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33)

作品数:4 被引量:137H指数:4
相关作者:倪健王娟袁婧薇任国玉遇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生态
  • 2篇气候变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种
  • 1篇中国陆地生态...
  • 1篇中国气候
  • 1篇中国气候变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气候关系
  • 1篇潜在分布区
  • 1篇全球变化
  • 1篇全新世
  • 1篇温带
  • 1篇温带地区
  • 1篇物种
  • 1篇林线
  • 1篇陆地生态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倪健
  • 2篇王娟
  • 1篇遇蕾
  • 1篇任国玉
  • 1篇袁婧薇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被引量:46
2007年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降水格局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响应于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间接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以及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与发展对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气候变化的生物学证据研究的大背景下,总结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响应过去气候变化的植物学信号和生态学证据:(1)物种水平:气候变暖导致中国33°N以北大部分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期包括萌芽、展叶、开花期等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延长;(2)群落水平: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长白山等高山群落交错带物种组成和林线位置的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3)生态系统水平:全国总体植被盖度增加,植被活动加强,生产力增加;北方和西部地区农业植被的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耕种面积和产量发生变化,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和温度呈负相关,这将威胁到未来的粮食安全。
袁婧薇倪健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全新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估算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重建的中国全新世植被图和现代植被碳密度资料,初步估算了全新世期间中国及其分区每2ka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0ka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在6kaBP前后达到最大,此后开始降低,尤其是近2ka降幅明显。新石器时期,特别是农业文明开始以后,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的持续干预可能是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长期减少的主要原因。
遇蕾任国玉
关键词:全新世碳密度碳储量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06年
从植物种水平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早期研究历史和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植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的最新发展,汇总了最近20年来国际上模拟预测植物种潜在地理分布的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统计模型主要包括以生物气候分室模型或气候分室模型为代表的相关模型、以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为代表的回归模型、以分类和回归树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基于规则的模型、以及生态位模型、气候响应面模型等。机理模型主要介绍了基于BIOME1生物地理模型和FORSKA林窗模型的STASH模型、基于过程的物候模型PHENOFIT,以及一种基于水分平衡、温度和植物物候现象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模拟预测的不同地区植物种未来分布的格局,并介绍中国植物种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的模拟预测工作,从而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预测植物种在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提供背景知识。
王娟倪健
关键词:潜在分布区环境因子全球变化
中国北方温带地区5种锦鸡儿植物的分布模拟被引量:39
2009年
全面收集中国北方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主要锦鸡儿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利用ArcGIS 9.0软件绘制现状分布图,发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和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到西的地理替代分布格局,继续向西南方向则分布有藏锦鸡儿(C.tibetica),向西北方向分布有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但它们的分布范围又有一定的重叠。整理5种锦鸡儿分布区内的气象台站长期记录,选择计算15个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水热指标值;进而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控制这5种锦鸡儿地理分布的主导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控制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是水分因子,特别是湿度;水分因子同样是控制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特别是生长季及年降水量;控制柠条锦鸡儿和藏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是夏季高温,控制柠条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地理分布差异的是冬季低温。运用耦合BIOCLIM模型的软件包"DIVA-GIS"模拟预测这5种锦鸡儿的现状潜在分布区及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现状潜在分布区与实际分布区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在CO2浓度加倍的未来气候情景下,5种锦鸡儿植物都会向北大幅度迁移,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均缩小,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用ROC曲线和Kappa统计值法验证模型表明,BIOCLIM的模拟精度较高。
王娟倪健
关键词:锦鸡儿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