肿瘤研...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山西省肿瘤医...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6篇广东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甘肃中医药大...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潍坊医学院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哈尔滨市第一...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张沂平
  • 13篇宋正波
  • 8篇冯新民
  • 8篇张亮
  • 7篇任连生
  • 7篇孟庆刚
  • 7篇娄广媛
  • 7篇许庆文
  • 7篇林琳
  • 7篇米振国
  • 7篇徐飞鹏
  • 7篇张圣飞
  • 7篇杨建东
  • 7篇杨泽华
  • 7篇赵克斌
  • 6篇王全红
  • 6篇李卫
  • 6篇周才进
  • 6篇罗新
  • 6篇陈康

传媒

  • 24篇现代生物医学...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4篇中华内分泌外...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16篇2019
  • 17篇2018
  • 36篇2017
  • 45篇2016
  • 58篇2015
  • 40篇2014
  • 24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内窥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入路下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脊柱外科共计27例放射学表现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通过椎板间隙入路行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3、6、12个月进行详细的随访问卷调查,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1(26-83) min,平均住院日为5(2-7)d,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平均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25例患者下肢疼痛不再发作,但仍有7.4%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再次复发,其中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椎板间隙入路下经皮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降低再次突出、并发症、手术创伤、医疗费用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马超刘光旺谢林杨惠林高娟韩猛姜效韦王栋刘磊汤浩
关键词: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腰椎
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8年
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物、唾液肿瘤标志物及尿液肿瘤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郭二亮张金峰杨英男苗素生张鲁权马建群
关键词:食管癌肿瘤标志物
活血止痛方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气滞血瘀型中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62膝关节)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行关节镜清理术;观察组于关节镜清理术术后辅以活血止痛方口服。术前、术后14d、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术后14d、6个月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4d、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口服活血止痛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张昕曹俊青肖少雄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型关节镜
259例结直肠癌患者ERCC1基因多态性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基因多态性,以期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PCR测序法分析259例结直肠癌患者ERCC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男性患者ERCC1的基因型主要为C/C (占55.71%),其次是C/T (占37.86%),T/T基因型仅占6.43%;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也主要是C/C (占59.66%),其次是C/T (占36.97%),T/T基因型仅占3.36%。25~44岁患者中,基因型主要为C/C (占51.72%),其次是C/T (占41.38%),T/T基因型仅占6.90%;>44~59患者中,基因型主要为C/C (占57.95%),其次是C/T (占40.91%),T/T基因型仅占1.14%;>59岁患者中,基因型主要为C/C (占58.45%),其次是C/T (占34.51%),T/T基因型仅占7.04%。结论结直肠癌患者ERCC1的基因型主要为C/C。
彭南求赵新泰
关键词:结直肠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5和钙蛋白酶小亚基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Krüppel样因子5(KLF5)和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s1,Capn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1月病理科归档资料完整的99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KLF5蛋白和Capn4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性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KLF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81%(80/9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5.25%(25/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36,P<0.01),KLF5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t=5.916,P<0.05;t=5.075,P<0.05;t=5.647,P<0.05;t=8.894,P<0.05);Capn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2%(71/9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5.15%(15/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65,P<0.01),Capn4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t=4.746,P<0.05;t=4.489,P<0.05;t=7.231,P<0.05)。结论KLF5和Capn4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黄先进林琳陈林霞许庆文徐飞鹏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入组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LAM100mg/d(LAM治疗组)或ADV10mg/d治疗(ADV治疗组),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两种药物治疗48周后对病毒抑制效果相似,均能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单药治疗48周和联合治疗48周期间均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AM与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安全且有效,联合治疗后95.5%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的肝功能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
吴璐马秀云闫杰李蔚莉蔡晧东
关键词: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分子诊断技术在卵巢癌个体化诊治中应用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而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在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分子分型、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评估、药物筛选、疗效监测等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分子诊断技术已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但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在寻找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指导卵巢癌的靶向治疗、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复发性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
韩瑛李淑敏
关键词:卵巢癌分子诊断技术个体化治疗
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坏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32例椎体骨坏死患者随机分为高黏度组15例及低黏度组17例,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影像学测量伤椎椎体相对高度(%)、伤椎后凸畸形角度,同时观察骨水泥渗漏及临近节段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完成至少12个月随访;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提高,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部高度(%)显著改善,后凸畸形角度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同一时点及组内术后不同时点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X线检查发现骨水泥渗漏情况为高黏度组5个椎体(33.3%),均为椎间盘内渗漏,低黏度组10个椎体(58.8%),其中8个椎间盘内渗漏、2个为椎旁渗漏,2组渗漏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坏死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可显著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提升手术安全性。
余红志张亮陶玉平冯新民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黏度渗漏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预见性护理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2月172例符合条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再次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再次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徐薇许春凤蔡亚萍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预见性护理
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比总结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就诊的2 342名妇女进行临床宫颈癌筛查,所有患者同时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2种筛查手段进行检测,并对结果用活检确定,对比2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检测出宫颈癌阳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2.16%和68.63%(χ2=54.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种方法表现出相似的特异性,分别为93.13%和96.47%(χ2=10.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有效的对宫颈癌早期患者进行及时确诊,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是临床筛查宫颈癌的良好选择.
杨正浩魏珍刘涛
关键词:宫颈癌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