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0501)

作品数:4 被引量:16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元寿王根绪王一博王军德丁永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示踪技术
  • 1篇土壤侵蚀
  • 1篇空间异质性
  • 1篇黄河源区
  • 1篇覆被变化
  • 1篇高寒草地
  • 1篇^137CS
  • 1篇FDR
  • 1篇草地
  • 1篇草甸土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一博
  • 4篇王根绪
  • 4篇李元寿
  • 3篇王军德
  • 1篇吴青柏
  • 1篇程玉菲
  • 1篇赵林
  • 1篇张春敏
  • 1篇丁永建
  • 1篇贾晓红

传媒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37)Cs示踪法研究青藏高原草甸土的土壤侵蚀被引量:31
2007年
运用137Cs示踪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的两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区的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坡顶部由于风蚀、冻融侵蚀和水蚀较强,致使侵蚀强于下部,除坡顶部外其他坡位侵蚀强度都符合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规律;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趋势,相关系数R2达到0.997以上。高寒草甸退化程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强。退化较强的草甸区的平均侵蚀模数是退化较弱区的2.23倍,最大侵蚀模数可达2960.22t/(km2.a)。
李元寿王根绪王军德王一博吴青柏
关键词:土壤侵蚀高寒草甸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76
2008年
通过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覆盖区域(110m×90m)浅层剖面(0-40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覆盖区0-3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均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其中87.3%-74.9%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201m以下尺度,10m以下随机因素对空间异质性作用较小;30-40cm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由10m以下尺度随机因素导致的占42.3%,而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57.7%)体现在10-87.2m尺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维数D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深度增加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程度在降低,而随机因素导致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在增加。从4层的Co/(C+Co)值来看,10-20cm这一层的值最小,表明在这一层的系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最高。说明高寒草甸区0-3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受降水、植被发育、根系分布、土壤特性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自相关因素控制,而3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受自相关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控制。
李元寿王根绪丁永建王一博赵林张春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统计学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长江黄河源区覆被变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研究被引量:40
2006年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典型高寒草甸草地30°坡面上,退化较为严重的30%覆盖度以下的场地内,地表径流产出量明显大于覆盖度较好的95%、92%和68%场地,同时产沙量显著高于这3个场地,其平均单次降水形成的泥沙量是这三种盖度的2.4倍,由此造成地表侵蚀量平均为这3种盖度的3.10倍。通过对几次典型的降水形态的分析,在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的坡面上,不但降水量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水形态也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雨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降水形态,在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降雪可比降雨和雨加雪增加产流量2.1.3.5倍,可比降雨减少泥沙侵蚀45.4%.80.3%。人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覆盖度为5%和30%的强度退化草地,次降水量在3.5mm时,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径流和产沙效应,当次降雨量达到7mm,降雨持续时间15min,5m^2场地内就会形成1400mL以上的径流量;在地表土壤含水量(FDR测0—5cm平均含水量为36.7%)较高的情况下,次降雨量达4min,降雨强度超过0.4mm/min,在5m^2场地内历时5min就能形成1060mL的地表径流,每100mL径流中含泥沙高达1.6g。这一试验结果在长江黄河源区3个不同的河源小流域是一致的。
李元寿王根绪王一博王军德贾晓红
关键词:高寒草甸产流产沙长江黄河源区
FDR在高寒草地土壤水分测量中的标定及其应用被引量:24
2006年
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频域反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水分的仪器,这是一种利用电磁脉冲方法,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来测试介质的介电常数从而测定土壤水分的仪器。通过介绍FDR系统在高山草甸土上的校正结果,研究表明,野外校正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山草甸土进行FDR校正的参考。由于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能自动、连续地监测土壤含水量,FDR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水分测定仪器。
李元寿王根绪程玉菲王军德王一博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水分FD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