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805-02)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邓宇王春芳马诗淳刘来雁黄艳更多>>
相关机构: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稻秸
  • 1篇驯化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沼气
  • 1篇沼气脱硫
  • 1篇水稻秸秆
  • 1篇脱氮
  • 1篇气脱
  • 1篇群分析
  • 1篇中温厌氧
  • 1篇中温厌氧消化
  • 1篇猪场废水
  • 1篇脱硫
  • 1篇外切纤维素酶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污泥
  • 1篇污泥微生物
  • 1篇菌种

机构

  • 3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邓宇
  • 1篇魏本平
  • 1篇邓良伟
  • 1篇黄艳
  • 1篇陈子爱
  • 1篇李凛
  • 1篇贺静
  • 1篇尹小波
  • 1篇李强
  • 1篇刘来雁
  • 1篇马诗淳
  • 1篇王春芳
  • 1篇丁晨
  • 1篇苏小红

传媒

  • 2篇中国沼气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污泥微生物优势种群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对于不同底物(含氮含硫猪场废水、含氮猪场废水通沼气)、不同接种污泥(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和不同微生物培养方式(悬浮培养、附着培养)驯化获得的同步脱氮除硫污泥,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比较不同驯化条件下同步脱氮脱硫耦联系统微生物种群差异,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显示了4种驯化方式脱氮脱硫耦联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经鉴定得知优势种群为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
魏本平陈子爱丁晨苏小红卢秀红邓良伟
关键词:猪场废水脱氮沼气脱硫DGGE
降解水稻秸秆的复合菌系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从堆肥中富集的水稻秸秆降解菌系F1和F2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在秸秆降解过程中的演替,从而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秸秆降解效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定糖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外切纤维素酶活;采用范氏(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发酵前与发酵后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并计算降解率;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秸秆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及特定的功能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复合菌系F1的水稻秸秆总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高于复合菌系F2;2种复合菌系的外切纤维素酶活性与cel48基因的拷贝数变化趋势一致;复合菌系F1的物种较丰富,优势物种是好氧细菌,复合菌系F2的物种组成较单一,培养后期具有较高比例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前4天,复合菌系F1和F2的优势物种均为Unclassified Bacillales和Bacillus;第4天之后,不同复合菌系的优势物种及丰度出现差异,F1的优势物种主要属于Bacteroidetes,F2的优势物种主要属于Firmicutes;虽然Petrimonas和Pusillimonas是培养后期的共有优势物种,但是Petrimonas在复合菌系F2中的相对丰度(38.30%)显著高于F1(9.47%),且培养第8天的F2中的Clostridiales OPB54增加至14.85%。【结论】cel48基因拷贝数变化与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外切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el48基因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分子标记监测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具有显著影响,Unclassified Bacillales,Bacillus,Petrimonas,Pusillimonas是复合菌系F1和F2降解秸秆纤维素过程中的重要物种。
王春芳马诗淳黄艳刘来雁凡慧邓宇
关键词:水稻秸秆外切纤维素酶降解率微生物群落
菌种驯化对废弃食用油脂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高废弃食用油脂厌氧消化的效率,以厌氧消化污泥(S0)为初始接种物,经餐厨垃圾和油脂驯化获得了油脂驯化菌种(S1)。采用批式发酵实验考察了两种菌种的脂肪酶活性、比产甲烷活性和利用油脂产甲烷潜力,其结果为:S1>S0;利用S1作为接种物进行的废弃食用油脂连续厌氧消化实验,油脂的负荷为3.30 g·L-1d-1,油脂的平均沼气产率达到1.21 L·g-1。上述结果表明,通过驯化可以显著提高菌种对油脂的厌氧消化能力,并且驯化后菌种性能稳定,可以用于处理废弃食用油脂的连续厌氧消化工艺。
贺静陈泾涛李强李凛邓雅月邓宇尹小波
关键词:菌种驯化废弃食用油脂厌氧消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