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12)

作品数:13 被引量:143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江羽解习农张玉玺赵谦张银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5篇东南
  • 5篇深水
  • 5篇琼东南盆地
  • 3篇地质
  • 3篇油气
  • 3篇水道
  • 3篇峡谷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勘探
  • 3篇沉积充填
  • 2篇岩系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深水区
  • 2篇深水油气
  • 2篇深水油气勘探
  • 2篇石油天然气地...
  • 2篇碎屑
  • 2篇碎屑岩
  • 2篇天然气地质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宏宇工程...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西工程技术...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5篇周江羽
  • 5篇解习农
  • 3篇张玉玺
  • 2篇陈建文
  • 2篇张莉
  • 2篇张银国
  • 2篇姜涛
  • 2篇钟佳
  • 2篇陈昱瑶
  • 2篇赵谦
  • 1篇任建业
  • 1篇雷超
  • 1篇苏明
  • 1篇王龙樟
  • 1篇王慧
  • 1篇李兰斌
  • 1篇石媛媛
  • 1篇陈慧
  • 1篇王振峰
  • 1篇吕海涛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Journa...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5
  • 5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扬子地区幕府山组陆缘海-台地黑色细粒沉积岩系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黑色细粒沉积岩系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对于沉积环境恢复、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下扬子地区最新完钻的XYZ⁃1钻井资料,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XRD分析、氩离子−场扫描电镜等手段,开展幕府山组细粒沉积岩系的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幕府山组岩性组成以块状、纹层状深色(碳质)泥岩、浅灰色纹层状泥质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夹泥灰岩、云灰岩、陆屑灰岩和白云岩、安山岩、角砾岩等,以含硅质粘土质混合页岩相和含硅质粘土质页岩相为主,属于下扬子海盆的陆架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海湾−潮坪环境.幕府山组黑色细粒沉积岩孔隙类型多样,有机孔为2~200 nm,面孔率为2.86%~15.90%,孔隙分布较均匀,但总体连通性较差,部分与脆性矿物或粘土矿物共生的有机孔分布不均匀.无机孔以粒内孔、粒间孔、溶蚀孔为主,部分为晶间孔和矿物层间孔.除黄铁矿晶间孔外,大部分无机孔均大于2μm,最大可达50μm.细粒沉积岩中的微裂缝广泛发育,构造微裂缝形态复杂,缝宽一般20~500μm,常常被方解石和石英充填.成岩微裂缝长度一般大10μm,缝宽50~200 nm.幕府山组顶部深水海湾相和底部泥坪−蒸发台地相黑色细粒沉积岩TOC含量为2.66%~21.27%,平均值为6.30%,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发育,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备优质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
张玉玺张玉玺陈建文周江羽陈建文刘甜怡张银国
关键词:沉积环境孔隙结构
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地震响应及其演化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形态、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精细刻画。深水水道体系西起莺歌海盆地,经琼东南盆地向东延伸至双峰盆地,整个体系划分为峡谷-水道、水道-朵体转换带、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朵体外缘4个沉积单元,总结其在外部形态、侵蚀深度、宽度、加积方式、内部充填结构特征、所受地形限制性等方面的逐步演化过程。峡谷-水道是以侵蚀作用为主的单一限制性水道体,水道两侧发育5种不同的陆坡类型,分别为进积型陆坡、滑塌型、水道化陆坡、宽缓型陆坡以及陡坡型陆坡。不同的陆坡类型对水道产生的限制性程度不同,导致水道侵蚀宽度以及堤坝的横向展布幅度不同,其中在宽缓型陆坡区规模最大。在中央峡谷口发育水道-朵体转换带,由于受到地形限制性降低,单一水道体产生分支形成低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在双峰盆地内,由于地形平缓开阔,发育非限制性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体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侵蚀作用减弱,堤坝展布范围增大至几千米,最终水道消亡,形成大面积席状砂沉积。整个深水水道体系的发育与陆坡类型、古地貌形态以及物源密切相关。
陈昱瑶周江羽钟佳庹雷齐同胜张美玲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利用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预测海相碎屑岩岩性组合——以北康盆地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海相地层的沉积—地震响应关系结合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可对砂、泥岩进行识别和精细解释,是低勘探程度地区海相地层岩性判别的重要手段。为此,选取北康盆地上渐新统—下中新统层序,以沉积—地震响应关系为基础,利用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识别碎屑岩岩性组合。结果表明:(1)碎屑岩沉积过程与地震响应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2)对于厚层砂、泥岩,地震反射界面较好地对应岩性界面,对于薄层砂、泥岩,地震波仅能大致确定砂、泥岩的厚度,地震反射界面与岩性界面不具有对应关系;砂、泥岩薄互层和岩性渐变的碎屑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容易产生多解性。(3)在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地质体顶、底面界面的反射波会产生干涉效应,该效应是波阻抗与岩层厚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区别对待薄层砂、泥岩和厚层砂、泥岩以及砂泥岩薄互层的地震响应特征。(4)利用地震波形和振幅分析并结合视波阻抗差在剖面上建立的高精度地震剖面岩相展布,可以为烃源岩和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文中方法可为南海海域等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岩性识别、烃源岩和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赵谦周江羽张莉雷振宇王龙樟严聪聪
关键词:地震波形碎屑岩北康盆地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渐新世沉积特征与隐蔽油藏预测被引量:8
2017年
在油气开发的后期阶段,特别是构造油气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时候,利用层序精细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来寻找隐蔽油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控制沉积相空间展布,利用钻井和录井资料划分砂体小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沉积相和层序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在沉积相带内和层序格架之下研究砂体的连通性和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在SSC5—SSC3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主要以退积为主,在SSC2沉积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水退过程之后,SSC2—SSC1沉积时期沉积基准面持续下降,后期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研究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下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对砂体展布和砂体孔渗性以及试油结果的研究,并依据沉积相与层序格架分析,预测在七32井区附近发育的斜坡带砂岩透镜体和上倾尖灭砂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赵谦周江羽李兰斌刘馨遥张臣光佳敏
关键词:下干柴沟组下段柴达木盆地
南海西北部深水区中央峡谷体系沉积物来源与演化
随着南海西北部深水区中央峡谷内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有关其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已成为了近年该区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但有关其沉积物来源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综合利用在中央峡谷头部最新采集的2D/3D地震资料和已钻遇中央峡...
