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1A06)

作品数:12 被引量:238H指数:9
相关作者:祝新友朱谷昌李大新丰成友王莉娟更多>>
相关机构: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矿床
  • 7篇成矿
  • 5篇铅锌矿
  • 5篇锡铁山
  • 5篇锌矿
  • 4篇地质
  • 4篇找矿
  • 4篇铅锌矿床
  • 4篇锌矿床
  • 3篇多金属
  • 3篇同位素
  • 3篇喷流
  • 3篇青海锡铁山
  • 3篇流体
  • 3篇流体包裹
  • 3篇流体包裹体
  • 3篇包裹体
  • 2篇地质特征
  • 2篇东昆仑
  • 2篇多金属矿

机构

  • 7篇有色金属矿产...
  • 5篇北京矿产地质...
  • 4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白银有色集团...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5篇祝新友
  • 4篇王莉娟
  • 4篇朱谷昌
  • 3篇丰成友
  • 3篇张建国
  • 3篇石菲菲
  • 3篇杨自安
  • 3篇张普斌
  • 3篇李大新
  • 2篇肖晔
  • 2篇邹林
  • 2篇刘建楠
  • 1篇佘宏全
  • 1篇徐桃
  • 1篇朱和平
  • 1篇马圣钞
  • 1篇和志军
  • 1篇王莉绢
  • 1篇谷湘平
  • 1篇樊俊昌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靶区优选被引量:10
2013年
青海东昆仑地区位于秦—祁—昆古陆边缘深断裂成矿构造带西端。区内大地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拉伸与闭合过程,以昆北、昆中和昆南三大断裂为界分为祁漫塔格晚元古—早古生代叠加裂陷带(Ⅰ)、东昆仑古生代岛弧带(Ⅱ)和古生代消减杂岩带(Ⅲ)3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在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造山晚期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造山晚期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晚元古代热水喷流沉积并经岩浆叠加改造富集的铜金多金属矿床3种重点寻找的铜矿床类型。根据区域总体成矿规律,优选出了7处铜矿找矿靶区,并分析了其找矿前景,认为雪山峰斑岩型铜矿靶区和东大滩斑岩与喷流沉积复合型铜矿靶区找矿前景最好。
张普斌张宇杨自安刘忠法张建国石菲菲王娟
关键词:铜矿类型大地构造演化矿床地质特征找矿靶区
青海省什多龙地区找矿远景遥感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青海省什多龙地区位于都兰—鄂拉山基底隆起区的西北段,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利用ETM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岩矿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分析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优选出了4处成矿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胡焕校杨自安刘清泉张建国郑明弘徐桃
关键词:遥感技术蚀变信息提取成矿预测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
王莉娟祝新友王京斌邓吉牛王玉往朱和平
关键词:层状矿体流体包裹体
文献传递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07
2011年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间的断裂带或不整合面及不同岩性界面,自成矿岩体内部向外具有明显的金属矿化与蚀变分带。利用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法,获得成矿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5.4±1.8)Ma(n=24,MSWD=1.7)和(219.2±1.4)Ma(n=11,MSWD=0.83);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Ma(n=7,MSWD=0.24)和(230.1±4.7)Ma(n=5,MSWD=0.12),厘定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区印支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丰成友王雪萍舒晓峰张爱奎肖晔刘建楠马圣钞李国臣李大新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RE-OS同位素测年同位素虎头崖东昆仑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张德全张慧丰成友佘宏全李进文李大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造山型金矿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深源与海水硫的混合被引量:20
2010年
锡铁山铅锌矿床发育较为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远端沉积相及各种喷流沉积岩,并有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脉状铅锌矿体。本文通过喷流沉积系统各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的分析,不同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不同,且规律性变化。以黄铁矿分析结果为例,网脉状石英钠长岩δ34S=+0.8‰,代表供给系统的硫化物脉2.95‰,非层状矿体4.48‰,层状矿体3.25‰,炭质片岩为+6.26‰,后期改造型铅锌矿脉为+2.93‰。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石英钠长岩黄铁矿具有深源(幔源)的硫同位素组成,而矿体或大理岩上盘炭质片岩具有海水硫来源的特点。矿体的硫介于二者之间,更靠近炭质片岩的硫化物同位素组成,其来源可能更多受海水硫酸盐的制约,即锡铁山矿床硫具有混合来源性质,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的还原,部分来源于深部卤水的供给。硫的还原方式以生物细菌还原为主。层状矿体中硫同位素组成由早至晚δ34S逐渐降低,表明层状矿体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生物成因的H2S的大量加入。
祝新友王莉娟朱谷昌邓吉牛樊俊昌
关键词:铅锌矿床喷流沉积型硫同位素成矿机制
青海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1区域地质背景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秦-祁-昆褶皱带与鄂拉山陆缘增生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地质结构复杂,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是鄂拉山铜多金属矿带东南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拉山陆缘增生带形成于晚古生代初期,结束于晚古生代末期,具有一个由早前寒武纪古陆结晶基底及上覆的早古生代盖层组成的复合变质岩基底。早二叠世早期,本区处于东昆仑多岛洋的东端。
朱谷昌张普斌谷湘平王春龙赖健清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岩区域地质背景铜多金属矿带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体活动强烈,具有喷流系统管道相的明显特征。代表近喷口相的产于厚层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旁侧的碳酸盐中包裹体个体大,温度高,亦有明显的形成于未喷出海底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碳酸盐(大理岩)与网脉状蚀变岩有相同的H_2O-NaCl-CO_2流体类型,温度稍低,流体从管道相流向非层状矿体,具有继承性。层状矿体流体的均一温度及冷冻温度范围与非层状矿体基本相同,但缺少大气液比包裹体,缺少含子矿物包裹体及流体中的CO_2组分,均一温度略有降低。分析认为层状矿体的流体与非层状矿体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来自喷流沉积系统的喷出海底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喷流管道。
王莉娟祝新友王京斌邓吉牛王玉往朱和平
关键词:层状矿体流体包裹体
青海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类型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被引量:31
2011年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李大新丰成友赵一鸣李泽峰刘建楠肖晔
关键词:蚀变分带东昆仑
锡铁山SEDEX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0
2010年
青海锡铁山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发育一套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与远喷口相以及喷流沉积岩等。对不同对象中硫化物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锡铁山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总体较集中,可细分为两组,均呈线性分布:大部分的样品,包括非层状矿、网脉状石英钠长岩、代表供给系统的脉体、基性岩等,以及绝大部分的层状矿体,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1.254(206Pb/204Pb)-7.296,相关系数0.997。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上盘的含浸染状黄铁矿化的炭质片岩、一个层状矿体样品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0.123(206Pb/204Pb)+13.347,相关系数0.902。两条直线交点的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253,207Pb/204Pb=15.590,208Pb/204Pb=38.370。结合成矿模型的研究认为,矿床的铅同位素具有造山带与上地壳混合来源的特点,显示喷流成矿过程中铅及成矿金属物质主要由喷流卤水提供,少量物质来自海水;在喷流系统的远端或喷流活动的间歇期,前寒武纪变质岩也可能提供了少量物质。而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经历了相同的演化历史,均形成于喷流沉积过程中,非层状矿体属未喷出海底的热液矿体,而不是后期改造的结果。断层沟地区的矿化是后期改造重新定位的,铅同位素组成在改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均一化。
祝新友王莉娟朱谷昌邓吉牛樊俊昌张强
关键词:锡铁山铅锌矿喷流沉积型铅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