姜涛解习农王振峰李绪深张迎朝孙志鹏张道军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地质深水油气勘探琼东南盆地
文献传递
Numerical Approach for Thermal History Modelling in Multi-Episodic Rifting Basins被引量:2
2014年
Pre-existing models for thermal history modelling have shown deficiency in explicit algorithms to 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urity indices and thermal gradients in some sedimentary basins that experienced multi-episodic rifting evolution. In this study, a forward and inverse combination model(FICM)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Ro) and thermal gradients. The forward module is used to calculate Ro values. It couples the EASY%Ro model with buri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rmal gradient variations during basin evolution. The inverse module reconstructs histoical thermal gradients by calibrating cmputed Ro against measured Ro data. The time-temperature series is a necessary input for both forward and inverse modules. Sample density is a profound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modelling results.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ying outputs, a sufficient sample density is required. Thermal gradients are assumed to vary linearly between two given samples. Modelling results of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heating time to Ro evlution is differnt with thermal gradients depending on geolgoical setting. Three difffernt districts, which include the time-sensitive area,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area and the non-sensitive area, can be recognized on the the relationship map among Ro variations, heating time and geothermal gradients.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reconstruct the thermal history and maturation evolution in a basin that has undergone complex multi-episodic rifting.
Bo KangXinong XieTao Cui
关键词:裂陷盆地地热梯度热史模拟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被引量:91
2015年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陆缘盆地,如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而且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性。这些陆缘破裂过程与南海扩张作用过程呈现明显不一致性。研究表明,南海扩张时期南海南、北大陆边缘均形成了一系列裂陷盆地,然而,南海南部、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时间不同,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23Ma或21Ma,而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结束于15.5Ma,显然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结束时间明显早于南部大陆边缘盆地。南海扩张停止后,南海南、北部陆缘仍表现出明显差异,北部陆缘仍以伸展作用为主,晚中新世以来出现快速沉降幕,而南海南部陆缘则以挤压作用为主,且其挤压时间及强度呈现南早北晚的特点,即南部曾母盆地明显早于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的差异性,特别是构造转型差异变化,为新生代南海扩张的迁移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推断南海不同期次海盆扩张可能存在向南的突然跃迁。因此,本次研究梳理出的南海不同陆缘盆地张裂-伸展的非同步性可为南海洋盆扩张演化过程解释提供新的证据。
解习农任建业王振峰李绪深雷超
关键词:南海扩张
珠江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跷跷板式结构成因机制
2017年
南海北部裂陷期沉积充填是主要的烃源岩赋存层位,也是重要的油气产层,这类被动陆缘裂陷期结构对盆地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大量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裂陷结构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期和恩平期2幕裂陷呈现出典型的跷跷板式叠置特征。文昌裂陷期在弥散式裂陷背景下发育了不同活动强度的南倾和北倾断层,形成多个孤立的小断陷;恩平裂陷期在拉张应力集中向南迁移至洋陆过渡带的背景下,南倾断层活动性强,北倾断层活动性减弱,这样2幕裂陷结构垂向叠置,形成了跷跷板式的凹陷结构样式。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差异演化研究及油气勘探分析提供了新认识。
周末张成彭光荣解习农秦成岗
关键词:惠州凹陷古近系裂陷作用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陈慧解习农David Van Rooij苏明
关键词:底流等深流沉积
琼东南盆地深水峡谷体系沉积充填及有利储层预测
中央峡谷体系是发育于南海西北陆缘的一条重要的深水沉积物输送通道,是深水区粗碎屑堆积带。中央峡谷平面上可分为头部、主体部分和尾部三个带,每个区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沉积构成特征。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沉积充填主要发育两种沉积类型,即...
解习农孙志鹏张道军何云龙
关键词: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浊积水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